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问世以来,中外学术界相当多的人们先后论证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样一个根本的美学命题。这对于美的本质这样的美学原则问题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应当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原理。 然而,近年来,也有许多同志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种种质疑和非难,不承认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认为美可以是纯粹游离于人的本质以外的自然物。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就正于美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
美的本质命题是个千古难题。美是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创造和发现。从对象世界与人的关系双线并行发展的角度来看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 ,统一的接触点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是发展、创造、发现的结果。合规律、合目的的发现在本质上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当个人精神愉悦的对象能得到类的认同 ,美就具有客观性。而只有当美具有客观性时 ,美才能真正地存在。因此 ,只有当人的发现符合类的目的时 ,这个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社会功利性、情感性和新颖性的特征。美的发展和社会同步 ,美学体系的建立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人的本质对象化”命题的美学意义,在于解决了美的本源问题。美产生的根源,正在人的改造客观自然的劳动实践即人的本质对象化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区别,<手稿>和<费尔巴哈论纲>观点的区别,只是成熟程度的区别,而不是原则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论主客体实践自由与美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实践美学将美的发生和美本体仅置于人类社会领域里对待,仅就主体实践自由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不大可能完备地解答美的本质问题.美根源于宇宙自然的本质力量的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即自然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化,由此而生发出客体实践自由和主体实践自由,产生了自然美和人化美.美的本质实质上就是宇宙自然的非自觉自在的客体实践自由和人类社会的自觉自为的主体实践自由而形成的无限永恒的自由创化.  相似文献   

5.
蒋孔阳《美学新论》明确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命题。这个命题经过新时期以来的历史实践检验,是实践美学和新实践美学的正确命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个命题揭示了美学的人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其次,这个命题对于自然美这个千古之谜和“啊喀琉斯之踵”给予了科学的解释;第三,这个命题有力地回应了反本质主义,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蔡仪认为,"美是典型".美在本质上与人无关.这些观点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美的规律"、"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自然"等论述是不一致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美既要符合"物种的尺度",也要符合"内在的尺度"即人的尺度.因此,美无法排除人的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美是典型"这一命题应修改为"美是符合人的尺度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蒋孔阳力图消解、突破西方形而上学主客二分思维方式,以全球化的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西方美学,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在创造中”、“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美是自由的形象”等命题,对美的本质以及美的规律、美感、审美范畴等美学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阐释,有力地推动了美学学科基础研究的现代进程,为新实践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意识与目的”“自由与自觉”“社会性与历史性”等方面,探讨蒋孔阳是如何把人当作美的中心,凸显人的本质和确立人的审美主体地位的。蒋孔阳认为人的本质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人在劳动实践中把本质力量对象化,美也在人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和创造。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着各种关系,而美只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产生。审美关系只对人而存在,它是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美反作用于人的本质力量,可以促进人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具有重要的为人价值,人的生活需要美,所以人在劳动实践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读了周来祥同志的美学著作《论美是和谐》,很受启发,获教非浅。对“美是和谐”这个命题,作者说“是很符合我的想法的”, (《论美是和谐》第3页。以下只注页数)我们也很有同感。对美的本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托尔斯泰说:“多少博学的思想家写了堆积如山的讨论美的书,‘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却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每一部新的美学著作都有一种新的提法。”(《艺术论》)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对美的本质下了  相似文献   

10.
“对象化”是关涉到美的本质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发展同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发展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对象化”这一角度透视弗洛伊德的美学思想:人的本质的现实对象化,即求偶、发泄性欲之不能实现,必须要找到弥补的办法,这就是在虚幻的对象化——做梦和游戏中实现利比多转移,从而消除压抑.而虚幻的对象化的现实化即升华,就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我们欣赏艺术的原因,一是因为艺术中的人物形象是我们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二是因为这种对象化所用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美是城市美学的核心范畴。城市美的提出是基于城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城市人带来的精神困惑与贫乏,旨在以审美式的情感调节来恢复城市发展中的人性价值。城市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城市中的对象化或外化。城市美是城市人自由创造的结晶,因此人们可以在城市美中直观自身而获得愉悦。城市美的本质特征有技术美、功能美、复合美、多样美、流动美、性格美等  相似文献   

12.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美学是国内处于主流地位的美学,也是可以在国际学术界发生影响的美学,但它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在哲学本体论、实践概念、人与人的本质力量、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美的地位与意义、艺术与美、美与自由、美学学科的性质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纰漏,需要商榷。实践美学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美学,他的主要代表都在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可以期望它有更丰饶的学术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然的人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有音乐感的耳朵"、"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也无动于衷"等著名美学命题,不仅肯定了自然美的客观存在,而且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而消除人与自然的对立矛盾,加强审美教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黑格尔在西方美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学术界的认识还不一致。有的认为黑格尔是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德囤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起,被认为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他的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直接渊源;有的则认为黑格尔的美学不过是其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环,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远不及康德的美学,美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应是康德——席勒——马克思。笔者认为意见分歧的症结之一,还源于对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本命题的理解和评价不一。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及其理论意义,如何正确评价黑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如何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和马克思关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是什么?是人们始终围绕着美学进行探索的问题。美生成于自然,还是生成于主客体的关系,抑或是生成于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美是客体的价值属性、美是人的自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主客体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美以实践为中介生成与发展的历时性变量等方面来综合考察美究竟是什么,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美学最基本的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关于美的本质,历来众说纷纭,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从而回答美是什么,这的确是很困难的。在审美客体上,人们还没有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只是意识到客体有使主体动情的一个本质方面,而在审美主体方面,因为人的审美观照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正>文学本质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命题,自从文学产生之日起,人类就在不断的探讨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每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就会有一个新的解答,正如萨特所说:“各有各的理由:对于这个人来说。艺术是一种逃避,对于那个人来说,是一种征服的手段。”只要生活在发展,思想在流动,文学在更新,这个问题就将一再地提出来,而答案也将不断产生。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了解文学的一般社会性质,而以马克思的“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恰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这段名言为指导,深入把握文学的特殊本质。于是,文学的本质在于审美的命题被提出来了并成为越来越趋同的看法。然而,对于这一命题的分析、论述却大相径庭。有人以马克思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为出发点,从创作角度论述;有人以马克思的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从审美掌握的角度进行论述,更有人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从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论述,这些角度不能说没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种艺术,人类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杰出的教育著作《大教学论》中阐明教学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具有艺术美,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又有它自身的特质,即除了艺术美外,还应具有教学美,它将使美的百花园中又绽开一株新的花朵,对广大教师和现代教学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充满魅力的.那么什么是教学美?换句话说,教学美的本质是什么?尽管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仍是见仁见智,但我赞同美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马克思早在《1841年经济学——哲学手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生活中的人,大家都喜爱着美,可是,美究竟是什么?这却是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几千年来,不少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可是,直到今天,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还不能说已经被人摘了下来.美不仅是难解的,而且在美学研究中还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解决美学中一系列理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美学研究中许多分歧的产生,不同学派的形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美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关于美的奥秘的探索,这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们只能沿着前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对象化概念曾十分流行于美学界,通过对对象化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形成发展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一定义有悖于马克思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