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乡土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的乡土诗有两组意象体现了诗人在情感上的深刻体验.一是围绕"家园"的一组意象,一是围绕"在路上"的一组意象.诗人借助可感的意象,表达了对故土的复杂深沉情感和面对孤独、苦难的超常勇气.诗人善于将瞬间感觉升华为诗,也借助丰富人生经验,将人生经验筛选入诗.在艺术手法上,使用简约的语言,象征的手法,追求诗歌的知性化和完整性,使诗歌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2.
杜甫陇右诗在主题趣味和艺术风貌上展示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与诗人的现实经历与处境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盛唐晚期独特的审美文化风尚息息相关。杜诗里诗学精神的变化也对中晚唐乃至宋代的诗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霁虹是一位在金沙江畔长大的彝族青年诗人,面对全球化语境,仍坚守着乡土的那份本真,将饱蘸情感的笔触深入到魂牵梦萦的乡土家园,试图为诗歌寻找一片新的文化精神生存空间。因此,诗人在回归与守成的同时,带着深切的焦虑与期盼进行着变构、整合和提升,意欲在“文化裂谷”处完成彝、汉文化的接轨。这种对乡土文化精神的掘取无疑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厚重感,但是,在语言传达上,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冯杰<一窗晚雪><讨论美学的荷花><冯杰诗选>为研究对象,以历时性写作和审美变化为轨迹,探讨其现代乡土诗艺术特质:从北中原意象到中国意象,从乡土诗歌传承到现代精神的探索,从民间文化到传统文化的写意表征,体现其对现代乡土诗狭窄格局的突破;荷花象征体系与现代诗境的开拓等体现了其诗歌运思模式及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诗,准确点说新诗,在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努力寻找新的艺术思维方式、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表达形式。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体式。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并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但是,应当说诗人们寻找的还不仅是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对思想的寻求,对精神、理性、美的寻求,更是诗人们关心的热点。到今天,诗人们则进一步追求对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6.
闽南方言作为台语诗的语言载体和表达手段,是台语诗人表达乡土情怀、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台语诗区别于其他华语乡土诗歌的关键所在。从语汇、语音节奏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对代表性台语诗人方耀乾的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还原方耀乾一脉台语诗的语言特征和意蕴内涵。台语诗并不是"台独"论者的合法化对象,相反,台语诗仅仅是20世纪方言入诗的种类之一,是方言入诗在台湾地区的特殊呈现。  相似文献   

7.
雷抒雁是一个在诗的艺术上一直非常自觉的杰出诗人.这种自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创作上自觉追求一种诗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其二,写诗非常注重选象造境,注重诗的可朗诵性和普遍的可理解性.其三,自1979年大胆地发表讨论诗歌也应该“引进”的通信起,雷抒雁一生写出了许多讨论诗歌艺术的文章和创作谈,其中的核心是现代汉语诗歌所面临的问题和应有的诗学追求.这种对汉语现代诗歌的理论思考,也体现在他晚年对《诗经》的研究和翻译上.其四,古代汉语诗人有以诗论诗的传统,但这个传统到了现代汉语诗中似乎中断了.但雷抒雁创作出了不少以诗论诗的作品,体现了很深刻的诗歌艺术思想.其五,雷抒雁的对诗的思考的丰富性也体现在他晚年的访谈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诗歌日益受到都市文化的影响,并在诗美呈现、时空营造和意绪表达上呈现出新的质素。通过诗歌写作,大部分抒情者开始反思都市化造成的人类精神的"异化",流露出带有批判性的现代意绪。同时,在现代都市品格的熏染下,诗人们更为关注城市人当下的生存处境和思维空间,注重日常经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范崇简是范氏十三代诗文世家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综观其全集,描写山川景致、旅途感触的写景纪游诗占了所有诗歌的1/3,其纪游写景诗融山水之情于人生之旅,寓禅佛理思于山水之境,含清新画意于自然诗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颇高的艺术价值.对其纪游写景诗的研究,是了解诗人全部创作风貌的重要密钥.  相似文献   

12.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的诗质朴清新,寓意深长.弗洛斯特诗歌内在的深沉含蓄往往寓于轻松幽默或表面的矛盾之中.以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为例,解读诗人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意象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鲁迅以魏晋诗人的人格理想对诗性精神的影响为思考脉络,来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化风貌之于诗歌的意义,并以"魏晋风度"来概括.同时,他以严谨的姿态,对魏晋诗人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尤以对陶渊明的论述最为精辟.在精神文化传承上,鲁迅和魏晋诗人追求酒文化精神的核心,即自由,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在艺术创作上,鲁迅诗歌与魏晋南北朝诗歌都有着沉郁、苍劲的特点,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也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呈现出率真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逐渐引起评论家的关注并赢得较高的评价。他的乡土诗主要有这样三部分组成:一,风俗画的展现;二,乡情、乡愁的吟唱;三,家园意识的追寻。高凯的乡土世界是厚重的、完整的。诗歌具有哲学和人类学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代山东籍诗人王耀东已有<在历史的眼睛里>、<失去的彩韵>、<不流泪的土地>等九部诗集问世,属于"新乡土诗派"之列.该乡土诗篇形式优美、意象丰富.其中的"泪水"意象或虚化,或实指,或虚实结合,是诗歌主体精神的物化与显露,寄寓着诗人的乡土请结、家园意识和悲悯情怀,其审美价值和认知意义较为深远.但同时,其诗篇在诗艺美的彰显中也有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古典及现代诗歌发展传统的视角论述了诗人夏斐诗作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创造.认为夏斐的诗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提供了新的质素,在世纪之交的诗坛上展现了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7.
在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中,具有现代主义特质的诗歌仅占他们作品总量的一小部分,数量虽少,质量却是上乘的.这些诗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质,诗人们对存在的质疑、对生命意义的探问、对人的异化现象的思考,都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在七月诗派的作品中,诗人们对现代主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娴熟而自觉的,也是丰富而多样的,这些艺术手段有的是贯穿在诗作的整体结构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广大劳动人民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广大农村和小城镇取材的新诗,一脉相承,并且逐渐发展壮大。由副研究员潘颂德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就这一路诗歌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作者在广泛地搜集资料和采访老一辈乡土诗人的基础上,理清了中国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轨迹,揭示了现代乡土诗的发展趋向。这是一部在中国现代文学专史著作中填补空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晚清著名遵义诗人郑珍"九哀"诗.阐述了郑珍"九哀"诗中流露出来的忧国忧民之现实主义精神,并对诗歌中采用的颉取典型,运用对比和使用方言俚语等艺术手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继承关系不仅是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继承,同时也包括内容的继承.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陇右、河西和湟水流域,收复河湟是中唐爱国诗人的重要题材.靖康之变,南宋失去淮河以北广大领土,收复中原是南宋爱国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宋诗人借鉴唐人,继承和发展了爱国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