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一般把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福建朱子学派称为闽学。朱熹之后,它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宗思想,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近代又传入西方,成为世界性的学说。学者们颇为忽视的问题是:当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思想超出福建范围具有全国以至世界意义后,它的故乡福建还有否闽学?如果有,朱熹之后的闽学是怎样发展的?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旨在起例,以引起学者们对闽学的注意。一、闽学是宋元明清时代闽中之理学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作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其影响也是深远的。朱熹不仅谙熟儒家经学 ,而且对于儒家以外的百家之学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生于福建 ,一生的主要活动也在福建。自青年时期 ,他便好学深思 ,老而弥笃 ,故其建树颇丰。朱熹的学说经过门人的弘扬 ,形成了专门的学派 ,历史上把以朱熹为代表的这个学派称作“闽学”、“朱子学”。这既是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派 ,又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和国际影响的学派。如果说闽学在诞生之初就吸纳了八闽文化的诸多养分 ,那么当它壮大时其成熟的芳香便透过“国…  相似文献   

3.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闽学,这个以朱学为核心的闽学思想,南宋以后很快由福建向全国发展成为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在闽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建阳的蔡沈起了重要作用,史称"蔡氏父子皆为朱学干城".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在福建建阳考亭所创立的闽学,超出福建范围于十四世后成为东方文化的主要表征,它又于近代传入西方,是世界性的学说,是当前国际学者探讨东方文化的主要课题。朝鲜退溪学、日本朱子学、西方朱子学等都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都和闽学有渊源关系。本文试图论述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门”退溪学与闽学源流关系,以引起学者对闽学在国外传播和影响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台商对福建投资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自新 《东南学术》2005,(4):148-152
加大台商在闽投资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一环.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面临着挑战大于机遇,尤其受到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吸引台资的影响,为此,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招商,全面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拓展台商对闽投资.  相似文献   

6.
"理一分殊"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许多思想家为了建构其理论体系,曾以各自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阐发.那么,杨时是如何阐述"理一分殊"的呢?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对朱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了解"闽学"发展的脉胳源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闽学作为两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思想流派,是在文化整合基础上之原始儒学复兴的产物和体现,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洛学南传并与福建历史人文环境相适应、以福建学者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全面超越前人的学说体系.在研究和探讨洛学向闽学的传承与演变问题上,在辨析和梳理闽学思想的理论特点及其学术地位上,有必要深入考察这一学说体系之思想渊源与学术理想,把握主要代表人物彼此之间的内在思想关联,从而更好地呈现其思想的内聚力,清晰地展现洛学在福建发展为闽学过程中的理论演变和闽学深厚的精神积淀.  相似文献   

8.
一朱熹学派被称为闽学。它在福建的流传与影响仅是一个雏形,但反映出它在全国及后世的影响与作用。历史记载程门高弟杨时离别二程南旋时,程颢说“吾道南矣”。这句话成为理学史上的一句名言。朱熹的私淑真德秀在其《读书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9.
清人全祖望说:“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题真西山集》)闽学作为宋代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儒学复兴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儒释道长期斗争,相互融合的必然结果。因而,阐明闽学的佛学思想渊源,弄清闽学是如何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扬弃佛学思想,使其为儒所用,这就成为我们研究闽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佛教源于印度,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其自身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效用,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提倡,发展十分迅速。它在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10.
潘叔明 《东南学术》2007,(1):127-139
本文论述闽学的经学地位形成和对儒学的哲学完成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闽学之文化传统继承性、闽学与现代性之联系、闽学之"近世化"文化现象等及其蕴涵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闽学,中国古代学者多作注经研究;近代以来,虽有一些学者以科学态度研究朱熹及其学派,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够深入的。近一二十年,研究朱熹的学者又渐渐多了起来,出了一些有份量的著作,但仍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闽学源流的专著。最近,由刘树勋主编,黄保万、陈遵沂、黎昕参加撰稿的《闽学源流》一书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学术专著,对闽学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朱熹思想体系,考亭学派的活动状况与特点,朱子学在后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许多观点令人瞩目。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提出要处理好三大关系。首先…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闽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和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南朝鲜、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承认,我国宋代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和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洛学发源于北宋之中原,闽学则产生于我国之东南,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地域相距不可说是很近。从活动时间上说,朱熹晚二程有百年,程颐去世(1107),朱熹还未出生,他们之间所谓的一脉相承,必须有中间过渡的桥梁,起这桥梁作用的就是后人往往不甚重视的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研究杨时、罗从彦和李侗,有助于我们较好地掌握从北宋到南宋理学发展的实质以及深刻理解从洛学到闽学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杨时、罗从彦和李侗哲学思想特色及其历史作用,同时也要全面分析和评价洛学和闽学,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成说。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也有颇深的研究,尤其是他对朱熹从学于道谦的研究,着重于从佛书之外得到证据,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他不仅以李侗《与罗博文书》说朱熹“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证明朱熹从道谦学佛,而且最早以朱熹《游密庵》说明朱熹青少年时多次游盘于道谦所居的密庵.他的这一研究对于论证朱熹从学于道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我区学术界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热心朱熹研究人士联合发起,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已任的广西朱熹思想研究会,5月28日在南宁成立。4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吴克清到会祝贺,他希望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我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研究会的成立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全国中华朱子学会、江苏中华文化研究所、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上海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广东朱熹思想研究会等单位及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发来了贺电、贺信。该会是我区首家以古代大思想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成立对发掘传统文化精华应用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嘉庚先生热诚爱国、倾资兴学的高贵品质.已在海内外广为传颂,他关心福建建设的动人事迹,也在社会中传为美谈.现记述几件事,作为髂老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一、提议建设福建铁路.福建地处祖国  相似文献   

17.
朱雪芳 《船山学刊》2007,(2):116-118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东岳论丛》2016,(8):106-111
与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不同,唐君毅、牟宗三、钱穆较为重视朱熹仁学。他们围绕着朱熹所谓"天地以生物为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以及朱熹仁学与二程、杨时、谢良佐仁学之间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观点。尤其是,他们对于朱熹仁学的研究,与对朱熹理气心性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朱熹仁学当作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丰富了朱熹哲学的内涵,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研究的持续升温,田文化的宝库也缓缓地打开了。何绵山先生为打开这一宝库,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近几年来,他继主持、主编、独撰《闽文化研究》、《福建经济与文化》、《八闽文化》(上,下)、《福建民俗》、《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等书后,又于199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闽文化概论》一书,进一步推动了阅文化研究。《闽文化概论》吸收了历史上和近年来海内外阅文化研究的成果,去粗存精,用伪晋江。读了全书,读者对闽文化的发展和光辉成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全书对闽文化的源流、特点,因地哲学、…  相似文献   

20.
试论闽、越与畲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越是我国南方的两个古老民族.福建是闽族的世界,浙江是越族的摇篮.对闽、越族的历史,前人已作过一些研究,但一般认为闽、越是一个民族,即越族;畲族为越族之苗裔.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根据近年来搜集的一些资料,本文拟就闽族与畲族的渊源关系和畲族非衍出于越族的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