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云梦学刊》2001,22(6):119-120
分析了移动动词前的「て」与「に」的用法。指出「て」也可用于表示目的,并指出它与「に」用来表示目的的时二者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移动动词前的「て」与「に」的用法。指出「て」也可用于表示目的,并指出它与「に」用来表示目的的时二者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日语助词「は」和「が」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它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对应的用法区别,这都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中国的日语教科书一般都没有比较系统地说明「は」和「が」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这也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找到其中的问题点,从而提出开设关于「は」和「が」的专题讲座并详细介绍讲座的顺序和内容,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かける」是日语动词中比较难掌握的动词,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根据《日汉大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版)的统计,「かける」具有50个含义。「かける」的日语原始词根为「か」,「か」的混沌含义表示相交或者反复。其同源动词的基本含义里一般都包含有相交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かける」的多义构造,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试论“副+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副词修饰名词这一组合结构:从语意情感色彩、范围类别、时间频率和程度功能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分析论述了这种组合的一些特殊语用价值和搭配条件;同时运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维系统,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费惠彬 《学术探索》2006,(2):133-137
本文从分析《「は」と「が」》(《は和が》)入手,探讨汉日话题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说邢     
史称祖乙迁于邢。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从此」。索隐正义皆本之为说。今河津县南十二里有故耿城是也。疑殷都不远迁及此。祖乙所都,当在河内平(?)邢丘。水经沁水注:「朱沟迳怀城南又东迳殷城北。郭缘生述征记曰:怀县有殷城或谓楚汉之际殷王卬都之,非也。」纪年云: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即是矣。然则殷之为名既久竊疑殷城之名即起祖乙耳。又按左隐四:「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左隐五:「曲沃以郑人邢人伐翼。」旧说以河北邢台说之。邢台既与卫郑皆远,更不能及晋。宣十五:「晋败赤狄于曲梁,始灭潞。」其前河北之邢台,何缘与山西曲沃晋翼相通?然则狄灭邢卫,殆亦河内之邢矣。郡国志:河内平(?)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周公之胤,凡蒋邢茅胙封地皆近。及邢国既迁其故地乃称邢邱。宣六:「赤狄围邢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的概念构成具有异质性,对其基本属性的拓展研究揭示了语用预设的某些隐性功能.文学语篇的篇首预设信息对构建整个语篇的认知语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原则、就近原则和类比原则是语篇认知语境构建的基本原则.篇首预设信息,结合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推动了整个语篇认知语境的构建,最终构建了文学语篇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9.
「ようと」作为让步句的形态标记,已有众多学者进行过研究。但是「ようと」表示目的时的语言现象。比较「ようと」与「ために」,还没有足够重视,考察「ようと」目的复句的语法功能。结果发现,「ようと」目的复句中的前后从句和主句的主语相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能成为从句的谓语,句末情态有严格的限制,主句的谓语经常是反身意义的动作,从句和主句的时间关系具有同时性。  相似文献   

10.
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的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朱逖先先生「古蜀国为蠶国说」一文,载进事新报学灯第四十四期主张古代蜀之称蜀实以蜀国蠶业发达故也。而「蜀」舆「瑟」古谊本同。但区区所见,未能与朱先生论旨一致爰仿古人献疑之例提供管窥以就正于当代通人。朱先生若肯赐以指教尤欣幸焉!朱先生所攷证者为古蜀国其所谓「古」当指秦前之蜀而言。惟欲证成此论须根据两汉或其以前之记载始足坚人之信。此犹论殷商事应据甲骨卜辞;论孔子事,应据论语也。乃一核朱先生所据以证蜀地有蠶业者,一据常璩华阳国志言:「蜀侯蠶业。」二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谓:「相传蠶业始教人养蠶。」三引宋黄休复茆亭客语谓:「蜀有蠶市。」以千载后所记载之传说与情况而谓古代或即如此将传说之虚妄与夫时间上之隔离及变遷,尽行忽略;殊觉其所论之未能坚  相似文献   

11.
史记管晏列传:「大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老子申韩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篇中独颇载说难之辞,余皆不及焉。司马穰苴列傅曰:「世既多司马兵法,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孙子吴起列传:「大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商君列传:「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すみません」、「いいです」为例,提出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一些难点,分析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洞察中日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戊戌时期严复传播「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问题的再探讨王宪明舒文多年来,学术界在严复思想研究中存在着一个共识,即戊戌时期严复积极传播、颂扬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化”和“天赋人权”思想,而辛亥以后直至去世前严复渐趋保守,转而批判、攻击卢...  相似文献   

14.
曾衍桃 《学术研究》2007,(8):150-155
本文借鉴心智阅读的实验研究成果,通过讨论心智阅读的认知特征、推理机制以及语用认知与心智阅读的关系,探讨了该领域长期争论的语用认知是否有模块性特征的问题。有人认为语用理解加工属于认知系统的中央系统,不具有模块性质。然而,由于对认知加工系统的模块性有了新的认识,不把模块性视为其属性而视为其机制;而且发展心理、发展语用以及神经学的实验研究表明认知理解有层次性和程度性差异,不同程度/层次的理解有其特有机制和规律。这为语用认知的模块性提供了心理现实依据。然而,本文意图不在于做出结论,而在于引起争鸣。本文最后提出的问题足以推翻前文对语用认知模块的论证,其目的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一、“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的基本優點 一九五四年七月到一九五五年一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及前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华崗同志所著的「辯證唯物論大綱」一書。本书是作者根據在山東大學講授辯證唯物主義的講稿整理成的,最先發表於山東大學校刊新山大和文史哲上。 「辯證唯物論大綱」經過整理又重新出版,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從全國解  相似文献   

16.
受各种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的影响,人们经常通过句子成分的移位选择不同的句子结构,其中被动态就是由主题的移位形成的。转换生成语法在描写英语被动结构时,仅着眼于孤立句子的转换条件及步骤,而忽略了语境对句子转换的诱发及制约作用。功能语法从信息结构和篇章连贯性的角度来讨论英语中的被动结构及其语篇功能。认知语言学则从认知的角度重新阐释了英语中被动结构的诱发因素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形的角度对比了中日"手"语义派生的特点,发现汉语"手"主要是以语素的形式进行语义派生的,而日语是以语素和词两种形式进行的。由于日语是黏着语,后面附着「に」、「を」等助词可以组成各种灵活多变的惯用形式,加之汉语词汇的大量引入,使得日语「手」的语义有词和语素两种派生方式,由此扩宽了语义派生的领域,大大增加了语义派生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一 胡適是疑古派「理论」的创始者。 解放前三十年间,疑古、辨伪的风气,曾经盛极一时。单是「古史辨」一书,就先後出了七集九大册,集中了国内古史学界所撰写的疑古、辩伟的文字三百五十篇左右。就其影响而言,更还及於古史学界以外。  相似文献   

19.
语用模糊是话语在特定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或传达数种言外之力的语言现象。在此运用关联理论对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语用模糊的产生和释义主要取决于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参与,认知语境、认知能力的不同就会导致语用模糊。受话人在释义中,通过语境推理和优化关联原则对话语进行信息加工来达到最佳释义,从而完成语用模糊的交际认知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一)秦失河西于简公时六国表:「秦厉共公十六年,壍河旁,……补庞、戏城。灵公八年城壍河濒,十年,补庞城,城籍姑。」秦纪:「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简公六年,……壍洛,城重泉。」魏世家:「魏文侯……六年,城少梁十三年,秦简公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秦简公七年……筑雒阴合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