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语从句的时态形式基本上都是由主句时态形式所决定,或者受到主句时态形式的某种影响。尽管如此,从句中出现‘タ’形的话,主句不管使用‘ル’形还是‘タ’形,从句动作都在主句动作之前,或者至少是与主句动作同时发生。从这个视角,严格的区分究竟由主句确定还是由动作发生时间来确定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原则。本文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就日语从句时态选择中起决定作用的"说话时间标准"与"主句时态标准"这一课题做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3.
最早指出“童话”一词源于日语的是周作人,这种看法后来既有人支持,也有人怀疑甚至否定。对此,本文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日语“童话”在出版物上的出现要早于汉语“童话”近一百年,如果再把当时中日两国之间大的历史条件和文化交流背景纳入视野,“童话”源于日语则是可信的。考证“童话”一词是否源于日语,与语言学上的意义相比,更具重要的儿童文学史的意义。因为“童话”一词源于日语这一事实,典型地说明了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期里的受动性格。  相似文献   

4.
因汉语指示词为三分法,日语指示词为二分法,日中指示词相互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日中两国文学作品中指示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日指示词机能上的不同,以及日语人称代词没有汉语人称代词使用范围广泛,中日“指示词+时间”的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有一定差别.这是引起指示词不对应的重要要因.  相似文献   

5.
日语当中有许多类义表现 ,其中表示“不是全部、只是这些”等事物程度的词叫做“概略表现语”。而だいたい和たいてい是众多类义语中让学习日语的人感到很难区分的一对。也有的词典当中写着二者可以互换。本文中对其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书写一致的词汇,这些词汇中有的与汉语词义一样,有的与汉语词义有出入,而有的与汉语词义完全不同。日语中也有一部分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一样的词汇,如日语的“爱人”、“原子力”、“異口同音”,分别相当于汉语的“情人”、“原子能”、“异口同声”。通过对日语汉字词中与汉语仅一字之差但词义完全相同的二字词举例分析,以期能对中日两国人民学习对方语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谈日语的"テンス" 和"アスペク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时态”和“体”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对日语和英语的“体”和“时态”进行简略的比较,并就日语的体的语法意义进行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有一种过多使用“の上”的倾向,反之学习汉语的日本人刚开始无法理解“天花板上”一类的词语。汉语的方位词“上”与日语相比,用法更灵活丰富,二者表现出了一种不对称性。文章从空间认知角度,分析了汉语、日语关于方位词“上”的认知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抽取的例句进行分析,得出汉日语“上”的异同之处,揭示了汉语日语“上”的各用法与不对称表现中隐含的认知规律,以期为两国关于该词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是汉英比较,少量涉及日语)揭示“同词反义”现象,并从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探索产生“同词反义”现象的根源,指出了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从词和短语的内涵分析。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比较大的语言单位。从构成上看,二者属于不同级别的语言单位;从功能上看,二者均属造句单位,是语言的备用材料。对词进行分析,只能得到语素单位,而对短语分析则可以得到词这一级单位。例如“学习”和“唱歌”比较,从音节的组成上看,二者都是双音节的,但“学习”是由“学”和“习”两个自由的和半自由的语素组成的,尤其是“习”不能单独使用。“唱歌”则是由能够独立使用的“唱”和“歌”两个词组成的,由此可以判断…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有很多表达形式可以“~之后~”即[V1之后V2]这种意思。本文从日语学习和研究的角度对“~てから”“~たあとで”“~たあとに”“~たあと”这四种常见的表达形式从词语结构、词义语感上进行了分解和深入的分析,同时从语法规范和逻辑上对这四种形式的使用条件、相互的区别进行了辨析和归纳总结。把握这些区别有利于日语研究和学习时对这些表达形式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从而提高日语学习者实际运用日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您听说过傻瓜日语吗?简单、快捷、趣味、省时间,只需15课时,就能使你从零起点达到相当于日语能力四级水平,犹如“傻瓜照相机”、“傻瓜音响”、“傻瓜汽车”,让你一学就会……“傻瓜日语”创办者、优立取学校校长张佩德教授具有十多年年教授简单快捷日语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他除了教授“傻瓜日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外,还会阐述日语和汉语之间的关系。张教授表示,学习“傻瓜日语”也是有条件的,免得你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条件有三个,必须要测试,符合者才能学啊! 这三个条件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学日语,普遍的情况是考证容易开口难!有些学员已经拿到日语能力考一级证书,却仍然苦于“哑巴”日语。针对“开口难”这一日语学习中的难题,上海朝日文化商务培训中心专门开设了日语口语班。我是从日本来的教师桑山皓子,毕业于大阪外语大学中文专业,1997年来到中国,至今已执教日语口语9年了。  相似文献   

14.
日汉“同形词”的不同之比较范淑玲日汉“同形词”是指日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文字表示上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汉字传入日本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日本人民还借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词汇,有些还被吸收到汉语中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视点”这一原本用于心理学和叙事学中的术语,对日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间接命令(要求)句”的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轻松愉快地掌握日语中包括“间接命令句”在内的有关“传达”或“转述”表现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部分“情报”定义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加引号的“情报”概念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它与地道的中国情报概念不是一回事。“情报”英文用information表示,俄文中的情报一词也兼有汉语的信息和情报两种意思。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单词表示它。国内外有关“情报”的定义,常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因为中日文述语的形态变化、时态和动词体的体系、述语的时态和动词体机能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人们学外语往往受母语影响,所以中文母语者学日语时容易说中国式日语。本文通过对日语学习中时态和动词体的一些误用现象的分析,帮助日语学习者正确掌握和运用日语。  相似文献   

18.
在日语中,常用格助词“は”和“が”,两者因其独特的日语性格造成了外语学习者的大量误用。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而言,由于相应语言现象的缺位,更是存在辨析的困难,这给日语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文章从应用角度对两者的性质加以分析,对其功能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小议对应词     
对应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在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的对应词,同时要注意两种语言中多数对应词在意义、用法、搭配、色彩、文化内涵以及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减少和避免学习第二语言(汉语)中的词语偏误。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日语语气形式“ノデハナイカ”的汉语对应形式为“是不是”,但实际上,两者在自然会话中的使用频率大相径庭。在汉语“是不是”问句中,“是不是”在句中所处位置、语句的重音等因素决定了其在共时系统中的用法差异;而日语的语气形式集中于句末,在位置的移动等方面相对不自由,但日语以其丰富的语气形式来表达各种语气,满足各个层面语气表达的需要。这一发现可以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日语教学,同时,还能引发我们对汉日对比研究方法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