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浙江和重庆两地家族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不同的控制权偏好与多元化企业目标间的关系及其对家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家族控制是实现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企业目标(家族目标)的基础,对实现以企业增长为中心的企业目标(增长目标)无显著的影响;家族控制对家族企业利润积累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银行贷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股权融资却呈现显著的"U型"和负向影响;家族目标对亲友间借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长目标对股权融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很好地解释了家族企业融资模式形成及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决策探索》2010,(4):82-83
家族持有股份、家族控制公司或由家族成员管理企业是创造还是毁灭公司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有赖于一系列因素,其中有些未必能受公司自身的控制,而是和企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沃顿商学院的拉菲·阿密特(Raffi Amit)和哈佛商学院的贝伦·维拉隆格教授在2006年对美国企业所做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家族企业以及由创始人担任CEO对于公司价值有正面影响,但是如果家族成员对公司的控制超出自己持有的股权,  相似文献   

3.
罗进辉  李雪  黄泽悦 《管理科学》2022,25(12):21-50
企业的风险承担是企业家精神的微观反映.搜集整理了控股家族创始人和重要家族成员的姓名等相关信息,将企业划分为有较高声誉维护动机的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和有较低声誉维护动机的非家族命名的家族企业,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研究家族命名会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结果发现,家族命名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这一负面影响关系在存在家族成员涉入管理、家族股权中仅有核心家族成员参与时表现得更强.此外,家族命名的上述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了企业的投资水平、股权质押、战略激进度等实际的风险行为,家族命名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中,家族命名也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最后,还发现家族命名方式在子公司的使用范围也会负向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挥民营家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再发展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族企业及其创业优势所谓家族企业,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的观点,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现今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中,不乏家族企业的身影,如沃尔玛、松下、报喜鸟集团、劲霸男装、安踏鞋业、七匹狼实业等知名品牌企业,这些企业或为家族经营、或为家族持股。家族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创业优势。在创业初期,凭借家族成员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相关的社会网络资源,以较低的成本迅速集聚人才,全情投入,团结奋斗,甚至可…  相似文献   

