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政府的重农政策和措施、人口的增长以及土地占有形式的变化等因素 ,促使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以屯田为主要措施的农业开发 ,手工业、商业贸易和交通的发展 ,构筑了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社会变迁的轨迹。边界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使得元代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不平衡性和迟滞性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2.
元代屯田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甘肃行中书省下的亦集乃路,虽为下路,但地处边陲,是西北军事重镇,该地的屯田开发亦受到元政府的重视。亦集乃路的屯田开发在元代屯田的大背景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屯田类型囊括了元代的全部类型,屯田户种类及民族成分复杂等。本文仅就亦集乃路的屯田面积及户数、屯田类型、屯田户的构成和屯田的管理机构等问题略加阐述,力求向读者展现亦集乃路屯田开发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木垒屯田保卫了祖国边疆,稳定了天山以北的局势;屯田加强了与中原的经济交流,促进了木垒地区的经济发展;屯田促进了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屯田促进了木垒汉文化的传播及方言的产生;移民的涌入,使木垒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经济史中,屯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早在蒙古萍国时期,蒙古社会经济中就已出现屯田。当时,尽管屯田在设置地区、规模、数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蒙古族进入广大农业地区以后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统治,以及元代屯田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忽必烈当政不久,元朝正式建立,屯田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兴盛起来。元代屯田有着特殊的组织系统,各个系统又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广西各民族共同繁荣;统筹社会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和健全民族法制,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创新民族团结工作,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李喜霞 《兰州学刊》2004,(2):104-105
延续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决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政策推行得当,自然能够使地方经济得到协调发展,但若统治者推行的政策不能够因地制宜,就会导致环境破坏、生产凋敝,而且政策对于社会生产的导向具有重大影响,所以要研究西部自然环境的变迁,就必须考虑到历代统治者推行的社会经济政策。一、政策性导向对环境的影响秦汉时在移民屯边、设置边地的同时,屯田垦殖就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秦始皇时在河套地区进行了屯垦,汉代在开拓疆域的同时,也大力开展屯田。两汉时的屯田主要是为了解决驻戍部队的军需供应,减少中央财政支出,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垦,破…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广西民族地区民生建设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西民族地区民生建设恢复发展,成就非凡.总结广西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其启示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重要路径;从中央到地方思想上高度重视,是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屯田,就其经营形式而言,是我国历史上各封建王朝按照一定的组织系统,强制军队或平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就所耕种的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来说,则属于封建国有土地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起源甚早,至晚在西汉文帝时已有边郡徙民屯田的明显开端。此后,屯田的地区日广,逐步由边陲及于内地;屯田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屯田者也由徙民逐步发展到以军队及一般民户屯垦;屯田的组织机构,也同样在日趋完备。自魏末晋初废除了屯  相似文献   

9.
发展才是硬道理.使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上都得到发展、进步和提高,是各民族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基础;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必要途径.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对建国后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出路何在?这是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繁荣和进步的实际问题。为了鼓励和表彰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振兴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加快广西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广西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社会科学探索》编辑部联合有关学会和单位,共同举办“发展广西民族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