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游牧贵族掠夺农耕地区物质财富的需要,为消弭西亚亦思马因派的刺杀恐怖活动对蒙哥大汗自身安全及统治构成的严重威胁,13世纪中叶蒙哥大汗委派胞弟旭烈兀统兵征讨尚未降服的西亚诸国,发动了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蒙古第三次西征严重地阻碍了西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西亚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但是蒙古第三次西征客观上也对伊斯兰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州(大名)的兴起有较大的偶然性,特殊的政治形势将其推上了历史前台。而特殊的地缘优势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大运河的开通又为其迅速繁荣提供了保障。经过长期发展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大名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3.
朝鲜战争期间,杜鲁门为了避免美苏、美中冲突及其扩大化,防止台湾"陷落"以及盟国分裂,加上不信任蒋介石及其军队的作用,故而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的请求.  相似文献   

4.
《学衡》杂志的文化批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 ,其编辑“宗旨”就是维护固有文化 ,重建民族自尊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学衡》杂志的栏目设置新颖 ,有大量的名家名作 ,弱化了主编者过分的主观色彩 ,突出了“不激不随”的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上海———殖民化大都市的迅速崛起及中外文学交流的加深与扩大,为穆时英转向新感觉创作提供了大的背景与可能。新感觉派这一小环境对穆时英文风的转变也有直接的影响。穆时英自身的二重文化品格: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冲突,最终使他走上现代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活动于叙利亚地区的阿萨辛派有着独特的构成,其活动具有诸多特点:一是树立宗教首领的绝对权威,参与政治斗争;二是训练"菲达伊",专事暗杀或恐怖活动;三是"占山为王",夺取城堡作为活动的基地;四是政治倾向与活动策略的灵活多变性。阿萨辛派在蒙古军的西征和埃及马木鲁克王朝拜伯尔斯的打击下最后覆灭。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法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历时的角度对"派"的虚化过程及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并初步探讨"派"的类词缀性质问题,从中可以观察到实词的语法化历程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8.
实验派小说带有强烈的探索性,创作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它只重视“意识流”的再现,不关心故事情节的推进,因此无法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小说在中国有着最悠久的历史,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它所描写的都是读者生活周围熟悉的人和事。95%以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具有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的高潮低潮,即小说情节的推进不是依赖性格的发展,而是利用故事的编排。同时,现实主义小说的语言强调贴近生活,生动平实。  相似文献   

9.
舒位诗学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舒位的诗学观表现在:重视诗人道德气节;讲求才学识相结合而强调多读书以培养才识,少用书以贯注真气;认为好诗须以真性情出之;倡导不名一派,融各家之长;注重作诗技法等。文章以舒氏诗歌特色说明其理论,并将舒氏诗学观放在历史及时代背景中作了评论,认为舒氏作为性灵派的骁将却有着与性灵派主张不完全相同,甚至更进步的诗论。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时期为避开日益严重的黄河水患而开挖的几条新运道中,以泇河的开凿最为曲折,同时对徐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最为显著,泇河开凿后的徐州地方经济由繁荣逐渐走向了衰落,运河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明代徐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兴衰。  相似文献   

11.
12.
中山国由于处于华夏族文化圈内的地理环境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迁徒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它既接受了华夏族国家普遍实行的嫡庶妻婚制,又保留了本民族游徙而嫁的婚俗,还受到境内商族遗民男女无别遗风的熏染,从而使中山国的婚姻形态呈现出诸民族融合的多元化色彩。  相似文献   

13.
陈廷敬是清康熙朝重臣,他领衔主持纂修的康熙《一统志》,在中国国家方志编纂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主持编纂过程中,他提出了国家总志纂修总体框架编纂思想,这种思想不仅贯彻在当时《一统志》的编纂过程中,而且也成为整个清代各级方志编纂的主导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国家方志的编纂,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刑事旧派与刑事新派在刑法理论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截取一个侧面,分别介绍了旧派与新派的代表人物在犯罪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新旧两派的犯罪观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继承性和差异性,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龚滩古镇与巴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兴衰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对龚滩古镇与巴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兴衰原因的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真派自元初传入武当山,一直以五龙宫为传播中心,成为元代江南全真派最大的活动中心.入明以后,正一派在武当山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全真派道士多在僻静的观庵中修行.清初由于王常月、谭守诚两大全真龙门派高道在武当山玉虚宫开坛说戒,以白玄福、杨常炫为首的龙门派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并兴办讲肆之所,广收徒众,太子坡、元和观相继被辟为十方丛林,全真派在武当山呈现出兴盛景象,其徒众不仅积极修复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武当山宫观,而且以太子坡道观为重要基地,到各处传教,扩大了武当山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社和鸳鸯蝴蝶派,一者肇始于清末,一者兴盛于民初;一者慷慨激昂,一者柔情旖旎。多数研究者更强调二者之间风格的迥异而未能注意到其间诸多剪不断的联系:在队伍构成上。二者相互交叉;在文化气质和行为作风方面.二者颇多相似之处;表现在其小说创作方面.二者又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而这一切。缘于他们同属传统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西晋灭亡以后,胡族政权入主北方。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是胡族建立的,这些政权在占据北方以后大都摒弃本民族野蛮落后的统治方式,进而实行中原地区行之以久的封建制度。这一方面是为了稳固统治,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原先进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吸引的结果。他们在政治上沿用魏晋官制重用汉族地主、经济上实行租调剥削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文化上尊礼崇儒发展学校教育。这些表明十六国胡族政权正在经历着封建化进程。民族融合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相声的第一流派,侯派相声的发展浓缩了当代相声发展史。通过侯派的发展看,推动当代相声兴衰变化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高雅化之力。当代相声渐趋高雅,表演风格日渐美化而具“学究气”。高雅化使相声获得了文人支持和高端市场而一举成功,但也逐渐失去底层观众而日渐衰落。二是政治化之力。政治推动当代相声至最高潮而显赫一时,也使其艺术观念畸形化、创作工具化及艺术手法扭曲,失去了根本而致日后衰败。三是新媒体之力。新媒体推动当代相声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但也使之沦为滑稽快餐。电视媒体促使当代相声演化为喜剧小品,最终偏离了传统相声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