5.
面临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企业内部更新换代等问题,家族企业的内部冲突愈演愈烈。本文在家族企业的双系统特征上引入了个人维度,并且根据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家族成员对于三种利益偏差上的差异,构建了"个人利益—家族利益—企业利益"三环交迭模型以及三维空间模型,对家族成员以及其冲突进行了细分,并提出了化解相关冲突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2-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CEO变更的视角,考察了家族控制和职业化经营特征对不同类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家族所有权与管理层的分离以及家族控制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和家族CEO企业,在职业经理人担任CEO的家族企业中,代理问题较低,CEO变更与公司业绩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公司治理效率较高.家族职业化治理效率的实现机制主要是所有权监督和董事席位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较差的经营业绩期间,CEO变更决策所导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公司价值.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CEO变更的情境中,家族控制特征降低职业化经营的家族企业中的代理问题,加重家族成员担任CEO的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家族企业成长发展角度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定义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并认为对家族企业来说,家庭、家族和扩大的家族是重要而特殊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家族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普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有重叠,又有区别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家族企业关系网络的拓展为例探索家族社会责任与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对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现、市场评价、投资 者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切入点,利用该指标的综合性与预期性优势,重新审视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2006年底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市场给予良好的评价,其在全流通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较低;对家族分样本进一步分析得出,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比买壳上市的家族企业总体表现更好;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家族成员直接参加管理的上市公司市场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9.
家族权威既有助于提高家族企业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家族企业的发展.本文基于一手数据,对家族权威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强化家族权威的负面效应高于正面效应:(1)强化对家族股权的控制有碍于家族企业的成长;(2)提高家族成员在高管中的比重并未能显著地改进绩效;(3)通过控制关键岗位以强化家族权威这一策略对家族企业绩效也没有显著作用;(4)通过授权弱化家族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进企业绩效,大型企业更是如此;(5)家族权威的制衡机制对业绩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利 《管理学报》2005,2(6):721-727
从获利能力、公司规模、公司成长率、家族因素、股权集中度、股权离散度、区域因素和上市方式等方面对我国146家家族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说明上市方式对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影响;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家族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成反比,表明家族企业倾向于保持家族控制权,与债权融资正相关,与股权融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家族成员内部的组合是家族治理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家族成员组合模式将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假定家族成员具有利他主义动机、趋同性与行动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利动机、目标与偏好差异性.基于此,本文将家族成员的组合模式分为核心家庭成员主导型、远亲家族成员主导型、复合家族成员主导型,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家族持股成员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家族成员组合模式的功效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不同家族成员组合内部,其冲突与代理问题是存在差异的,核心家庭成员内部的冲突与代理问题最低,这种组合能够创造最优的治理效率;远亲家族成员内部与复合家族成员内部存在显著的矛盾与代理问题,这种组合明显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2)家族成员为了其自身的家族财富最大化能够凝聚在一起,采取一致性的监督管理者或侵占其他非家族股东利益的行为.但家族成员的一致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核心家族成员内部以及以核心家庭成员为主的复合家族成员组合中,而远亲家族成员很难采取一致性的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家族公司治理机制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家族企业不可小视" 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拥有企业全部或绝大部分的所有权,企业由家族成员经营或家族成员控制企业主要领域的一种企业形态。家族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上由家族成员掌握。" 家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全球绝大部分企业是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家族企业占三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在美国,80 %多的企业为家族所有(Zeitlin,1976),对美国新增岗位的贡献率达78%,其占美国雇员人数的65%,创造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家族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的比重也很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全…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认为家族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必须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企业,事实上,家族企业有三种形态:一种是采用"人治"管理方式的家族企业,由创业者掌大权,次要管理职位则由其家族成员担当;第二种是从"人治"过渡到"法治"的家族企业,规章制度成为其重要特点;第三种是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现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自己拥有所有权,但经营权交由非家族成员支配.我国私营企业目前80%以上是第一种形态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4.
当家族利益与上市企业利益相分离时,家族有动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采用控股股权转让与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达到30.56%;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权转让比例存在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离散度和大股东制衡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结构形式完整,控制权配置不合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顾露露  蔡良  雷悦 《管理科学》2017,30(2):39-53
 家族企业有非常普遍的家族股权一股独大、存在家族传承意愿等特点,这可能使家族企业更看重中长期发展从而支持技术创新活动,也可能为了保护家族社会情感财富而抵制需要大量投入并具有较高风险的技术创新行为,因此需要实证证据检验。同时,一部分家族企业由国有股权转换而来,“国退民进”的所有权变更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鲜有研究进行讨论。        运用2004年至2015年中国非金融类家族企业面板数据,基于Tobit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方法,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研发产出影响力3个维度实证检验两权合一的治理模式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同时检验管家理论是否存在于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和所有权变更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中。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家族企业两权合一的治理模式显著降低了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研发产出影响力形成支持效应;所有权由国有企业变为家族的企业,其研发产出和研发产出影响力明显低于其他企业,表明承接国有股份的家族企业创新效率更低。研究结论支持管家理论,即由于家族企业的两权合一治理模式以及高管与控股股东更紧密的私人联系,家族企业高管能更忠于家族企业长期利益,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但是“国退民进”所有权变更之后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变化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些企业的创新水平。        研究结论支持家族企业两权合一治理模式对创新的正面影响,丰富了家族企业管家理论的内涵。实证结果表明“国退民进”的所有权属性变化不能促进企业创新,建议家族企业在承接国有股权时仔细甄别,并合理调整股权结构,以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金字塔结构是否是控制性家族旨在低成本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掠夺中小股东权益而设置的一种控制方式,股权制衡是否对家族企业控制权价值起到抑制作用,独立董事是否起到外部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控股家族退居"幕后"时,非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使得家族声誉和公司形象分离,由此可能加剧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控股家族退居"幕后"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由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相比,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资本支出更少、创新水平更低、负债比例更高、债务期限结构更长、现金持有更多、股利支付更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更多;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离职—业绩敏感性较低而在职消费更高,表明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合谋的倾向;而且,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的业绩表现要劣于家族成员任董事长的企业。这些研究结论表明,控股家族退居"幕后"降低了家族声誉受损成本,恶化了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扭曲了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家族涉入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为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我国实行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90%以上,这说明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是具有企业和家族双重关系、以某一家族掌握企业实质控制权为特征、以追求家族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接班人能否顺利完成交接,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而且对我国民营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企业主及理论界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接班模式的选择目前企业主接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子承父业”,由企业主的子女等家族成员继承产权并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古典…  相似文献   

19.
郭跃进 《管理评论》2004,16(1):31-34,14
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通常是通过家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完成的,因此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就常常被看作是家族企业社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自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率先发行股票挂牌上市,开我国家族企业直接上市的先河之后,直接上市的家族公司已经有20多家。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个特别的板块。我国目前的这种结合是推进了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进程.还是强化了家族化的色彩。这是我们应当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收益分配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家族企业上市之后的情况.得出了家族私人利益得到强化的结论,并且指出必须从建立新上市公司股票的全流通以及控制家族控制股份比重等措施解决这个影响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家族企业高管性质和盈余质量的关系。本文以2004~2007年度最终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的家族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家族企业的高管性质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是否由本家族成员担任对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来说,本家族成员出任高管的家族企业有着更高的盈余质量。本文的检验结果说明了家族企业高管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对家族企业进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