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概念,很快积极心理学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甚至有人将这场运动称为心理学的革命。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解决消极心理问题,更要帮助人们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本专栏的4篇文章分别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发展心理、临床心理和教育心理四个方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自提出以来便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对积极心理的过度追求和对消极心理的一味忽视,使得积极心理学走向了"积极"的极端。针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状,需要澄清和反思两个问题,即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的划分是否合理以及积极心理学本质上是否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推翻。积极心理学应该辩证地对待"积极-消极"观,同时寻求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突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重视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文化差异研究以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人类学界普遍认为心理人类学源自美国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研究或者直接说心理人类学就是文化与人格研究.但只要对文化与人格研究兴起之前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观点只注意到心理人类学确立之前很短的一段历史,忽略了这个学科走过的漫长过程.其实,20世纪60年代确立的心理人类学是在德国近代哲学家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学界和人类学界的共同努力而逐渐形成的一门介于心理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因此,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是心理人类学的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美德、力量、爱等积极方面心理特质的一门学问.而高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正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被动的心理状态是学术期刊编辑产生消极情绪,造成紧张焦虑、职业倦怠、心理罢工等问题的主要原因。30多年来业内多从消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并不明显。由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资本理论观之,培育编辑健康心理的有效策略可有多个方面,如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实行真诚领导和快乐管理,对编辑多加心理激励与暗示等。  相似文献   

6.
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忽视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而跨文化心理学是要探索心理规律的普遍适用性。主流心理学忽视文化影响的原因包括美国文化的特点、跨文化心理学的客观原因、研究人员的主观原因以及社会和政治因素。跨文化心理学的三个目标是“移植和检验”、到其它文化中去探索在原文化中不存在的变异、综合各种文化信息以形成更具普遍意义的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研究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从而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不同文化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比较;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本土心理学研究本土背景中与文化相关的和从文化派生出来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最终,通过一种深层结构理论,即一种普适性理论将会把它们的研究结果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纷争由来已久。事实上,以心理学观为视角,心理学统一与分裂的论战从根源上讲,其实就是心理学观之间的论争。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支配和引领心理学发展的应该是多元文化心理观。多元文化心理观不是要彻底否定现在的心理观,而是以文化框架作为审视心理学的深度视角,扩展现有的心理学观的边界,从而为心理学带来更宽泛和更具深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与国内多元文化间冲击与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碰撞情境下的心理涵化研究已成为学者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互动心理学的视角,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理论及模型,探讨了文化碰撞情境下心理涵化的产生、过程及适应结果,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论是主流心理学,还是非主流心理学,心理学家在探索人的心理行为或心理生活时,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无不处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心理学的文化取向。这里就文化,文化心理学的产生和研究取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