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4,(10):46-47
自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新型关爱性救助制度以来,全国共有经改制转换和新建的救助机构909个,其中由地市级以上民政部门管理的有369个,由县级民政部门管理的有540个。各地救助管理站规模大小不一,功能繁简不同,这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设施基础。出乎预料,实施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制度以来,受助人员并未蜂拥而至救助管理站,相反有的救助管理站出现了无人上门求助的反常现象。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如何建设救助管理站问题予以深思。  相似文献   

2.
2006年7月24日,民政部印发了《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两个《基本规范》”)。两个《基本规范》的出台既是对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也为全国救助管理站的生存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两个《基本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将救助管理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内部管理、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不仅有专业术语、服务标准、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设施建设,还有人力配置等条款,是全国各救助管理机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业务工作的最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提示-- 2007年,救助管理工作重点是"巩固、完善、创新、提高",实现"一个启动,三个强化,三个创新",即全面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4.
建设前提: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积极转变观念,推动角色转换 2003年,<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的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建立了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一转变让许多职工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5.
廖欣 《社会福利》2008,(8):37-38
民政部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秉承“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救助管理机构对受助人员予以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通过专业化的救助服务,帮助受助人员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在开展成年受助人员的心理救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北平贫民救济会的救助活动(1928-1937)在近代北京社会救助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完善的组织机构及制度化建设、官民合作强大力量感召下民众的积极捐助以及占北京半数以上人口得以受助等成效,不仅推动了北京近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与转型,而且为当今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治理城市乞丐的思路和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质是要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一充满人文关爱理念的公共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 但是,该办法实行8个月来,各大城市街头的乞丐大量增加,他们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意进入救助管理站接受无偿救助。全国929个救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每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万人次以上,救助流浪未成年人近万人次,占救助量12%以上。每年都有相当部分受助未成年人查找不到家庭或监护人,无法回归家庭,滞留在救助机构(占受助未成年人3.5%),他们面临教育、康复、医疗、就业等一连串问题,成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一大难题,如何有效解决滞留未成年人安置问题,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了有益探索:实施政策性安置与社会性安置相结合,以行政性安置手段为主,以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安置为辅,多渠道,分类实施安置,破解了安置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加强社会福利和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做好社会福利和救助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发改委的重视支持下,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设项目己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张齐安 《社会福利》2006,(10):10-11
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主动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我国社会管理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将产生长期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打造"亲情救助"服务品牌,争创全国救助管理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今年湖北省武穴市救助管理站在工作上突出"三个转变",积极构建受助人员温馨家园.一是在认识上求"深",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坚持定期学习制度,采取专题调研学、典型宣传学、考试检验学、讨论帮助学等方法,找准工作难题,把握工作规律,转变工作理念,发挥为民服务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救助管理事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在全国颁布与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也在全国得到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单项制度亦在不断健全与完善,相互之间也越来越衔接与配套,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已步入了制度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3,(2):59-59
2013年1月25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莅临北京市海淀区救助管理站,视察了各项基础设施和功能分区,详细询问了受助人员生活情况,并听取了海淀区民政局专题汇报。窦玉沛副部长指出,北京市救助管理工作起步晚、进展快,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寒冬救助管理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国务院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成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全国救助管理站经历了撤消、减员、转制、根据需要新建等艰难和痛楚的变革,目前基本完成了新旧制度的顺利转换和平稳过渡。一年多来,全国共救助74万多困难群众,有的地方在有些方面还取得不小成绩。但不如人意的是,全国各大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8月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以来,全国各救助机构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行以人为本、自愿救助、无偿救助、先救治再救助的工作原则。围绕这一新的救助制度和工作原则,全国所有救助管理站千方百计想办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实行亲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针对救助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以民政部"积极救助"方针为指导,大力推进救助管理进社区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区所有街镇与郊区区县政府所在地街镇已全部设立社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初步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为有效维护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创建和谐上海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救助管理办法》“是专门为陷入困境的公民提供临时性的、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制度安排,是要维护遭遇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走投无路之难的公民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使其免于饥寒交迫,流落街头”。由此可见,《救助管理办法》是要解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在丧失自救、他救能力时,顾全体面和人格尊严,避免流落街头问题的。它包含了五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受助对象遇到无力摆脱的生存危机,行将出现或  相似文献   

19.
时讯快递     
民政部拟设10个省市儿童大病救助试点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制度和开展儿童大病救助基金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有效推动建立公益慈善性质的儿童大病救助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专访背景:自2003年8月1日以来,在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保障受助人员基本生活权益以及维护受助人员人格尊严等方面,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向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方向深入发展。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共救助111万人次,救助管理工作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