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其他福利像家庭基本生活补贴,教育保障和住房补贴等,都是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北欧高福利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高额的福利支出导致国家财政危机;滋生了公民的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思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限制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福利国家的模式对中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渐进的方式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福利国家问题是西方当代社会论争的焦点,福利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而且汇集了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正义等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理念,影响福利国家产生、发展及变化的主要理论流派为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公民权理论.各流派论争的实质反映的是自由主义与集体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3.
日本地域福利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日本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停滞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使福利国家体制面临严重挑战。地域福利作为代替福利国家的新的理念登场。日本开始探索从福利国家体制到地域福利体制的转变。地域福利以居民为福利主体,调动社会福利协会等福利组织,形成新兴的"地域共同体",及时有效地为地域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福利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福利的理念及内容、地域福利实施体制,并对地域福利的核心老年人地域福利进行了阐述。地域福利作为一种协作模式,将对中国发展社区福利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星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4,(1):101-129+164-165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1996年、2006年、2016年政府责任主题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东亚福利体制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在1996年、2006年、2016年期间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发生较大变化,1996年日本公众对政府社会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较高;2006年韩国公众对政府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最高,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福利态度得分最高;2016年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均最高。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福利态度变化较大,其次为韩国,中国台湾省变化最小。研究进一步发现同一福利体制下公众福利态度的差异化特征受时间、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福利态度国别地区比较研究说明东亚福利体制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本文丰富并发展了东亚福利体制理论,具有基于本土福利态度发展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金子  贾中海 《学术交流》2012,(12):143-146
20世纪90年代末,以布莱尔为首相的英国新工党崛起,使布莱尔福利思想得到深入实施,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出现了新的转轨。具体表现为:"以他人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互助共爱福利理念;"给人扶持而非施舍"的积极的福利政策;"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现代福利制度;"社会投资国家"的新型福利模式。布莱尔福利思想对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构建的启示在于:社会福利标准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宜;社会福利改革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社会福利制度要划清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社会福利管理要加快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杨琨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3,(3):1-12+99-10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居民收入差异扩大,且收入不平等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尤以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最为严重。本文基于CGSS 2015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比较分析,发现居民所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越支持再分配,且居民再分配福利态度的影响路径在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不同的三个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再分配福利态度是提升再分配政策有效性与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因此,应积极关注与回应收入不平等较高地区居民的再分配福利态度,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祁亚辉 《学术交流》2004,(9):124-130
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覆盖面广、设计项目多、保障水平高,注重"公平"胜于注重"效率"。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财政危机,然而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高福利所要求的高税率对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打击。因此使之成为改革的重点。瑞典改革案例给予中国重要启示: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人民的企盼;但制度设计要避免重蹈瑞典福利国家制度"过度"福利供给的覆辙。  相似文献   

8.
在福利体制的分析框架下,东亚福利体制国家在儿童照顾领域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福利态度.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 2012年的数据,对东亚国家社会成员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进行判断,从国家与个人特征两个层面分析福利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到有限的儿童照顾政策影响,东亚福利体制国家中儿童照顾的福利态度总体倾向于家庭化,由韩国、日本到中国家庭化程度逐步加深.儿童照顾福利态度更多受到个人特征影响.性别、城乡与劳动力市场因素是影响中国、日本与韩国儿童照顾福利态度的主要差异点.日本与韩国女性的不利地位使得处于育儿阶段的女性期待在家庭之外获得更多儿童照顾支持,快速城市化使中国的大城市居民对儿童照顾支持有着更高的期待,隔代育儿的传统则使中国的就业者与育儿阶段的女性能够从家庭获得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9.
福利和福利国家概念在当代社会和政治思潮中居于重要地位.福利源于人的需要,对人的需要满足的要求决定了福利国家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福利国家是在基本需求方面为其成员的幸福承担法定责任的制度表征.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其理论论争的本质内涵也是围绕需要满足.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其制度不能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问题体现在其对人们需要满足的危机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合法性危机上.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本来是反危机的一种原则,但在实践中却长期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合法性基础,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谢勇才  汪鸿波 《社会工作》2013,(4):138-143,151
由于公职人员福利制度不健全、行政垄断大量存在、违规成本偏低以及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原因,使得隐性福利广泛存在于我国公共部门。隐性福利的泛滥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破坏社会公平、形成分利集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政府部门公信力等严重后果。国家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完善公职人员福利制度、打破行政垄断、加大对隐性福利问题的惩罚力度和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等,以改变当前隐性福利泛滥的现状,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投资型国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理念已成为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巩固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良性循环的方案。然而,单纯依靠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了同时实现扩大就业和社会平等,应该在社会政策中做到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平衡,并与限制工资水平的收入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福利发达国家,也是西方国家当前福利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西方国家在"福利依赖"的理论起源、涵义、表现、产生原因及反福利依赖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已有的福利体制研究与国家安全研究衔接不足。福利体制对于国家整体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具有经济安全价值、政治安全价值和社会安全价值。英国福利国家抗疫策略失误说明,蚕食和破坏福利体制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大国竞合时代我国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继续完善福利体制功能,构建外部风险内部消化机制,探索协同融合福利体制与国家安全体系,使福利体制能够为保障我国安全发展核心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4.
博弈论中的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研究工具.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政府微观经济(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出现和经济效率增长的同步跟踪与纳什均衡,从而产生政府行为的激励相容性.国家制定微观经济(福利)政策,要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或公共利益为初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为目的,不要以权力的"有力实施"为手段来达到提升社会公平和获得经济效率的目的."权力经济"是不会使微观经济(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实现纳什均衡的,政府福利政策的目标选择要服从于激励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全面介绍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客观介绍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系统梳理女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尤其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福利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重点是分析女性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基本态度,指出女性主义对不平等"有限关注"的局限性,描绘女性主义视角中的福利和她们的理想社会,是科学认识和准确理解女性主义福利思想和福利理论的基础文献.这对女性主义思想意识不断觉醒,社会性别议题主流化,国家反家庭暴力成功立法和现代家庭福利政策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优先领域的中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理论、政策和专业服务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福利国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成 《探求》2008,(3):55-58
福利国家的改革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政府无法应付庞大的开支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采取了促进就业,扶助弱势群体;加大教育投入,增强人力资本;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支撑社会保障之伞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效率和平等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西方国家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万式是以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采取恰当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用小的不平等导致效率的提高,用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大的平等。但是建国以来,由于我们犯有如下错误:将社会平等看成绝对平均;以牺牲效率来维持所谓的公平;否定收入分配受市场调节的客观规律;用非经济手段强制干预、割断、破坏平等与效率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也未能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成员收入也并没均等化。尤为严重的是,不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机制,导致经济效率极低。关于平等和效率问题,我国现在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是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就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和平等的两种意见而言,笔者的看法是:既承认交替关系,又可通过不充分竞争将其变成正相关关系,使效率和平等达到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儿童福利政策的重大突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于2010年11月出台,国家第一次直接通过现金补贴的形式为福利机构内外的孤儿提供制度性保障,标志着中国在儿童福利政策方面的重大突破,也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于儿童福利的观念和认识发生重要转变。从福利理念上看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建立了与单位制相适应的传统社区福利模式,该模式以单位福利制为主体、民政福利和社区福利服务为补充,满足了当时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中国进入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传统社区福利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将要建立的社区福利模式是一个社会化、开放型的福利体系,它以社会化福利机构和项目为主体、以经过改造的国家福利和职业福利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平均主义带来效率低下的传统体制的弊端提出的我国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现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关系的重大隐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必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使分配原则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