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井田制研究的趋向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田制问题是先秦史研究的一大热点,它关乎到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一个世纪里,有关井田制的讨论三起三落,特别是“文革”结束以来的二十余年里,讨论取得了累累硕果。但进入世纪末期,讨论渐趋沉寂,学者们进入了一个思考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井田制的研究、特别是对近二十年来作一缕析,肯定其成绩,思索其不足,亦借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井田制有无之争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田制的有无之争,从战国孟子提出他的井田制设想以后就开始了。干百年来,无以计数的人去描绘它,探索它。进入20世纪以来此问题更成为经济史上一大公案。时值世纪之末,回顾一下它的世纪历程,探索此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的原因,也许会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研益。井田制研究的世纪历程是从1919年开始的。井田制的有无问题是井田制研究的首要问题,故而成为当时的研究焦点。最初引起争论者是1919年胡汉民在《建设》杂志第一卷第三号上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哲学之唯物的研究》,承认中国古代有一个公有土地的井田制度。胡适则马上写信反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否存在过井田制,这一论争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迄今仍然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拟从传说时代会稽地区出现过的“鸟田”耕作方式,探索井田制的起源,以求有助于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周井田制问题,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是:“井田只是公家的俸田,这是土地国有制的骨干”。“井田制是有两层用意的:对诸侯和百官来说是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对直接耕种者来说是作为课验勤惰的计算单位。(《奴隶制时代》第29、31页)。去年《历史研究》第二、三期发表了金景芳先生《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商榷》的文章,不同意郭老关于井田制的上述观点,认为中国的井田制就是欧洲中世纪的“马尔克”公社;井田制的形式就是孟子的“八家共井”。我并不完全同意郭老的井田说,但尤觉得金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井田和爰田     
中国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态,大多数史学家都说有过井田制,但是井田制是否为奴隶社会中唯一的土地制度?在奴隶社会中除井田外还有无其他田制?若有,又是一种什么制度?它同井田制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不忖浅陋,把读书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周时期楚国的经济,近些时已有不少文章讨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看法。《春秋》经传记述楚国事迹较详,但涉及经济的却不多。楚大司马(艹为)掩受命治赋一事,说明春秋晚期井田制仍在楚国保存,对楚经济的研究最为重要。本文想在前人成说的基础上,就这一问题作几点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7.
孔孟经济思想的核心都是实行井田制,企图恢复农奴社会初期的生产关系。它反映了孔孟经济思想的落后性,这使孔孟的经济思想失去了比较的价值。但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井田制土崩瓦解的形势下,孔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态度又是不同的,这就使孔孟经济思想有了比较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9.
关于卜辞中“众”的身分和地位,学术界曾展开过讨论,综观有“五种大相泾庭的意见”。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不少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商代后期“众”的经济政治地位,提出了“众”是商代井田制农村公社的亦兵亦农的农民,是对商族本族成员的称呼等等看法。若将其与周之“周人”进行纵的比较,看二者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会有助于对“众”的身分地位的了解。笔者不揣愚昧,略述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曾实行过,这是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古史学者曾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争论中,否定井田制的学者曾提出金文无井田的记载,而肯定井田制的学者也有认为金文中并无井田的字样。笔者认为已有学者考释的师同鼎、弟(虍豕)簋两器铭中的“井”即井田,这与古书中的有关记载正相一致,西周曾实行井田制,乃确切无疑的史实。特别是弟(虍豕)簋还涉及到对井田划分与计算等方面的问题,实为难得的史料。兹不揣浅陋,勉为此文,祈方家、读者匡所不逮。 先将西周金文中记载以井田为赏田的两器铭文抄之于下:  相似文献   

11.
三、井田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井田制是历史事物,毋庸置疑,它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大体上说,中国的井田制度是从夏初开始的。以后经过夏、商二代以至西周这一段一千多年的历史而达到充分发展。进入春秋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的、经济的各种原因,井田制由全盛而走向瓦解。这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萌芽,并逐渐成长起来。到了战国时期,井田制出现了全面崩溃之势。相对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则日益取得统治的地位。至秦统一中国以后,井田制遂完全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所代替。总的说,井田制是和中国奴隶社会相终始的。  相似文献   

12.
试析先秦及汉代文献中的“方百里”李俊清四昌五先生《解井田制之谜》(《历史研究》1985年第3期)提出:“提封田行之于战国到西汉时期,它是继井田制之后出现的一种田亩制度。”进而提出:“提封田是按方百里为单位计算出来的。”并有详细的论证和推算。“提封田”...  相似文献   

13.
井田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自两汉到现在,一直有人讨论它。就全部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两汉到清末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所讨论的重心为要不要恢复井田的问题。主张复古的人照例都大骂商鞅,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夏商周三代,如何能达到三代之治?就一定要恢复井田制。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见解。认为时代变了,土地制度不能不随着变(马端临:《文献通考·田斌考序》可为  相似文献   

14.
在《孟子》書里談到井田制,并对夏、殷、周三代实行井田制时所采取的三种不同的剝削方式——貢、助、徹,进行过評論。这份材料对于我們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来說,是非常宝貴的。可是过去有一个时期,史学界一般却不是这样看法,而是多半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近来情况变了,大家都承認中国古代存在过井田的事实,但是对《孟  相似文献   

15.
马曜、缪鸾和先生的《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出版了,这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民族学材料对勘先秦史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著作,在拓展古史研究新途径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它的出版,在民族学和史学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我认为该书值得向学术界广大同仁推荐。  相似文献   

16.
土地私有合法化进程中的中央集权政体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晋阳学刊》2005,(5):69-74
分封制、井田制解体的过程恰恰是土地私有、郡县制确立的过程。井田制既是政治分封的基本单位,也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赋税制度的基本单位。分封制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张力是井田制解体的根本原因,而井田制自身所具有的二重性又使其自身的瓦解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动荡,将土地治权从各级地方权力实体中剥离出去,土地私有合法化,地方政权结构官僚化,源于血缘关系的宗法社会在广泛的政治领域中解体,一种不同既往的新型的集权专制政体在土地私有合法化的进程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一、封建的本义 中国古籍中的"封建"并不是指一种意识形态,封建原本是先秦时代游牧奴役农耕的一种方式,这就是井田制,井田制是"封建"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井田说”与“恒产论”浅析李埏,章峰孟子的“井田说”与“恒产论”,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前者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影响深远,而后者的合理内核更具有跨越时空的历史意义。然而学术界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至今仍存在分歧。本文就其略陈管见。井田制是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我国古代奴隶阶级中,奴隶的职务有大小不同,其职务不同,也就表示等级,亲疏(与主人的远近关系)的不同。西双版纳傣族的奴隶制,基本上是家长奴隶制性质,奴隶中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职役也不同,因而有等级的差别,这恰好与商周“皂隶食职”相似或相同。本文还认为,徭役制度是农奴制度的根源。如果田间耕作釆取奴隶劳动的形式,那就是奴隶制;如果采取份地形式,而为主人提供徭役赋税,那就是农奴制度。孟子所讲的井田制,显然已非原始的井田制,而已是包含着封建性的井田制。湖北云梦发现的秦简证明,商鞅最初并没有废除井田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四川大学历史系徐中舒教授撰写的一篇序言。文章指出,《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的作者根据在云南从事民族调查的丰富成果,从西双版纳社会分析对比研究西周社会历史,论证阐述较为合乎实际,能够提供饶有兴味的事例,给人亲切感。这本书的问世,肯定将对运用民族学资料研究先秦历史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于解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