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和作为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示范作用,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林宇 《浙江统计》2008,(6):19-21
随着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着力点和比较优势就在于与海峡东岸的互动与合作。因此,分析研究两岸经济发展状况,密切两岸经贸往来,拓展合作空间,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南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成都、重庆、昆明、贵州之间大城市最为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经济区和多中心城市群,与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相呼应,并起到“隆中崛起”的支撑作用,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4.
邓玲  王帅  韩思琴 《四川统计》2012,(12):14-16
川南经济区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成都、重庆、昆明、贵州之间大城市最为密集、综合实力较强的经济区和多中心城市群,与成都城市群、重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相呼应,并起到“隆中崛起”的支撑作用,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5.
李敏 《四川统计》2013,(12):56-57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全面提出加快城市群和重点经济区发展,到2017年把川南经济区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新兴增长极。城市群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形态。因此,分析研究川南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创新之举、突破之举、合力之策不但是川南在全省率先突破的发展要求,更对全省推动“四大城市群、五大经济区”,落实“多点多极战略、着力次级突破”构建竞相发展新格局、实现追赶跨越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经济学家解洪: 再造产业成都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全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将有利于拓展成都市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成都核心影响力,深化区域合作,提升要素集聚、辐射带动和创新发展能力,增强成渝经济区"双核"引擎对川渝和西部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打造西部地区经济中心和国家新经济增长极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横向联合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并未使淮海经济区迅速崛起,反而因战略边缘化、行政壁垒、要素外流、观念落后、交通闭塞、核心城市带动性弱等原因,致使这一区域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南北两个经济隆起带之间,淮海经济区被挤压成一个经济发展断裂带。通过对淮海经济区现状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合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完善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重视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加快城市群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方面在理论上弥补了对我国沿海经济区分析侧重空间差异忽视互动联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大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尤其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是其必然趋势。而促进空间作用则主要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四川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重大部署,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作为川东北经济区的“双核”,南充、达州两市必须主动担当使命、加强组团协作、增强综合实力,联手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共兴,引领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腾飞。  相似文献   

10.
张柯 《四川省情》2018,(7):57-59
川南经济区是四川第二大经济区,在四川“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中均将被定位为“新兴增长极”,是连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属于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中心地区,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统计》2008,(6):F0002-F0002
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发展,5月27日-30日,第二届海峡西岸经济区统计联席会在温州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国家统计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福建、广东、江西、浙江等4省21市统计局以及台湾参访团的嘉宾,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张芃、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纪平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2.
西安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中心,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大、最发达的中心城市,在区位和功能上恰好成为辐射周边的核心,这种优势决定了西安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中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何评价和正确估量当前西安市对大关中城市群中其余城市的经济辐射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经济区:秦唐经济区、石保沧经济区、京津廊经济区,选取每个经济区发展速度快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环渤海西岸地区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统计与经济》2007,(1):19-23
21世纪是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主导经济发展的时代。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发展已由原来的区域竞争迅速向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把发展城市群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主体形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我区提出发展沿黄城市带的战略构想,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区的实际和群众意愿,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的战略决策。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组织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对于带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及周边省区城市群、城市带的迅速崛起,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充分利用沿黄城市带的区位优势,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为重点,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优化生产要素,整合产业布局,培育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功能,降低发展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我区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内外竞争的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炳辉  李晓青 《统计研究》2007,24(12):18-21
摘  要: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新旧交替、我国沿海经济格局将出现历史性转变之际,文章借助于主成分分析和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医、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算和分析。一方面在理论上弥补了对我国沿海经济区分析侧重空间差异忽视互动联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五大经济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加速作用、沿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尤其东部沿海经济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区的形成是其必然趋势。而促进空间作用则主要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交通网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涵盖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省的21个城市。温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经济总量居海西21个城市的第二位,对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提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确定,温州对台经贸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温州具有对台经贸合作的地理区位相近、民营资本相通、市场机制相仿等优势,但当前温州与台湾的经贸合作现状不容乐观.温州应抢抓发展机遇,研究温台经贸合作发展模式,力求在温台经贸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马勇  童昀 《统计与决策》2016,(21):134-137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2004-2013年各地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并解析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州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因子.以变异系数和全局自相关分析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及内部各区域的经济差异.最后利用Jenks自然最佳断裂点法对各城市经济水平进行聚类,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十年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中城市间存在紧密、多样的网络联系,相比于单一城市,其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特殊性。正确认识多维网络的作用,对于进一步理解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城市群的增长引领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首次提出了多维网络下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基于多维网络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网络连通性、聚类性、网络联系便利性、网络平衡性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进一步,以经济联系紧密的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评价了其经济发展质量,并分析背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空间位置距离、经济结构差异是抑制多维网络联系的因素,人口规模对于多维网络联系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