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扑面而来,国际移民大潮包括偷渡在内的非法移民再次高涨。为应对这个大潮,许多国家本着“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大多采取堵截为主的政策,成效并不明显。本文认为,欲破解国际移民活动中产生的系列问题,首先必须正视国际移民再次成潮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客观分析各类移民再次成潮的原因,树立以导代堵,以疏代塞新理念,协调“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扩大移民空间,特别是扩大疏导移民渠道,积极引导移民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移居,从根本上解决偷渡等非法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城市劳动力新移民的系统构成及其行为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移民”是当代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国内劳动力移民浪潮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的“新移民”群体。这些新移民在一定意义上已构成了一个“移民系统” ,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分别受制于制度政策、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的影响。新移民正是在这个移民系统的基础上 ,根据理性选择的一般原则而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的。  相似文献   

3.
国际移民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移民的“输出”和接纳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生产与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明显体现。当代国际移民主要流向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经合组织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土耳其的过境移民看国际移民体制的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以来 ,移民一直是西欧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的显著问题。80年代和 90年代 ,过境移民和难民庇护成为主要的迁移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争论的热点。本文以此为背景 ,对土耳其境内的过境移民和难民群进行了考察 ,对土耳其与欧洲之间形成迁移、庇护和难民体制的更广阔的背景进行了评价 ,并将过境移民问题同正在发展的全球化联系在一起。本文还对过境移民与国际移民政治的联系进行了探讨 ,为此而认真考察了国际移民体制的政治方面。“体制”一词可宽泛地解释为一定利益运作并能够分配权力和利弊的一种规范系统。文章认为 ,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已经对国际移民活动在一种国际规范系统内的扩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以“人口过剩”为借口,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华实施殖民移民侵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推行武装移民,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企图征服整个中国,导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又挑起太平洋战争.在实施移民侵略和军事征服过程中,日本十分重视舆论宣传,不断抛出“人口过剩说”、“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等,为其侵略行为辩护,对内欺骗民众进行舆论动员,对外混淆国际视听.日本的舆论宣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美、德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自由知识分子,针对日本的“人口过剩说”予以了揭露和驳斥.  相似文献   

6.
对于发生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主管地区的国际移民来说,20世纪90年代是动荡的10年。当铁幕掀起之际,人们曾纷纷预料会出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一时间“群众性移民”成为口头禅。现在大家都公认,事实上的人口流动,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那种可怕规模。欧洲有记录的移民似乎是在1992—1993年期间达到高峰。中东欧各国流行的“留在家”哲学与西方对移民实行比较严格的控制互相配合,有效地防止了大规模移民。虽然过去几年有记录的移民一般说来趋于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移民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开始推行“限制—融合”移民政策。这一政策由“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部分构成,二者相辅相成。进入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又相继出台了《1971年移民法》《1976年种族关系法》,分别对“移民限制”和“移民融合”两个部分进行适时修改与补充,进而巩固了“限制—融合”移民政策,社会效果明显。作为长期国策,其修正与充实是在“宏观既定、微观调整”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在这一时期形成并确定了完善方式与模式,运作至今。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欧洲仍是移民的重要目的国,但是冷战后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新特点的出现,为国际移民活动提供了新的动因。国际移民在促进接纳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移民接纳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还对国家间关系造成重大影响。在全球化与移民问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减少和消除移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国际社会需加强合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移民研究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热点。在有关国际移民的分析中,世界体系的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移民的社会网络等概念框架已进入移民理论的核心,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主流范式,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移民输入国的宏观政策对于移民取向、规模和社会融入的影响。因此,应当把移民政策作为国际移民研究的中心,以制度主义为切入口,一方面以一种历史-比较的视角处理移民输入国的移民政策的演变轨迹以及各个国家移民政策的相似或差异;另一方面考察移民准入政策及其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移民进入目的地国并且实现社会融入等的限制,以及移民与制度环境在互动过程中的各种因果关系,进而建构出移民政策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10.
10月 2 6-2 7日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日报编辑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青年移民反贫困”项目 -成都“社会支持系统”项目主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承办 ,四川川妹子家政公司协办的“农民工的市民化途径理论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来自省内外各方面的代表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四川《分忧》杂志社承担的“成都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建设项目”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老挝、柬埔寨、蒙古四国开展的国际项目“东亚青年移民反贫困”在成都市的分项目。此项目除在实践上针对农民工需求开展实…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08,(1):44-45
本文对昌江县“教育移民”的基本情况及海南民族地区各市县对“教育移民”的看法加以介绍,并论述推广“教育移民”的关键性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中的“教育移民”特指高素质群体西向迁移的一种社会现象。作者对“教育移民”的现象、社会意义、价值、动因和内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教育移民”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区在“人(”语言文化、生产技能不匹配非农产业)和“地(”迁入区发展水平低,存在环境退化的二次风险)的制约下,移民非农转型的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依靠补助的脱贫模式不可持续,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人地互动视角,以改进后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梳理了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历史与现在、所处地理与社会环境、能动性要素和人地关系调节的研究进展,整理移民适应困境的现状,提炼出主体元素“人“”地“”业”互动的核心概念,构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的跨学科理论框架。目的是从移民适应困境的根本原因(人地互动平衡的打破)和正向人地互动关系的建立两方面出发,为促进三江源113个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后续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为类似的少数民族移民问题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国际移民的迅猛增长,使得国际移民理论研究成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热点之一,至今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四个主要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平衡理论、历史———结构主义理论、双重劳动市场理论和移民系统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移民发生、持续、发展与生存的机制与途径,而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使当代国际移民研究出现了进一步完善理论形态、改进研究手段与方法和拓展研究对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侨民史是国际社会移民史移民从来就是历史的开拓者。在社会发展的艰难长途上,总能够见到移民建树的丰碑。历史上的移民有两种不同的类别,一类是国内移民,一类是国际移民。而侨民史则属于后一种,即国际社会移民史之列。国际社会移民史是指国民跨界(这里特指跨越国界)移居的历史。显然,这部历史包含三个  相似文献   

