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土地整理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目前中国土地整理忽视生态效益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制约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的资金短缺、认识偏差以及缺乏整体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等方面的因素。并探讨推动景观生态型土地整理的若干思路,如:提高生态意识、投资多元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生态效益分析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动力学原理透析土地整理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总结了我国当前土地整理对耕地保护的成效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探索和实践生态型土地整理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农居点等建设用地整理等措施,以促进耕地保护系统的稳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我国土地整理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我国土地整理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是补充耕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优化城乡用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塑造景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土地整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必须进行土地整理。目前 ,中国继而从土地整理的潜力很大 ,其重点在农村地区 ,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农业进行整理。而农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 ,实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即生态型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运用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式 ,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运用多目标决策的数学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式,使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科学化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7.
完善土地整理发掘土地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 ,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区位进行再配置 ,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 ,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 ,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由外延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一、土地整理的模式第一 ,以“集中”为主的整理模式。以乡镇为基本单位 ,对零星分散和规模布局不合理的农村小城镇、乡村居民点、农村工业点等统一规划。引导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 ,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推进耕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中 ,就是在小城镇辖区内集体经济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8.
文章初步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土地开发整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为新农村合理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土地整理必须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原则,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生态型土地整理。介绍了中国土地整理的现状、阐述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及意义,指出现阶段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外土地整理实践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整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理论还不成熟。采用文献参阅法,从土地整理的发展阶段、内容和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德国、俄国和荷兰等国外土地整理的基本情况,并由此得出其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启示:建立健全土地整理法律政策,重视土地整理的权属调整,拓宽土地整理融资渠道,重视土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土地整理公众参与和高度重视土地整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传统意义GDP的缺陷和绿色GDP的进步与缺陷,推出了有效积累的理念,论述了有效积累GDP在绿色GDP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制度安排,更加注重规划布局,更加注重建设的质量,更加注重财富的保护,更加注重社会整体高效等4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确实施科学的发展观,首先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实施的根本:一是要“以人为本”,二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实施的关键:要坚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系统完善的方针;最后要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实施的条件保证:要提高和加强领导干部素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体制机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分析科学发展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入手,就目前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化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指针,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由物到人的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本文着重对科学发展观的运行机制、实现类型、发展动力、实现目标、实现发展的途径等内涵进行探析,以实现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陈云诞辰100周年之际,回顾其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逐步探索。陈云同志的发展观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进而阐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不断认识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方法论、价值观、本体论三个哲学层面,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现代性维度,以期提供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而上视角,为全面理解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普遍性指导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的概括总结,也是人类发展观进程中的新发展和新飞跃。从科学发展观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来看,它主要产生于实践促成、理论转化、经验整合与历史创新的系列机制。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征之一。从产生的背景看,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毛泽东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全新的发展理念;从内在体系看,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个统筹”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落实的实效看,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它的丰富内容是在深刻反思和总结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类发展困境”中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必然逻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契合当今的时代潮流和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在发展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强化制度化建设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当前我国的大学建设要着重统筹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与人文环境建设、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发展规模与提高质量、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等方面的关系。这样,我国的高等教育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