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德碧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12-14
文革时期 ,一部分职工的低工资有所调高 ;70年代后期至 80年代 ,由国家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 ,对工资分配实行政企不分的行政干预 ;上世纪末期 ,我国开始出现协议工资制、谈判工资制、年薪制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方式。工资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入 ,薪酬革命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2.
辛逸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9-14
大公社①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包括粮食供给制、伙食供给制和基本生活供给制三种形式。起初其被视为“共产主义”的萌芽与初步尝试而大轰大嗡,1959年后有所调整与退却。庐山会议后以公共食堂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再度中兴,这是1959年后期饥荒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公社分配制度的特征主要是空想和追求分配的绝对平均。绝对平均主义的泛滥,从根本上颠覆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与动力机制,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次大倒退,直接导致了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败。 相似文献
3.
4.
刘新宇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25-29
工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工资制度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对此,本文对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刘建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就世界范围来讲,电影文学还是一种发展中的新兴文学样式。甚至关于它的存在,一些国家还有理论上的争议和实际处理上的不同。然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谁都很难否定电影文学在新的人民文学领域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7.
"文革"期间婚姻生活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相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3):5-7
本文着重探讨了“文革”期间婚姻生活的状况 ,从男女平等观的理想化、知识青年婚恋观的政治化、婚姻目的的现实化择偶标准的绝对化、婚姻家庭的革命化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有助于我们对文革期间社会生活实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新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5(4):57-58
回顾我党建国初期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 ,有一条“教育防腐 ,民主治腐 ,运动反腐”的基本思路。党创造性地把反腐败斗争与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教育与反腐败教育结合起来 ,使我们的党和政府及广大党员干部保持了廉政为民的本色。但由于未能把反腐败斗争与加强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刻记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9.
略论"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晏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4):82-86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构成及使用情况,分为四种,即攻击性言辞、詈骂性言辞、贬斥性言辞和威胁性言辞;二是主要的判定标准,提出了看目的、看适度与否、看使用场合与看对象等四点. 相似文献
10.
王华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6)
建国四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向工业现代化的转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并由此引起人们在思想上产生了这样或那样一些不同的认识。为此,简略地回顾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所走过的道路,也许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工资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金才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63-66
高校工资制度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职员队伍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三次工资制度改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校实际 ,提出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理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持社会的稳定,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低收入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部需求.我国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最低工资标准内涵不统一、调整时间不明确和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与弊端.针对最低工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统一其内涵、规范其调整时间和加强立法建设等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韩继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本文从新外汇管理体制的特点及实施的成效入手,分析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今后两年改革的深化重点进行展望,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景俊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90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改革布局中的关键环节。探析此一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与未来着力点,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能为改革最终要实现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段君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7
十六大以来,对中等收入阶层的关注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来审视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和壮大,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如何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力,理应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笑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3):18-27
文章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2年中国各地区工资的演变。研究发现:(1)虽然各地区工资在1978—1991年间表现为显著收敛,但在1992—2002年间呈现显著发散。即使控制了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也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工资相对低的、东部区域的工资相对于中西部持续上涨并超越导致的。(2)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相对(全国的)工资的时间序列,单位根的假设不能被拒绝。但混合所有地区数据的、考虑地区固定影响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表明,工资序列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总体上是暂时性的。证据还表明,劳动力的流动在改革以来是不断加剧的。基于以上的发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借助于二元经济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假说,说明工资发散可以与劳动力流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周莉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369-371
建立了体现教育程度差别的连续静态工资模型。此模型决定了最优的工资调整系数。连续模型离散化建立的差分方程模型避免了模型在现实中的求解困难。此差分方程模型的动态求解过程,实质上是企业与员工的信息双向反馈过程。这种信息反馈,可使企业对工资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调整工资系数,最终收敛于理想的值。 相似文献
19.
陈海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5):27-34
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 ,其作用至关重要。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 ,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变革。历史经验表明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