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组根据十二大的精神围绕着如阿“建立起符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涉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和基本方向,价格体制和价格管理办法的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商品和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问题。讨论比较集中的,一是如何根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二是如何结合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机构设置的调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重要方面。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存在着一种从本本出发的“流行观点”:计划必须限制市场,市场必然冲击计划。一讲计划,不管计划的内容、方式如何,那就是社会主义;一提市场,不管市场的性质、作用如何,那总要挂上资本主义倾向。这种把计划和市场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看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实践证明了这种观点以及由此而来的某些制度和政策,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民经济计划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指出:“时间经济以及有计划  相似文献   

3.
引进竞争机制 改革高校管理制度郭斌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社会经济的制约.以一定形态的社会经济为基础,并为之服务。高等教育更是如此。我国从计划经...  相似文献   

4.
<正> 在金融秩序整顿中,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和竞争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金融业开展业务交叉竞争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五”时期形成和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于受苏联模式和供给制影响,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采用的是产品经济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一自从商品交换产生,尤其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出现之后,市场调节就应运而起了。可以这样说,一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商品经济由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自发、盲目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峰,从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所谓“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观点,已为历史事实和现状所证明。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也制订“经济计划”。不过,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所谓计划,只是通过市场预测为垄断资本提供情报,通过增减税收、调整利率和信贷、实行补贴等办法来影响垄断资本的决策而已。这样的计划没有约束力,即使称之为调节手段,作用也不大。日本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走上了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但是在改革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在计划和市场两种运行机制、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价格体系、新旧两种管理方式交叉并存的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落后于微观,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宏观失控,进而影响到微观活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如何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政府、企业和由此产生的政企关系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公有制经济中尤其如此。10年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围绕把“增强企业活力”当作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校正政企关系,其主要动作就是重新分划政企权力,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如何选择适合于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特点的政企联系模式,对于当前的治理整顿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秩序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政企关系上改革的尝试和结果改革之前,政企关系实行政府绝对控制的集权模式,这也是建立在国家所有制基础上的产品经济集中计划模式的必然结果,这种模式的弊病已是人人皆知。因为政府作为财产的实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而全民所有制改革则是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它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过去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一方面确认计划商品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又避开构成计划商品经济基础的所有制方面的改革;在应用研究中,我们偏重于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与控制,且往往单纯就控制本身来研究与改善控制,而不把重点放在控制所依附的所有制基础上。由于所有制基础不健全、不完善,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展的关键性因素。为此研究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全民所有制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务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最佳效益目标而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一系列经济管理工作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 ,经济活动对于财务管理的完善要求越来越高 ,旧的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必须建立适应改革 ,有利企业发展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 ,使财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体制改革,必须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长远设想,又要研究短期实施的可行性。本文就一个侧面谈一点看法。一、从我国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保险体制改革的长远设想(一)保险体制的改革要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发展生产力,以发展我国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为前提的,是一个伟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保险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保障的—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改革,都或多或少、或迟早地影响、推动着保险体制改革。因此,保险体制的改革要服从于、服务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同步  相似文献   

11.
南京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对策分析张二震马野青(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南京210093)冯宝椿(南京市计划委员会南京210008)一、南京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基础分析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以来的辛勤建设,南京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国内影响扩大。特别是“...  相似文献   

12.
中亚五国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国家独立已近十年。此间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复杂的进程 ,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本文仅就中亚国家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制与发展模式谈点看法。一、影响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中亚国家独立前已经开始考虑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独立后继续这项工作。中亚国家经济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改革工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是 :1 .历史因素。苏联时期 ,中亚国家的经济完全是在联盟中央确定的计划框架内运行。 6 0年代中期柯西金改革时期 ,中亚国家曾从经济改革中获益。这次改革前与改革过程中的争论 ,…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的计划体制改革,贯穿着一条破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立计划商品经济模式主线.改革始终把握住两个基本点:一是以发展经济为目标,搞活企业为中心,着眼培育市场体系,用活社会资金,综合平衡,少管多放的配套性改革,不断为发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排除障碍,为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扫清道路;二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指导,使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总的说来,改革是沿着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个总方向推进的.广东十年的计划体制改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社会主义计划工作,要遵循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这个基本原则。是否可以这样说,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新旧两种计划体制、两种计划工作相区别的根本界限。由于计划工作是整个国民经济重要综合工作,在组织国民经济中处于牵头地位,涉及面宽,影响面广,因而正确解决计划工作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问题,不仅直接关系计划工作,而且是关系到其它经济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的全局问题。这里涉及到许多方面,我们想仅就其中的几点谈点粗略看法。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实践证明,实行定量管理,是必要而可能的。我们认为,一个好的管理办法,应满足两个条件:一、办法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这是一切改革的核心和精髓。二、管理办法本身务必简便易行,易懂,易做,易查,易评,能以经济的人力物力,收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联系上海的经济、调整和改革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 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任务以后,上海的许多经济部门实行了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一部分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搞活,使上海的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一)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来调节”。这就是说,我国经济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计划经济。这也即是陈云同志提出的:“大计划,小自由”的方针。经过这样划分,就不至于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了。很明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供销,如果不用计划严格地统一地管起来,在生产则产生大利大产,小利小产,无利不产;在流通,则产生大利大买卖,小利小买卖,无利不买卖了。计划就是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不能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美国不是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倒闭了一万七千多家企业,日本倒闭了二万多家企业吗?我国如果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就粮食来说,粮价就要提高一倍。这样,整个工资以及工农业产品的价格也要相应地提高;或者用国家增加补贴办法,导致国家计划内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困难。二者必居其一,别的出路是没有的。但这两种办法现阶段都行不通,提高粮价,影响全局,提高粮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 ,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较深 ,改革步伐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企业分配方式比较单一 ,对企业利益主体基本上没有起到鼓励竞争和激励发展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解决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创新问题 ,以及如何搞好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一、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吉林省企业分配制度的产生与演变是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适应、相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转变过程 ,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着不同的企业分配制度的选择。(一 )在计划…  相似文献   

19.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这首先又要求理论的创新。我们党在80年代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去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必将会产生更加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建立我国新的经济体制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实际上是把计划经济当作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拒绝利用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国家通过各级机构直接经营企业,用管理实物经济的办法,依靠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然后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向企业下达产供销的指令性计划。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僵化的计划体制,既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要,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又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否认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压抑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很差。因此,“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