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克思的视域之下,社会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这个"社会有机体"中,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均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置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畛域之下,对其进行总体性透视,这样方能对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当代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2.
略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构成内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祥林 《学术研究》2001,1(6):63-65
本文从对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评价入手,考察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过程,提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的构成内容中有两个前提性构成部分、一个基础性构成部分、一个上层性构成部分,指出其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精神的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实践关系中构筑起来的,是一个具有自组织性、发散性、开放性、再生性的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整体,也是区别于以往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本质所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总体性范畴,它具有指导我们由抽象到具体、由纲举到目张地阐发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具有独特性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由诸多要素构成且要素间是互相联系、彼此制约、不可分割、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笔者试图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轨迹和思想内涵三方面,全面认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理解和深刻探究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自由观的总体性表现为历史总体性、现实总体性与具体总体性的三重规定。历史总体性规定基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对自由的发展作出批判分析,展现出马克思对相对自由的历史关怀;现实总体性规定要求从生产关系出发理解人的社会关系及其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集体自由的现实关怀;具体总体性规定要求从人类社会主体出发理解人的自由状况,展现出马克思对主体自由的具体关怀。马克思自由观在中国的当代实践表明: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共同体总体进步的发展状态,是个体主体性和群体(人民)主体性的获得与焕发,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努力中彰显出自由价值的巨大“溢出效应”和“导向效应”。  相似文献   

5.
潘西华 《东岳论丛》2008,1(2):119-12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基础。社会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发展问题。如果从"社会"这个分析视角来审视二者,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蕴含着社会建设的思想,为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反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与展开。  相似文献   

6.
实践具有主体性,从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含义上来看,蕴含着人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关系的全部主体性奥秘。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容由三重维度构成,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度: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自身的关系维度: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三重维度为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真正意蕴、科学认识和处理当代现实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交互主体性以及虚拟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具有重要而独立的学术价值。从思想形成史角度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源于对黑格尔国家有机体思想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正确地关注到现代世界中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这一最根本问题,黑格尔诉诸外部力量,希望以国家统摄市民社会,使其不致分离,形成国家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则批判黑格尔“国家有机体”的神秘主义倾向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马克思从市民社会本身入手,认为社会本身就应当是有机体,并从要素、结构、动力等角度分析了一般性社会有机体和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阐述了未来社会有机体即自由人联合体的总体原则和实现根基,回应了现代世界最根本的问题,构成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践旨归。马克思以回应现代世界最根本问题为理论主题、以解密社会有机体为理论任务,取得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蕴含三重规定:社会有机体生成的前提的必然性;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社会有机体的再生性。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克服了以往研究者的缺陷。以卢卡奇为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的三重规定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阐明了社会活动中人的实践性,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论证了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人的主体性,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整体性,构建系统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开放性,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的理论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知识更新不能加快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总体上把握贯通马克思历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中心线索——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因而也就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丰富性、系统性、辩证性。列宁曾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这一深刻、丰富的思想遗产,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们的充分重视和认真开掘,相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受到了不应有的非难和冷遇,这是种反常现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没有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从外在的原因讲,是人们分不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原则界限,分不清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辩证发展理论和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界限;而其内在原因,则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它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这正是我们要探索这一学说的初衷。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社会有机体中发展是一个总体性范畴,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于一体。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集中反映在民族精神的升华上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使社会生产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形成世界历史性关联,生产、生活被深刻融入数字生态系统中,社会系统的演化加速推进,数字化时代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开出了新的局面。但是,数字化之数学化、逻辑化倾向和机械论、还原论的基本规定又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存在着直观的矛盾。克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才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重思的根本任务。事实上,深层的、原则性的矛盾发生在人的数字化生存状况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按人的方式”的本质要求之间。数字化确实以佯谬的方式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增强了人的受动性,使人在数字化社会有机体中处于更加深刻却又更加隐晦的无机境遇。为此,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所论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维度,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数字化限度,确保美好生活旨归,释放共同活动潜能,从而形成真正的数字化社会有机体。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中世纪的思想家到黑格尔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自的总体性思想,马克思则从现实中的人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总体性思想。在马克思那里,蕴含着丰富的人的总体性思想,马克思从人的本质的总体性、人的存在的总体性、人的发展的总体性等方面论述了人的总体性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现实的人出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积极推进人的协调发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在当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它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察社会发展、解决现实实践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认识、新视野。重新解读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祥林 《江汉论坛》2006,1(1):24-26
提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如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样,都是从社会的整体或整体性的社会,而不是从社会的某一层面或领域来考虑的,因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作全面把握。马克思阐发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系列中就已经蕴含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初步精神,它们体现或展示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构成内容。胡锦涛同志对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精辟概括及其展开论述,闪耀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光辉,是我们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把社会看做有机体或活的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而不是机械地结合起来因而可以把各种社会要素随便搭配起来的一种什么东西)”。什么是社会的“有机体”性质?社会结构为什么具有、如何具有“有机体”性质?这些问题,也一度是传统社会学所注重的焦点。现代系统理论的崛起,推动了关于社会结构“有机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主体作用的涵义唯物史观认为,主体性是一个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从人的能动活动上对人与世界本质关系的普遍概括。马克思在研究主客体若干问题的著作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主体性理论的合理部分,从事物的本原性与对象性两个方面的关系上阐述了主体性理论。他多处强调“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并认为人是“生产主体”。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或现实世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活动的对象。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风险治理"意涵:物质生产实践为社会有机体的安全、稳健、有序运行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实践为中介的主客体矛盾滋生了实践二重性风险效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演化了风险生成与风险消解这一双向互动机制;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提高了自身驾驭风险的本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是跨越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等等。其中,"总体性"方法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批判是贯穿于本文始末的两条主线,也是我们有力、有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理论并没有引起研究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哲学史的角度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理论来源,并在立足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最后指出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缘出的意义,以期深化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消费社会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马克思生产理论既遭遇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从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实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廓清生产问题认识上的迷雾,并在实践中促进社会的总体生产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对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地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地尝试。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理论产物。它向我们展示了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即生产的社会结构总体性和历史总体性的统一。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时代境遇中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