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日本民族与文化渊源———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的海上交通线以及徐福入海求仙事等多重视角,考察日本的历史文化渊源,最后认定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从上古以来就存在日益加深的历史文化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与亚洲的交往菲律宾群岛,在麦哲伦“发现”以前,就已经受到亚洲大陆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的文化影响。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影响菲律宾的外来文化主要是印度、中国和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语言方面,源于梵文的许多词汇,以及竹刻文字,传统宗教中的吠陀等等。有人认为印度文化的影响是十世纪以来通过与印度化马来人的交易  相似文献   

4.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读者·编者     
编辑同志: 你刊今年九月号刊登的《裕固儿女跨骏马》一文中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写道:“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裕固族人同时使用三种语言,还是按地区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另外,我还想知道如果他们之间语言不通,那么,他们互相对话用什么语言?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之邻省汉语河州方言区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如回、保安、东乡族的交往,相互都产生过一定影响。青海汉话的许多特点就是在  相似文献   

7.
东乡民族的交际工具主要是东乡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不仅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主要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转用就是语言功能变化的一种。据我们调查,在东乡族自治县的24个乡镇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转用了汉语。主动的文化同化、经济条件等是造成东乡民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台湾现在约有30多万人的母语是南岛语系的语言.台湾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一脉相承,台湾的南岛语来自大陆.小黑人也曾在台湾分布,是台湾最早的居民.现代南岛语除了十进位数词以外,至少还有两种不同进位的数词.台湾和玻利尼西亚的十进位数词都是后起的.大陆的黎语和仡央语保留着南岛语的十进位数词,这表明它们与南岛语在大陆曾有过密切的接触.  相似文献   

9.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保安族是我国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的保安族为14116人,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5.55%,其余散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兰州、青海省河东地区及新疆等地。保安族仅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其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保安族文化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诗歌、小说等,民间工艺以保安腰刀最为著名,女性喜欢带手镯,耳环、戒指等饰物。可见,保安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生育文化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倍受关注,事实上国内外对保安族生育文化从来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仅在相关的文章中有零星的涉及,对保安族生育文化研究基本上是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语言学科.中国是阿尔泰语系民族非常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的萨满种类很多,如蒙古族的萨满、鄂伦春族的萨满等.在这里通过关于鄂伦春族萨满舞的考察报告,主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民族由来、民族习俗及萨满舞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阿尔泰语系三个语族语言的季节名称的词源和它的文化内涵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三个语族语言的先民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满族的早期文化周俊仪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119年金完颜希尹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女真字,熙宗时又创新字。新字称“女真小字”,旧字称“大字”。在女真各部未统一以前还使用女真字,以后女真字与蒙古文并用...  相似文献   

13.
一 关于阿尔泰诸语言是否存在亲缘关系的问题,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些语言毫无疑问是亲属语言,另一些学者认为,阿尔泰诸语言很可能在发生学上有同源关系,但需要进一步严格论证;第三种意见是否认阿尔泰语言在发生学上的联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最初是以印欧语言材料为基础而建立的语言学流派。印欧系语言通常被当作具有同源关系语言的典范,数词对于建立印欧诸语言的亲缘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在印欧语同源词中,数词是比较稳定的语言成分之一,以谱系说为基础的研究习惯上总是先把数词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之一。早期阿尔泰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由于受到印欧历史比较方法的影响,数词也是他们最早着手研究的对象。可以认为,阿尔泰语数词研究伴随阿尔泰历史比较语言学而发凡。然而,阿尔泰各语族语言数词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缺乏语音上的对应关系,于是,突厥、蒙古、满一通古斯语族语言的数词不但没有成为研究阿尔泰语言系属问题的有效突破口,反而成了阿尔泰语言研究者们在研究其系属问题时的一块绊脚石。关于这一点,不论是阿尔泰同源理论的拥护者,还是其反对者,都不否认。在阿尔泰历史比较研究史上,学者们曾反复围绕这一点开展过讨论。如果说阿尔泰各语言数词之间的严重不一致给予阿尔泰亲缘理论反对者  相似文献   

14.
伟大语言学家玛赫穆德喀什噶尔在《突厥语辞典》里将其所依据的书面语言称为《哈卡尼亚语》,并指出这种语言最具表达力。我们知道,喀喇汗时期,以喀什为中心的广大区域称“哈卡尼亚”,“哈卡尼亚语”一词盖源于此。后来的作家如艾·尤格纳克把这种语言改称“喀什语”。因此,在十一、十二世纪“哈卡尼亚语”与“喀什语”一直作为同义词而使用。 为了回答“哈卡尼亚语”在突厥语历史尤其是在维吾尔语发展史上所据有的地位,需要回溯一下突厥语发展史。纵观发展的进程,我们立即会想到如下一些重要时期: 1、阿尔泰语时期,即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一满语(甚至也有朝鲜语)尚未从共同的阿尔泰语整体中分离出来。这个时期的共同母语可笼统称为“阿尔泰语”。朝鲜语首先从共同的母语中分离出来,然后是突厥—蒙古语跟通古斯—满语相分离。这些语言的相互分离发生在公元前较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麓一带居住着一个为数不到一万人的民族——裕固族。相传他们来自西州哈卓(即今新疆省哈密至吐鲁番一带)。古代裕固族分为“尧乎尔”和恩格尔”两个部族。裕固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尧乎尔”部族语言与维吾尔语、哈萨克浯、撒拉语接近,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恩格尔”部族语言似蒙古语、东乡语、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裕固族的经济形态在解放前以畜牧业为主,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解放后,由于农牧并举,因此打破了全游牧生活的封闭状态而趋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双重生活方式。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民俗主体,成为研究这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语与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因此,语法、词汇、语音等语言的各要素的关系均很密切。从语言的发展情况看,做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比语法、语汇更容易发生变化。我们找出一些同语义的达斡尔语和蒙古书面语的词汇,通过对它们的元音和辅音对应  相似文献   

17.
脱口三字经     
哈萨克语 我国哈萨克族人口约125万(2000年统计),主要分布在新疆。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形态上为粘着语型。我国哈萨克族使用阿拉伯文字基础上的拼音文字。哈萨克族善长口头文学,有200多部史诗,其他民间文学题材也十分丰富。语言中畜牧业词汇发达,熟语、谚语使用频率高,游牧民族文化特点鲜明,语言极具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写的大型国情专著《中国的语言》由商务印书馆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发行。1月18日,实施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暨专家学者座谈会,向外界介绍课题的研究情况及科研成果。本书16开,豪华精装带封套,正文2638页,约360万字,王均、许嘉璐、江蓝生作序。全书分概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混合语等7编,收录129种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每种语言有500字左右的英文提要。  相似文献   

19.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6,7(2):14-20,95-97
道孚藏族是康巴藏族的族群之一.在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化接触过程中,道孚藏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语言接触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由“母语道孚语”到“母语—汉语”的双语文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道孚县域内道孚藏族的母语道孚语与汉语语言接触的类型模式、接触历程、不同区域语言使用情况等因素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和分析了道孚藏族双语文化现象的成因、特点及其调适等现实问题.力求通过这—特殊文化现象揭示出康巴藏区双语文化现象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土瓦族(тувинцы)今天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偏北的萨彦岭南到唐努乌拉山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大森林地带和阿尔泰,总人数为十三万九千人(据1970年材料);还有部分土瓦人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西北部。土瓦人自古信奉萨满教,从18世纪起改信喇嘛教。土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语支。土瓦人原来没有本族文字,仅在喇嘛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