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整个经济体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年改革,从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全面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掌握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但是,按照改革所提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目标,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因此,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仍然是当前和今后十年改革的重大课题。影响企业活力的主要原因是 (1)企业缺乏最基本的经营自主权。最近,我们对自治区有代表性的20户大中型国营企业进行了调查,所列17项自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扩大企业自主权,缩少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改革物价政策,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等,企业的活力明显增强,但距离改革的目标,即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又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目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营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仍然属于产  相似文献   

3.
一、政府与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法律关系“政企分开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江泽民同志与企业界座谈时的论述.政企分开的重点是将政府管财、管物、管项目,转变为由市场资源配置,能够达到十五大政治报告中要求的那样,使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国有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1.国有房地产企业应当享有经营自主权,更应当拥有法人财产权.国有房地产企业改革从扩大经营自主权、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着手的.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家赋予企业十四项经营自主权,使国有房地产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企业活力就是企业在新陈代谢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能力。由于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和社会生产力的所在,因而企业活力的盛衰强弱是决定国民经济稳定、持续、高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基础。通过前段时期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不少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放给企业的自主权还没有落到实处。面对市场竞争激烈,能源、原材料涨价和  相似文献   

5.
企业活力是指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生命力,它包括企业的多种能力,如企业自我改造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增加盈利的能力等等,这各种能力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企业自我生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制约企业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无非有以下几条:1、企业必须具有经营自主权,这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前提与关键条件。2、企业必须具有追求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3、企业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但这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都是和市场的作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围绕搞活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推行经济责任制、试行厂长负责制、初步调放价格、缩小指令性计划、逐步开放市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这些着重于经济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对增强企业活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总的情况是,个体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企业产权不清、经营自主权不落实、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以致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今后企业改革的主要方向,要由过去侧重突破旧经济体制的弊端,以“破”为主的改革,转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思路与途径张谷建立起众多的产权结构合理、组织结构完善、功能运作有效的国有工商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经过十年改革,特别是1984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的活力得到明显改善。并促进了市场繁荣。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改革的目标相比,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企业行为上的自我约束能力障碍,深刻的利益根源则在于产权结构上的缺陷。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深入探讨企业行为与产权结构的原理,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研究企业行为的理论也随之诞生发展起来。它的诞生与发展,大大丰富了改革中微观经济学的思想宝库,同时也对改革实践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概述根据改革的进程,人们习惯把1984年以前的改革称作改革的准备阶段,而此后才是改革的起步阶段。1984年,国家推出了两项企业改革的重大措施,其一是当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在规定中,扩大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销售等十项自主权。其二是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的通知”。它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更加规范和稳定,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深化企业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程维高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10多年来,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试点起步,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对经济体制逐步进行了一些改革,对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搞活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要继续围绕调整这个中心,把调整和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争取更大的成效。我国现行的体制,基本上是采用苏联五十年代的模式,和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之前的体制,大同小异。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以行政办法为主的、忽视市场机制作用的、搞大锅饭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时起,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摆在“中心环节”的重要位置。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近15年来的改革实践,国有企业的现状究竟怎么样,应该怎么看?改革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应该怎么办?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向市场的实际态势 几乎从改革一开始,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各种措施促进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改革已近15年,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走过15年的历史.15年来,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先后采取了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阶段,这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是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增强企业活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千方百计调动职工从事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亦即必须处理好搞活企业的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国有中小型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还未完成,有关部门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还很严重,企业经营自主权难以落实。目前,对原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全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生产经营者;现又组建成立了一些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合一的企业,或者是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的公司实体,这是国有中小型企业经营不善、管理混乱、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还有不配套、不完善、不具体的方面。在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自1992年7月发布实施至今已一年多时间了。一年多来,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抓住机遇,顶住压力,克服阻力,充分利用《条例》赋予企业的14项自主权,主动适应市场的要求,逐步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转换了机制,走上了市场,增强了活力,提高了效益,闯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有赖于企业的活力。企业活力包括企业的应变能力、盈利能力、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等,这些能力最主要的是竞争能力。在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指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这也就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能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国企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提出了不少对策,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归根到底,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即怎样实现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又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一科学论述,清晰地给税制改革指明了方面。 一、税制结构改革目标 从市场经济的要求着眼,我们已经看到现行税制结构上的不尽合理及由此导致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偏重,抑制着企业活力的增强,而税收调控的范围和程度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到改革的连续性及其发展的取向性,我国的近期税制结构改革,应以现行复合税制为基础,进一步统一税法,集中税权,公平负税,简化税制,进而规范分配方式,理顺分配关系,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宏观调控功能,以促进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加快转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现行税制结构必须简化,要较大幅度地简并一些重复设置的税种,要废止一些过时的税种,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设立少量新的税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