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刘晓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1):146-15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育德问题,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散布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本文通过对马恩原著中文艺育德观点的辨识和梳理,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育德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
由于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特殊起点,当前文艺心理学教学陷入一定的窘境:难以突破凌驾于其上的西方审美心理学理论体系,自身丰富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思想也难以体现其应有的理论价值.整理和发掘中国古代心理美学,重视其在我国当下文艺心理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使之能与现实审美活动相结合,有效阐释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心理问题,成为现代文艺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中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兆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6(6)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作和接受分别处于信息的发出和接收的两极,因此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也就呈现为两极.在20世纪以前,文艺创作探究往往具有一种神秘化趋向.在20世纪,则主要有精神分析学说等作为理论的凭借.至于接受心理,除了这些一般心理学的理论资源外,还多了一些本身并不是心理学的理论的支撑,譬如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来建构关于文艺接受心理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刘介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本文论述当代西方文艺心理学史发展的演变轨迹、不同时期的传承关系。文章通过对方汉文博士的专著《西方文艺心理学史》的探讨,从变的认识,论述文艺心理学在不同的时代表现的不同风貌;从变的盛衰,论述不同时代文艺心理学的进化史观;从变的分期和承接,论述风格习惯和内容与观点的规范系统的转变,从而探讨建立西方文艺心理学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维果斯基创立了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并影响至今,但其文艺心理思想却被国内心理学界严重忽视。基于其社会文化观,重点围绕《文艺心理学》论述维果斯基的文艺心理思想,包括:文艺作品是唤起人类情感的美学符号组合;文艺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对寓言、小说和戏剧所涉及的审美反应的分析;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净化过程所蕴含的“逆向感情”的运动。这对发展儿童审美心理的启示是:应以文学作品为文化工具,培育儿童审美感知;以文学作品为教学资源,激发儿童审美想象;以文学作品为思维训练方式,发展儿童审美情感;以文学作品传递人类经验,建构儿童审美理解。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是由简单的模仿照搬国外的理论到逐渐吸收融会,并立足于中国自身实际和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资源展开深化研究。当前文化转向的现实要求文艺学及时调整、拓宽自己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因而,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将会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近代学科,"文艺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艺心理学"研究才进入了建设性的高潮:涌现出一大批学术专著与论文,<文艺心理学>被纳入了高校课程体系,作为选修课登上了大学讲台. 相似文献
10.
高侠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
21世纪,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价值观正在将人类社会导向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大众传播语境中发端于文艺审美与生态文化建构相互诉求关系的生态文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深化、形式创新及受众接受等三个层面探查生态文化大众传播"议程设置"下生态文艺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当前都市文艺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形式内容的多元化上,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都市人整体审美意识的加强从中也可见一斑.平民化、喜剧化和青春化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的三大特点,同时拒绝超越、逃避责任以及耽于自我也成为当前都市文艺繁荣背后的隐忧. 相似文献
12.
周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28-32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相似文献
13.
文艺鉴赏过程论-中国现代文艺鉴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刚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3):83-87
文艺鉴赏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直觉感悟阶段、体验理解阶段和认识评价阶段。在整个鉴赏过程中 ,又渗透、交织着注意、感知、想象、通感、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文泽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4):22-27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普遍商品化社会,唯有把审美形式作为中介物才能够拯救文艺的真理,而文艺真理是物化社会的真理之光。这种审美形式观本质上是审美形式的中介论。它既区别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形式本体论,也区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形式的观点。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审美形式观根植于早期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和异化的批判、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这些不同学派的庞杂的思想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与抽象辩证法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从美学的继承关系看,它也是对以康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形式美学批判继承的结果;从文艺学方面看,它又吸收了俄国形式派诗学的文艺形式本质观的个别观点,并批判吸收了现代派的文艺形式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文艺社会学方法论加以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认识反映论值得肯定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的同时,确定中介论这一方法论的重要性,尤其对庸俗社会学所认为的文艺与社会的关系是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这一观点进行批判,从而认识到文艺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中介即创作主体和社会两个方面,所有的中介论都要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论述文艺与社会学二者的相关性,具体联系到创作主体的精神生活和审美心理与社会心理、社会环境等中介来实现文艺与社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经济的转型与文艺价值观的位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凌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59-61
中国经济的转型在1990年代逐步完成了学艺术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平等和开放意识使学艺术逐渐从庙堂走向了市场,学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张扬。与此同时,学艺术自身的审美价值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在市场语境中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8.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来研究古今中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现象的特殊学斗,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的情境创设特别适用于文艺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心理耍验方法的运用,更能扩展情景创设,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艺社会学批评理论的新向度--"传播论"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2):52-55
2 0世纪 90年代 ,曾有论者提出文艺社会学批评理论要走出古典形态 ,开拓现代形态 ,建立“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批评理论。但从文艺学理论构架出发 ,结合当代艺术文化状态进行反思 ,“中介论”的文艺社会学批评理论存在局限性 ,而建构“传播论”向度的文艺社会学批评理论 ,即可在本体论结构上实现批评理论向度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20.
文艺消费与文艺生态建设息息相关。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多种消费形式、需求的关系,使之正态发展。在文艺消费中还必须从文艺生态建设的高度着眼,自觉地保护文艺物种,维护文艺消费的多样性和多种文化形态的共生与协调。还要重视文艺消费与整个精神文化、社会消费的结构和谐适中、生态平衡。进行文艺生态建设还必须处理好伦理道德完善诉求与娱乐纵情原则的关系,保持二者适当的张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