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始于1979年,作为对华关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曾经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国际 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的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日本国内局势的变化,日本于 2004年提出了对华“ODA毕业论”。本文试图就日本在中日关系不断冷却的背景下提出 对华“ODA毕业论”的国内原因作一简单剖析,从而为我们如何应对对华“ODA毕业论” 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中国贸易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进入2005年后,中日贸易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了。与此同时,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贸易迅速发展,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来说,“中国特需”更成为推动其复苏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中日贸易仍存在着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未彻底改变垂直分工的状态、中日贸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资企业主导中日贸易、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势头扩大和中日政治关系冷影响中日贸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特尔特政府上台以来,积极调整菲律宾的南海政策。这是菲律宾内政外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基于菲律宾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务实理性选择。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政策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治压力、大国平衡压力以及对待南海仲裁结果的实用主义。杜特尔特政府的未来南海政策走向和发展前景,则与菲国内政治发展态势、美日对菲关系发展态势以及中美菲三方关系的互动态势密切相关。中国需要审慎评估相关态势发展动向,以便及时做出预案。  相似文献   

5.
武寅 《日本学刊》2002,(4):25-37
国际环境、日本政治走向与中日关系是三位一体、密切相关的。近代以来 ,国际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战争为主要特征的热战阶段 ;以意识形态对立为主要特征的冷战阶段 ;以国家利益的折冲为主要特征的温战阶段。与此相对应 ,日本国内政治先后经历了武力扩张、保革对立、政治多元化三个阶段 ,中日关系也依次经历了民族敌对、中日“友好”、国家关系双重性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和国内出口法律的规定向苏联出口一批数控机床。由于该设备有助于提高苏联核潜艇的反侦察性能,美国遂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推动日本处罚东芝机械和强化出口管制。但这却导致东芝机械等企业中断对华技术出口与合作,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为此,中国同日本进行近一年半的交涉。交涉进程受到冷战期间美国严控东西方技术贸易政策、美国对日政策和日本国内经济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中日技术贸易的认可和中、日经济发展的各自需求,推动中日双方最终达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当前态势宋以敏影响亚太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因素是处理好中美日三角关系。在大国关系中,美国最重视也最担心的是中国,它将在21世纪给美国带来挑战和机会。认为日本不可能成为潜在的霸权大国。日本对中国的担心加强,在安全上加深对美国的依赖,但日...  相似文献   

8.
1957年日本——澳大利亚通商协定形成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峰 《日本研究》2006,(3):70-77
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贸易不平衡是1957年双方缔结通商协定的最主要因素。对澳贸易的巨额赤字,导致日本政府不断地向澳大利亚政府施加压力,最终使澳大利亚同意与日本进行贸易谈判。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双方终于达成妥协,签署了通商协定。该协定是战后日澳两国在经贸领域由敌对到友好关系的转折点。对两国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秀石 《日本学刊》2006,(1):105-117
日本的“两个中国”政策,顺应美国的对华战略需要,并服务于战后重经济、轻军事的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为了在周边构筑日本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供给地与产品市场,日本在台海两岸之间制造出彼此相互防范、敌对、竞争的局面,从中坐收两岸中国人争取日本之利。本文从国民党政权“以德报怨”对日外交的失败,分析日本对华战略的实质与特点,以及其现实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国际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以及各自国内条件的变化 ,表现为日本决策层挑战中日政治关系底线 ,特别是小泉首相连年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各界则对此抵制不力。在这一时期 ,中方的“政经分离”与日方的“政经挂钩”形成了鲜明对照。当前“政冷经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 ,走出“政冷”局面需要中日双方做出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促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扩大东北地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快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将于1992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沈阳举办《中国东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除国内学者外,尚拟邀请日本、港台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的议题分为三个部分:(一)古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从历史角度,说明东北早在远古时代就已与日本通交。特别是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更为中日文化交流增添了光彩。(二)近代中国东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世界政治中,民众的"认知"因素历来是对国家间关系有重大影响的变量之一。认知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国民立场往往可以直接作用于政治人物的政策选择,并构成影响相互关系时最基本的国内政治要素。比较日本人的"自我认知"与中国人的"日本认知",不难发现已出现了重大差异,而日本人的"中国认知"也既复杂又矛盾。中日相互认知存在着巨大对立,双方国民对彼此国家的认知以负面评价为主。中日关系已基本完成了"止损阶段",今后需要为实质性的改善营造条件,推进中国民众"日本认知"的更新,同时积极塑造和影响日本民众的"中国认知"的改善,并尽可能地让中日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两个领域继续得到发展和管控。  相似文献   