16.
1899至1907年,是冲绳移民前往夏威夷的“自由渡航”时期,也是冲绳向夏威夷移民的“黄金时期”。然而,“移民一世”的“夏威夷梦”,被繁重的工作强度、严苛的白人监工、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无处不在的歧视一一击碎。由于冲绳劳工来到夏威夷比日本本土移民劳工晚了15年,加上日本本土移民对冲绳移民根深蒂固的歧视,夏威夷群岛上的冲绳移民作为“双重少数族裔”,经历了噩梦般的“双重歧视”。也正是因为来到夏威夷并充分体会了这种“双重歧视”后,冲绳移民开始身份认同的自我构建:作为冲绳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三重身份,让他们的移民经历在美国移民史上具有了特殊意义。当他们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冲绳人”的特殊性后,他们抑或摒弃特性,以更加“日本化”的生活方式寻求族裔认同;抑或紧紧抱团,与自己的冲绳同胞分享所有孤独与焦虑。总之,来到夏威夷的冲绳移民们开始采取行动来回应外界的种种恶意,并试图构建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的冲绳社区。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中国大陆技术人员移民加拿大的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银 《东岳论丛》2001,22(2):56-59
近年从中国大陆迁往加拿大的移民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较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2 青壮年型的年龄结构 ;3 多以事专业技术工作为职业目标 ;4 较深的中华文化影响。直观地看 ,中国的科技人员大量外流对中国是一种“智力损失” ,进一步分析 ,中国在付出了“智力损失”的代价之后 ,还会得到多方面的回报。越是从长远来看 ,这种回报可能越丰厚。只要移民数量不超过一定的规模限度 ,对中国发展的总效应应是利大于弊。在全世界的移民潮中 ,中国按其人口比例属于平均移民水平较低的群体 ,中国政府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断然取消或以较激烈的手段限制移民行为。通过国际人口迁移输出部分人口 ,应定为 2 1世纪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方略之一。尊重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人口迁移流动规律 ,以部分技术人员的迁出带动更大规模的普通劳力迁出。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 ,根据国内急需吸纳国外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移民是现代化动力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促进一个国家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中国是一个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倚重国际移民因素.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国际移民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我们要把握中国国际移民的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使国际移民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三岩”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央政权和西藏地方政权均未深入控制的地区,这个边缘之地存在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帕措。帕措制度至今仍然影响着乡民的行为模式。“三岩人”迁入林芝,经历“三岩”和“工布”区域文化以及地方非正式制度与现代国家正式制度之间的碰撞。地方政府在各类纠纷的解决中考虑到移民群体的风俗习惯,通过移民群体的“权利文化网络”,渗透和影响移民,从而达到稳定、重建移民社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其荣 《社会科学》2007,3(9):38-49
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输出国与输入国带来双重影响。国际人口迁移对提高人口素质起着积极作用,促进了移民接受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接受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国际人口迁移又带来负面影响,即给移民输出国带来人才流失,进而影响原籍国的经济发展。国际移民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包括难民、非法移民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国际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与正面影响相比,其正面影响是第一位的,负面影响是第二位的。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国际人口的合理流动,趋利避害,尽量减少国际人口流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