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5)
会稽孔氏是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世家大族.从两晋南朝的史籍中梳理出孔氏一族的人物、事迹和世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六朝世家大族的发展状况、会稽郡的开发及其在当时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56-59
陆机才高博洽,工于诗文,辞采富赡,其才思与作品备受时人及后人的赞赏。从西晋经东晋至南朝,诸多文士或继承其创作技巧,如陆云学习其模拟技巧、陶渊明承袭其挽歌诗创作手法、谢胱追踪其锤炼字词技法等;或评议、鉴赏其文学作品,如张华、葛洪、刘勰、钟嵘等皆通过品评的方式对其诗文予以褒扬;或选录其名篇佳作,如萧统《文选》,采用的具体方式虽不同,但都对陆机之作予以高度评价,体现出较大范围、较高程度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两晋南朝是广东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广东地区历年发现为数众多的两晋南朝砖室墓,墓砖铭文丰富,为研究广东两晋南朝史提供了重要材料。根据考古材料,分纪年、记事、吉祥语、人名、墓志、社会背景等类别考察砖铭内容,并略述广州地区、粤北地区、西江地区三地砖铭的区域特征及历史成因。最后提出砖铭纪年中存在的建墓时间及特殊年号问题。 相似文献
4.
位于赣北的"豫章县"始设于汉献帝建安二年,孙策改名"西安县",西晋复名"豫章",其范围大致包括现代的武宁县、铜鼓县,修水县的东部和南部,靖安县的局部.两晋南朝时期,常将"豫章县"作为"豫宁侯"的封地,但"豫宁"并不是正式的县名.六朝文献中多次出现"豫章县"的名字,虽遭后人臆改,犹能窥见原貌.隋唐以前,"豫章县"的历史沿... 相似文献
5.
刘雅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汉初,太子洗马始行任子制,其地位较庶子、舍人为高。三国两晋间,太子洗马新增“准秘书郎”之职责,成为东宫秘书机构发育的开端。因洗马“典文书”,其选任以“文书才义”为标准。又因掌释奠之事,“才义”实包含“美谈论”的内容。“掌文翰”即为洗马之“清”的具体内涵。宋、齐洗马选任“皆取甲族有才望”者,洗马一职多为显贵子弟所挤占。梁武帝复以“文书才义”选任,并设立典经局,将东宫秘书机构建制化,并注重其“典文书”职能。源自两汉、发育于魏晋的东宫秘书机构,至萧梁时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6.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进入了为期三百余年的大动荡、大分裂时代,中间除去西晋有过短暂统一之外,大江南北一直分治,且各自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破坏。胶东半岛先属曹魏、西晋,后又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统治,直到隋重新统一中国。大分裂时代,胶东半岛地处南北海上要冲,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又是朝鲜和日本与中国南北政权交往的必经之地,虽然与南北地域路上交通时有阻断,但海路始终相通,海上活动依旧频繁。 相似文献
8.
杨爱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2-70
进入新世纪之后,山东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考古陆续有新的发现,其中临沂洗砚池晋墓的发掘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济南城市考古又有新进展。学者们对过去发表的考古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突出表现为佛教造像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9.
祝菊贤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3):17-21
魏晋重情的时代风气促使诗歌中出现了主体情感笼罩、充满在客体物象之上的言情慷慨的主观性意象,它表现为强烈的主观情感对物象的拟人化改造和情感对意象组合的直接驱动与构结.与此相对的则是主体情感蓄敛、隐潜在客体物象之中的巧构形似的客体性意象,在客观性意象中,诗人尊重物象自身的生命特征,物象吸收、融化了情感,对一泻无余的情感冲击力加以形式化的审美节制与缓冲,形成诗歌意象浑融含蓄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杨安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79-83
弹劾制度是西方国家议会对总统或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和司法官员的违法、失职及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迫使其承担政府责任或法律责任的制度.法官弹劾制度是法官独立、保障法官职务稳固性的重要制度.在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能否引入法官弹劾制度精神,通过何种有效制度确保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和司法廉洁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1.
张承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2):113-118
两晋南北朝妇女的参政活动,比三国时期有所增加。其中宫廷妇女参政机会较多,士族妇女可以有机会参政,庶族妇女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政。研究这一比较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的嬗变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宪政的弹劾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卞慕东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弹劾制肇始于英国,与议会制的形成和发展相伴随。其理论根基是“分权与制衡”和“议会至上”学说,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意等国纷纷效仿。由于各国政治制度的运作程序、文化背景和观念形态有所不同,因而决定其被弹劾的对象、行为,弹劾案的提起、审理机关和处理结果等不尽相同。弹劾制作为议会的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在经历了理论上的挑战和事实上的冲击之后仍保留至今,并对维护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抑制权力腐败,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82-8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东地区成为当时移民大潮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山东地区人口的大规模迁出和迁入,不仅对山东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引发了当地文化风貌的重大变迁。其中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儒、释、道三教的发展流变及其地位的升降变迁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佛教的冲击引发儒学传统的衰落。(二)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北方人口(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的迁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促进了佛教在山东地区的蓬勃发展。(三)山东地区文化世家的外迁和佛教的兴起,使道教的发展较之佛教的发展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谷地上的晋南成为山西古代文化的核心区,晋南发展文化旅游大有所为。本文将从晋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旅游品牌的树立、现状及问题、开发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礼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姗姗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28-3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关于这一时期礼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对近20年来有关这一时期的礼制研究、礼俗研究、名物研究和礼法关系研究等情况进行了考察、总结和概述,以期为中国古代礼制史和礼学史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6.
李克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42-4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一是各少数民族纷纷从边疆向中原内迁,二是汉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四方辐射,掀起了北方人民南迁的高潮。这样的民族大迁徙和大流动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而且引起了各民族的文化变迁,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发生南移,为隋唐的繁荣昌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与文化基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朱如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21-23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位于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谷地上的晋南成为山西古代文化的核心区,晋南发展文化旅游大有所为。本文将从晋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旅游品牌的树立、现状及问题、开发对策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在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的形象。作为俗文学,作家的审美趣味必须迎合读者(民众)和历史的需要,反映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诸葛亮神秘怪诞形象的萌芽,正是接受美学中所提到的“视野融合”这一重要原则的体现。魏晋南北朝的诸葛亮故事接受的神奇化特征,表现出这个时代追求奇异美的审美趣味与趋向。 相似文献
19.
浅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24-2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 ,是精神自由和解放的年代。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分析 ,展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丰富性 ,以及它对中国整个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佩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124-126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独尊地位的被冲击和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以及文学意识的觉醒、文学观念的改变,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鲜明的特征,这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