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平 《决策导刊》2006,(8):24-24
国家战略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战略两部分,主要解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方略问题。邓小平国家战略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2.
闻航 《领导文萃》2011,(9):41-44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南海、东海频起波澜。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被不时提起并引发了诸多争论。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系统提出了解决海洋争端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韶华 《决策探索》2011,(16):32-32
腐败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阶段,能否有效解决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提出,第一次从理论上结束了把腐败现象看作是一种思想作风问题或阶级斗争表现的历史,推动了中国反腐败斗争从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的政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1949年底大西南战役基本结束后,西南局奉命进军西藏。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成为解决西藏问题的直接决策者和具体谋划人之一。西藏和平解放,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邓小平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和政治家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5.
范磊 《决策与信息》2009,(10):10-11
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他从重视农民利益入手,把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和农民利益的满足结合起来;把对农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结合起来;把农民利益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结合起来的思想,为我国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决策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决策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决策方法科学性与决策成功率成正比。邓小平在进行战略决策中,注重方法论,注意结合决策实际,创造与运用有效的决策方法,解决相关的决策问题。本文就邓小平科学决策方法理论与实践做出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法文 《领导科学》2001,(15):40-41
在浙江,凡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1975年中共中央为解决浙江的“双突”(突击提干、突击发展党员)问题,曾专门发过一个16号文件。此事已过去20多年,有些知情人也淡忘了,更多的年轻人则根本不知道“双突”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8.
在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多年,而台湾问题的解决仍一波三折,统一大业,还未最后实现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中的领导艺术,无不给我们重要启迪:这就是实事求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刚柔相济,抓住历史机遇,解决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向来是一个国家和社发展的根本问题,邓小平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民生思想内涵丰富,对解决中国当代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生产力思想,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的中心线索。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都同发展生产力相联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提出、回答和解决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不仅重视人才,强调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能否解决好人才问题。而且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他独特视角的较为完整和科学的人才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覃凤英 《科学咨询》2005,(23):22-23
邓小平同志不仅重视人才,强调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能否解决好人才问题.而且对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他独特视角的较为完整和科学的人才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历史时期,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邓小平的晚年思考,主要指他从1989年11月退休后到1994年底这段时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关重大问题的思考。当时,国际上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改革开放正迈入新的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要不遗余力地集中精力解决发展问题,也要重视和逐步解决初步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人才是一个战略问题“使用人才”的问题是邓小平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他始终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来看待。首先,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关系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中国总的任务和总的路线,就是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搞四化建设,我们曾制定了一个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而“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  相似文献   

15.
王明华 《决策探索》2008,(10):35-36
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更为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物质利益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视角更为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物质利益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思维是指对全局性的、规律性的、长远性的问题做出重大决策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邓小平认为,战略思维是领导者应当具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说:“我们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书记处的同志,都是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他告诫各级领导:“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梁柱 《领导文萃》2011,(5):79-82
1989年11月,邓小平经中央同意退休。退休之后,他仍然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其中,分配问题是他晚年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谈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从1990年4月到1993年9月,他谈及和着重谈及分配问题的就达六次之多。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的问世,一扫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致,没有矛盾的形而上学观念,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又在深化和拓展这一理论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小平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比较好”,但“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81页,以下引文尼出自…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无论是领导革命还是领导经济建设,都必须建立在对时代特点和时代任务科学把握的基础之上。邓小平之所以赢得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称号,就因为他从当今时代条件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时代特征作出了科学概括,并对时代任务给出了科学的解决思路。 一、邓小平时代主题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20世纪初,列宁曾得出当时所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结论,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无产阶级政权的诞生起到了精神助产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