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晚期广西毛南族大姓谭姓的社会组织"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原始社会血缘组织.实际上,此时毛南族地区不是原始社会,"轻"也不是血缘组织,而是阶级社会中的地缘组织,是毛南族内部自我管理的基层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省隆回县朱家村蚊帐协会、高田村香椿营销公司的发展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组织中信任、人际关系网络和规范三种社会资本在促进组织成员团结合作、规范经营行为、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农村经济组织要加快社会资本积累,突破传统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局限,建立更广泛的业缘关系,逐渐从家族信任向现代商业信任转变,补充更多超出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的社会资本资源,以促进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调查数据指出:"80后"农民工并不缺乏接受城市生活的主观动机,他们在消费上迅速融入了城市物质文明的洪流,在交往方面也打破其前辈保持的血缘和地缘纽带,以更大的包容建立自己的城市生活圈;他们对城市生活评价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现实存在的社会距离和城市一定程度的排斥,仍然使得他们的城市之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金融海啸之下,其在城市的未来必将充满波折.  相似文献   

4.
贵州少数民族的村寨不只是一个地缘单位,而且还是一个血缘组织、生产生活群体、文化传承的载体。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传承研究既要着眼于传播内容、媒介、手段、传承人、受众、环境,也包括对传播文本、传播风格、传播功能、民族关系、社会组织等的分析。此项研究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周祭祀中所见当时的社会结构主要基于血缘、人缘、地缘而建立。西周祭祀礼中的祖先神崇拜和差等祭祀礼仪反映出以血缘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结构;以祭祀为核心的盟誓制度则为人缘社会结构的缔结起了重要作用;祭祀圈的建立促使地缘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村寨里,以"土地菩萨"为对象的信仰形式,在其信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菩萨"对当地人来说不但是象征公平正义的保护神,而且对"土地菩萨"的信仰是村寨中血缘组织表征其权威的展台,折射出各个血缘组织在村寨中的等级地位,并隐含着各血缘组织对生存资源的竞争。时至今日,这种信仰形式对于村寨社会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先秦社会,血缘性的"党"的盛衰说明血缘关系对社会政治生活影响的削弱,地缘性的"党"的观念的加强表示地缘关系的影响在逐步上升。君主对血缘以及政治性"党"的治理反映出君主集权的发展在先秦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红河流域哈尼族有树葬、水葬、火葬和土葬等多种形式和分类,体现出哈尼族人生阶段丧葬习俗礼仪中的二元多维的人际关系:即现实的人世关系与宗教中的鬼魂体系交互作用的"事死如事生"和原始血缘"过渡性"的人际关系、悲文化与喜文化交互作用避祸求福的人际关系、血缘婚姻家族与地缘性同胞邻居交互作用的血缘与地缘混合的人际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角色关系人情化"概括了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之类特殊主义的交往方式对现代社会的介入.作者认为,建立在血缘、地缘等自然共同性基础上的"人情"介入公共领域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文称为"角色关系"),这是中国社会人际交往的一个普遍倾向、趋势,反映到观念形态中就有"合情合理"的价值追求.文章分析了"角色关系人情化"的根源以及后果,指出人情的突出必然淡化、消解正常的角色关系.  相似文献   

10.
潜伏在我国新疆地区和中亚国家的"东突"恐怖势力已成为新疆地区稳定和中亚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疆及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政治平衡机制中的"东突"问题,分析了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对地缘政治格局资源配置的阻碍,阐述了其对地缘政治格局平衡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学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党风、校风、工作作风.研究学风,改进学风建设,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掌握时代脉搏,探讨学风形成的规律.面对基层党校学风存在的问题,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切实改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开始之后,在整个中国社会,阶级性替代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文革"结束之后的几年间,一大批作家通过作品揭示了国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人性的异化与扭曲,演绎了被阶级浸染后的血缘亲情.尤其是"知青作家"在其创作中所抹不去的"文革"记忆和精神创伤,更是深深印着那个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合传统理论主要以血缘、地缘、业缘、趣缘作为社会结合的主要纽带,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则是以有亲至无亲个体间的差序作为社会结合的基础。相对忽略并较少讨论非血缘、有差异的个体间社会结合的过程和脉络。云南怒江娃底傈僳人“伴”的地方概念和行为是处理家人之外非血缘的朋友、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个行动准则,对其展开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有异于社会结合传统理论和差序格局系统的非血缘、有差异个体间社会结合的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地方社会受到来自其所在的大规模社会体系的影响,引致内部人群在文化意义框架和社会互动模式上的不一致,是基于社会变迁对地方社会冲突予以阐释的理论视角。贵州省东南部南江河流域的一个款组织,以平权理想的实际运作整合了通过地缘依附的不同族群,在一次集体节庆活动中,因其中一个苗族村寨缺席的"反传统"举动而引发冲突。这一冲突绝不是款组织内部村寨交恶的表现,其源自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片面强调经济的发展主义思潮、改革开放后兴起的打工潮和民族旅游热,以及文化资本化带来的族群认同重构与强化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反映了多族群的款组织在整体社会文化变迁中的遭遇,使得其内部在地缘依附和族群认同上都发生了断裂,其间呈现出来的正是当代特定情境下的族群自觉与传统新构。  相似文献   

15.
石牌制度是1940年以前金秀瑶族的社会管理模式。它适应并服务于当时具有血缘和村寨关系的、封闭的、自足的社会秩序。石牌制度的社会管理机制是非政治的和非法律的,其主要机制是:血缘地缘关系、原始民主和道德戒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用陈染的<私人生活>来进行论证这样一个观点"意识形态"与"历史性"从未真正地"终结"和"退场",无论作家对它们进行如何的"弱化"、"忽视"、"改写",都很难将"大时代"、"大背景"、"大社会"真正彻底地予以抹去;并在陈染独特的"个人幻想经验"的"重述"中,解析日常生活的政治内容及如何让小说的潜本文成为一则"公共政治寓言"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是城市社会的弱势群体 ,建立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 ,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 ,以企事业单位为基础 ,以街道、社区为纽带 ,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制度"嵌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与制度"嵌入"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制度"嵌入"过程,其必须与农村社会环境相契合,才能获得较强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必须从选拔、培养、基层民主建设以及激励等环节着手,努力塑造大学生村官制度"嵌入"的支撑体系,从而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契合于我国农村社会环境,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清代襄阳碑刻展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若干层面:宗族用血缘纽带将"家"和"国"联结起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层社会自治;地方官绅和民众共同约定和颁布的"乡约"以安民、教养为本,对民众经济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引导;在水利公共事务中,实现了官治民助。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理论及社会资本论人手,构建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社会工作助人系统,在实践中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街道、社区为纽带,以血缘、地缘等初级关系为依托,以非营利和非政府组织为补充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系统模式,来改变弱势群体的地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