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和弦结构、调性观念、调式思维三个方面论述了二十世纪和声表现出来的观念与特征。20世纪的和声理论发展是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形成了"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20世纪和声理论又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是对传统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代作曲家"之一的黄自先生,以其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创作,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手法及和弦选择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出黄自作品中调性功能和弦、变和弦的运用以及对民族化和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理查施特劳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是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艺术歌曲是他创作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歌曲和声进行中各种根音关系和弦的艺术处理及线条化和声的艺术处理两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作曲家在和声进行的处理方面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后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改编为扬琴独奏曲。本文对钢琴伴奏谱例的调式调性、和声运用、和声色彩、伴奏织体、副属和弦、终止式的运用及近关系转调和远关系转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大小调和声体系中,变和弦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半音化的声部进行与紧张的和声效果。根据变音和弦的不同结构、功能属性、倾向特性等因素,又可构成不同特性的变音和弦。该文主要在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范围内,讨论离调性变音和弦——副属和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略论斯克里亚宾的晚期和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克里亚宾晚期和声手法是我们研究欧洲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发展特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和声手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个性化的“主和弦”彻底打破了传统调性和声的功能,二是强调和发展了三全音音程在音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斯特艺术歌曲的调性发展手法凝聚着作曲家的缜密思考和精心设计。本文以李斯特艺术歌曲为研究对象,从调性呈现方式、转调手法与调性布局等角度探究李斯特的调性发展手法,从而管窥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及其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有多种不同的和弦结构方式,运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构成的和弦会有不同的和声效果。由于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和声著作对和弦结构的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几部和声论著的比较分析,本文将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重新划分为基本结构与复杂结构两大类,并结合新的和弦标记方法和大量的谱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葛亮 《中南论坛》2010,5(1):99-100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为了解决残酷现实与美好期望之间的矛盾,将瞬间的遐想绘之于乐谱,随性创作出大量的幻想式旋律,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一个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历史背景的分析,简要梳理了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及特点,详细阐述该时期艺术歌曲中的幻想式特征。  相似文献   

11.
调性的确立,为多调性的产生带来了可能,奥尔加农呈现两个调的平行运动为多调性的产生埋下了种子,交替功能为多调性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调的分裂终于导致了多调性的诞生.多调性的产生是技巧发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通过对《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的和声分析与风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门德尔松是古典主义的严谨性与浪漫主义幻想性的统一,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美好憧憬。其和声手法所具有的逻辑的力量和色彩,凝练集中的创作手法和均衡协调的整体原则,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而且在拓宽了人们对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极大的开阔了人们对音乐的创作视野,沉浸在对威尼斯绮丽风光的无限遐想中。  相似文献   

13.
邬浩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76-78,90
本文从调性布局、转调手法和复合功能这几个角度着重分析了肖邦《夜曲集》的和声技法,并通过肖邦对传统功能和声技法突破方式的分析,来揭示肖邦新的和声手法与《夜曲集》音乐表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和声学教程》和《和声基础教程》两本专著为蓝本,从教学对象、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作题方法、习题设计角度来分析和比较,以剖解和声共同课的教材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朝鲜族艺术歌曲形成于延边这一特定的空间。就整体而言,主要以传统的调式调性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旋律。它还具有中国传统民谣五声调式音调的特点,因而与其它民族的歌曲相比,具有多层次的调式意义。另外,它还有机地结合了传统音乐长短的特点,从而显示出乐天性、明朗性等具有复合性的音乐美学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op.62No.5的和声材料、和声材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力求窥视门德尔松在本作品的和声布局与运用方面的个性化风格与特征。或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夏威夷歌曲《告别夏威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曲创作本体中的曲式结构、旋律线条的结构型和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以及钢琴伴奏部分的双旋律层所构成的二声部对位等方面的系统分析,揭示作为本岛的原住居民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所运用和借鉴的西方音乐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18.
在18世纪的德国,抒情诗开始走入家庭,“自然”、“简单、纯朴”和“情感主义”的美学观点影响到了歌曲的创作,特别是随着印刷术的革新,妇女对文学和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以及乐器的改革,艺术歌曲得到极大发展。而以简单化与业余化为特征的德国早期艺术歌曲,无论是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已初具雏形,并为19世纪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舒曼作为一个集文学、评论、作曲为一身的艺术家,其创作除了逻辑严谨、寓意深刻,更兼具浓郁的文学色彩。"文学性"一词,不仅作为评价指针体现于舒曼对他人的创作评述中,在其自身创作中,更是贯穿于作品的构思立意、调性布局、和声语汇、声部织体等各个层面,体现着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独有的创作风格。本文以声乐作品《莲花》为例,从构思立意、和声紧张度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所隐含的文学隐喻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找到音乐中的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