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占补平衡"原则要求在未来耕地占补过程中,重在提高耕地质量,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重庆人均耕地仅1.0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备建、先补后占制度,开展旱地改水田、水浇地(以下简称"旱改水")工作,提升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数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占多少,垦多少”,非农建设项目用地单位要补充数量相同、质量相当的耕地,这是我国《土地管理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建设项目用地单位的法定义务。但针对土地后备资源几乎枯竭、难以实现“占一补一”的现实,贵州另辟蹊径,探索出新的耕地占补平衡途径。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8,(28):22-22
东部与中部或西部之间的跨省区耕地"占补平衡"十分普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国土资源部6月26日下发《关于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的紧急通知》,紧急叫停跨省区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唐勇林 《决策探索》2009,(17):52-54
3.6万亩,差不多相当于阜阳市2年的建设用地。阜阳土地造假的初衷在于,土地使用上“占补平衡”的硬约束。所谓占补平衡,即建设单位占用耕地必须占多少、补多少,先补后占。占补不能平衡的区县,按照规定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时候,要扣减下一年度的指标,建设用地和置换用地报批也不能受理——这对地方政府是一道要命的紧箍。让人困惑的是,一个规模如此浩大、事实如此明显的造假,如何能层层通过。  相似文献   

5.
3.6万亩,差不多相当于阜阳市2年的建设用地。阜阳土地造假的初衷在于,土地使用上"占补平衡"的硬约束。所谓占补平衡,即建设单位占用耕地必须占多少、补多少,先补后占。占补不能平衡的区县,按照规定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时候,要扣减下一年度的指标,建设用地和置换用地报批也不能受理——这对地方政府是一道要命的紧箍。让人困惑的是,一个规模如此浩大、事实如此明显的造假,如何能层层通过。  相似文献   

6.
土人 《决策探索》2014,(17):50-53
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城市化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迅速扩张的城镇建设需要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但同时国家对于耕地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于是,国家“低产林改造”和“占补平衡”这两项原本不沾边的政策,被当地政府杂糅、嫁接,一边是大量天然次生林被砍伐造田,另一边是新开垦的梯田荒芜加剧生态恶化。实际上,浙江省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低产林改造暨耕地开垦项目,已经对省内天然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严重威胁了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09,(3):6-7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黄鹤图说,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地方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大力加强土地整理。重点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中东部粮食主产区,打造粮食产能核心区和粮食战略后备产区;在西部要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加大对平坝和缓坡耕地的整理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 一、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退化 1.耕地数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我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195060万亩),只占国土面积的13.5%,人均(12.7627亿人)耕地1.528亩,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约1/3。随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康轩 《决策导刊》2006,(12):33-33
奉节县按照中央提出的“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标,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改造新路子。2004年以来,按照“一事一议、乡为基础、县补为辅、按图施工、确保质量、竣工验收、合格拨款”和“先乡道、后村道,先路基、后路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照规划、逐年实施”的修建原则,举全县之力,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农村公路改造取得初步成效。三年来,共完成农村公路路基改造346公里,硬化或油化路面97公里,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当今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已宝贵到了“寸土寸金”。 据统计测算,全国每年要生产粘土实心砖约5000亿块,这是以毁坏15万亩耕地为代价的。 四川一位农民用秸杆来制作替代实心砖的新型轻体墙材,连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有人称他: 圆了一个中国“绿色建材”梦 今年5月初的两周,成都市郊区几县区农民焚烧秸杆的“一把火”,将成都烧得犹如一座“烟城”,导致机场关闭,千余名乘客滞留;交通阻滞,事故不断;市民被烟熏得  相似文献   

11.
圈地猛于虎——“圈地之风"危及我国未来发展的调查 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这曾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虽然其中也有一丝的无奈。但是今天,也许连这种打了折扣的自豪都要失去了。耕地的缩减,粮食安全的担忧,失地农民的上访,无不与一波接一波的圈地热潮有关。在本期“热点透视”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圈地”给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从土地、征地、领导体制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密集出台了包括《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关于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等在内的6个文件。随着这一系列关于土地方面的文件的出台,规范国有土地出让、控制工业用地价格、实施占补平衡考核、严把土地年度利用计划、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成为2007年备受瞩目的土地新政。  相似文献   

13.
《决策导刊》2007,(7):50-51
直辖以来,特别是巫溪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1年实行机构改革以来,巫溪县在全县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大干部职工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内强素质,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千方百计为全县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和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了耕地的保护,加强了全县矿产资源的管理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咨询与决策》2011,(6):18-19
“一定要守住18亿亩这条耕地红线,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国家明确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央与地方财政不断扩大投入,2005年春季,约30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两免一补”政策已成为学生受益、农民拥护、政府支持的好事、实事。本文在描述“两免一补”的政策安排与实施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两免一补”政策的效应、传导机理及宏观影响,对“两免一补”政策的宏观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前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用地复垦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途径,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目前渝北区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实际,就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基本情况、复垦合规性等进行了分析,并阐述此类型集体建设用地复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堰市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区山地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93%,最缺的资源是平地,最不缺的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山场。在积极大胆向荒山荒坡要地要发展空间的实践中,我市成功走出了一条南政府主导科学实施规模化山地整理,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子。通过山地整理,我市不仅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而且累计新增建设用地5万亩,其中中心城区4万亩,  相似文献   

18.
凌杨 《管理科学文摘》2011,(25):101-10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各地在推行此政策过程中出现了耕地占补不平衡、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相应给出了一些措施建议,以期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六项举措促“三农”发展 第一,按照中央要求守住“三条底线”.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每年至少生产1100万吨粮,做到重庆口粮基本平衡;二是抓好“菜篮子”,每年生产1300万吨蔬菜,力争今后几年进一步扩大规模到1500万吨;三是守住1亿亩耕地和林地,包括3300多万亩耕地和6500多万亩林地.这“三条底线”不能动.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08,(37):22-22
针对各地建设占用耕地长期以来占而不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突出问题,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