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风建设,恒久的话题 人才培育和选拔机制一直是一个国家精英人才循环的重要制度,我国古代的科举选拔、民间私塾等不同类型的育人制度,实现了当时社会制度下各种治世人才的培养与输送。  相似文献   

2.
杜非 《人才瞭望》2016,(1):70-71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 为了保证人才选拔, 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因此认真总结中国古代选官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作者近日撰写的关于法治问题一篇长文的节录。全文五部分:(一)、(二)、(三)部分关于古代法治与人治的起源,从阶级社会直到资本主义时代由人治到法治和我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人治与法治的曲折历程,均从略。下边刊出的是法治有关人才问题(四)、(五)两部分。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官吏的选拔都是中国行政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才的选拔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与进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一个良好有效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就尤为重要.笔者从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切入点,探究它在官吏人才选拔方面的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分析科举制在人才选拔进步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现阶段人才选拔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4,(9):62-63
我国正式发布施行"绿卡"制度以吸纳外籍人才据报道,公安部8月20日正式发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据介绍,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适用对象主要有4类:在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单位任职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在中国有较高数额直接投资的外国籍投资个人;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或国家特别需要的人员;夫妻团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亲属等家庭团聚人员。(解放军报)我国所急需的五大类人才中国外国专家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永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6.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应该是国际上通用的、具有普适性的制度。中国需要在政策上积极借鉴他国做法,做出更大胆的突破,加强人才移民制度的建设。第一,需要完善绿卡审批程序及绿卡类型。我国绿卡制度是以政府主导来配置资源,行政审批过程复杂繁琐,令人才"望而生畏",应适当简化包括人才往返签证等相关程序。同时要重视人才引进的多样化,除了投资绿卡和国家贡献绿卡之外,还应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人才、创意人  相似文献   

7.
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力打造人才吸引力较强、聚留各类人才的区域性高地:1.实施零门槛的人才准人制度。除公务员外,人才引进取消对户口、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的限制,一律实行准入制。  相似文献   

8.
一、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科学选拔人才。首先,人的品质、操守是国家盛衰、事业兴亡之关键。中国古代有发达的文官制度,关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有着一套严密而成熟的机制和一系列标准,其中最为严格的就是对人才德性、品德和操守方面的讲求.明代大学者归有光关于“天下之治,系乎人臣之有德,而才不与焉”(《震川先生集&;#183;别集》卷一).就是十分典型的表述。也就是说.社会的治理在人而不在天,领导人的德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才能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有着浓厚的人治传统,制度建设问题一直都受不到足够的重视。制度化程度低,制度无权威,制度不硬,一直都是我国行政机构领域内存在的严重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各行政机构能否健康、有序地运行。要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做好制度建设,笔者建议:一、尽早尽快制定出台...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知史而明智。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审视古今中外思想家对于人才问题的思想精髓,力求做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以资借鉴。 我国古代人才思想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汉唐时期和宋、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1.
潜人才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取决于潜人才的自我推荐开发、领导者的慧眼,也取决于潜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制度建设,等等。一个潜人才的脱颖而出,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我推荐开发是潜人才转化为显人才的内因。因此,探讨潜人才自我推荐开发,对潜人才的迅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潜人才的基本特质所谓潜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人才素质和能力,没有机会充分显露其才能,尚未取得显著成果和社会公认者,或者是指那些初露锋芒,正朝着成才目标奋斗不息,尚未取得成功者。潜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质:1、素质和能力的成长性。潜人才是人力和…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科技人才,但是从宏观上审视,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毕竟少,形不成知识密集的人才群体与梯次结构。这主要与当时的社会制约因素有关,传统的文化观念、选拔人才机制、信息知识交流渠道过窄等因素,都是影响人才发展的因素。 一、重文轻工,是制约科技人才发展的观念因素 从制度约束的层面来看,建立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影响技术人才的发展。官贵民贱,吏贵于百工。官府机构与  相似文献   

13.
人才测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将人才测评划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人才测评体系,积淀了测评方面的相关方法与理论.对现代人才测评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玲子 《人才瞭望》2015,(1):95-96
"养老"在古代的礼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尊贤尚德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历史上不少朝代都曾经以国家的名义制订或颁布过一些有关养老的礼仪、礼遇和法规,形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独有的养老制度。古代的养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一种礼制,是各级政府为敬老专门举行的礼仪活动;其次是平时由国家出面,供给高龄老人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和完善人才损害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法制的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法律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文明状况相适应。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依法尊重和保护知识、尊重和保护人才,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冯立平 《人才开发》2006,(7):22-23,26
人才测评经历了古代、近代到现代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的特点,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古代人才测评思想的形成从古至今,人对预测自己的未来一直保持很大兴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即关注人的生活及生存状况。由于改造自然力量有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预测命运的  相似文献   

17.
潜人才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既取决于潜人才的自我推荐开发、领导者的慧眼,也取决于潜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制度建设等。一个潜人才的脱颖而出,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我推荐开发是潜人才转化为显人才的内因。因此,探讨潜入才自我推荐开发,对潜人才的迅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艳艳 《人才瞭望》2008,(11):20-21
一、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在汉代形成的,汉以前,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往往是临时的和随意的,未形成明确的制度。两汉目寸期实行的是察举制度,又称选举制度。这是一种“乡举里选”产生,经地方长官确认并定期向朝庭荐举人才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我国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换,努力培养更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方向。研究表明,不同的制度可以形成不同的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科学的制度安排,可以提高人才资源的利用效率。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往是制度调整和变革的结果,哪里的制度最有利于创新活动,那里便会率先享有创新之果实;哪里的制度最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那里就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进步。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王翠丽 《人才瞭望》2009,(10):90-91
当今时代是一个彰显个性、人才辈出的时代.资本追逐人才.人才选择资本.在改造现实的过程中.人的因素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证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努力方向.同时也是企业制度的管理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