13.
自2012年日本购岛闹剧以来,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霍布斯文化在中日关系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此形势下,中日要摆脱目前日益明显的霍布斯文化安全困境的敌对关系,回归洛克文化的正常竞争关系甚至向康德文化安全共同体的朋友关系转变,就有赖于日本对历史上侵略中国的错误行径郑重向中国做出政治道歉,转变自身施害者的身份和利益,增强中国对其温和意图的认知,降低威胁认知,改善日本的国家形象,从而实现两国和平友好的良性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吴太行  周永生 《日本学刊》2012,(4):50-63,158
围绕日本参加TPP谈判这一问题,日本社会各界分化为推进派和反对派,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野田佳彦首相做出政治决断,表明日本要参加TPP谈判,日本媒体称之为野田"泥鳅本领的再发挥"。野田内阁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在经济上配合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在政治上制衡中国,分享亚太主导权,获得最大收益。日本参加TPP谈判的进程还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国际的制约因素,前途难料。日本加入TPP,会给中日美三边关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与日本──北京大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林昶时序递嬗,光阴茬冉,人类已走近新世纪的门槛。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未来世界将会如何发展,同处东亚的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将走向何方,中日两国关系将会以怎样的一种态势发展下去?1996...  相似文献   

16.
王一晨 《日本学刊》2023,(3):93-112
二战后,日本在调整对外关系上多体现出因受到美国等外部压力影响而做出“反应性”政策调整的态势。由于对非洲的外交基础较为薄弱,日本在不同阶段制定对非政策时也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反应性”特征。日本基于不同基本动因和差异性政策取向,在对非关系发展进程中针对亚洲、中东、欧美等“第三方因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外交趋向。特别是当下日本对华战略制衡愈演愈烈且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因素”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影响日本对非“反应性”外交的最重要参照因素。2022年日本举办的第八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确立了对非合作新方向,其视中国为在非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对华开展地缘博弈的趋势愈发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试论霸权支点结构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欣 《太平洋学报》2010,18(6):25-31
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关乎国家权势的问题,也是关乎国家外交战略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霸权体系中拓展外交资源,营造有利国际环境,是国家崛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霸权支点结构"是霸权实行对整个体系控制的重要凭借。通过对此结构的分析,作者认为,尽管我国永不称霸,但从支点结构出发,可以增强中国外交的广度与深度,有效减缓美国霸权的敌对态势。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迄今唯一遭受核打击的二战战败国,日本处在美国核保护伞和日美安全同盟之下,虽有一直存在的拥核政治图谋和核技术研究进程,却没有核武器被制造出来的事实,处在核技术威慑的长期状态中。美国严控日本制造核武器的国际高压态势以及日本国内民众反核运动的不断发展,共同保证了日本的核技术威慑原则的长期性和安全性,也是日本和平核能利用的理性之路。日本从核技术威慑层面走向无核状态,是一段任重道远的政治进程。日本不必、不能也不会拥有核武器,对无核世界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将会具有更加积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蒋旭栋 《日本学刊》2023,(3):113-138
数据安全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新议题,也是中日博弈的一个新领域。在数据安全领域的中日互动中,日本认为中国的数据安全制度“威胁”其经济安全。2021年爆发的日本通信软件LINE数据漏洞事件与腾讯投资乐天所引发的美日联合监管事件,都暴露出日本对中国数据安全制度的怀疑与担忧。究其原因,既有美国刻意塑造日本对华敌意的因素,也有日本主动迎合美国而固化同盟的利益需求,亦有中日国力逆转造成日本心理认知发生结构性转变的影响。数据安全作为一个新兴的安全领域,将长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随着中国数据安全制度和法律体系的渐趋成形并日渐完善,日本对中国数据安全制度的“威胁”认知将极大影响中日两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合作关系,日本的部分反制措施也会影响中国数据安全治理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放 《日本研究》2004,(4):7-11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以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为背景 ,日本国内涌动着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思潮 ,认为大量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口 ,对日本相关产业构成了威胁 ,导致国内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 ,并加速其产业向中国转移 ,进而导致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 ,甚至将本国经济低迷现状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相联系 ,这将不利于彼此间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是否会对日本构成威胁 ,两国贸易关系的性质如何 ,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 ,以期有助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二、对中日两国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