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观近代上海报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大报小办"--"小报大办"--"大报小办"的过程.19世纪末,为了减缓同行竞争压力,一些大报通过创办小报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开辟了小报市场.但是由于小报过度商业化和当局监管不力而使之趋向低级趣味,社会形象下坠.在此情况下,小报乃实行自我变革,向大报风格靠近,一种新型的报纸小型报遂应时而生.市场反应极佳的小型报冲击了大报市场,又引发了大报开办小型报的热潮."大报小办"和"小报大办"是近代上海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取向,两种报纸内在的运动为上海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从多个角度记录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1,(Z2):54-55
外企吸引着无数人才求职应聘,在求职过程中,最让人痛苦的还是面试。如何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呢?不妨看看外国人是如何求职的。英国人不看大报看小报尽管大报信息量大、可信度高,但英国人普遍认为大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成功率不高,因为同一个职位可能有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竞争。他们宁愿选择小报上的招聘信息,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综合性报纸(大报)是高段位媒介和公共文化产品,它的知识、文化、信息、智慧含量颇高.大报是先进文化的拥有者、传承者和美文萃集之园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和文化化人、文化中国,大报是主力.大报必须文字工整、"字正腔圆",当有准确叙述、一流的表达,其文字、细节要完善,科普极少恙.大报是权威传媒和重要的文化读本,其话语权较强;出版大报,严格、严谨与斤斤计较是主题词,报人当在细节中落实责任,以全面提高大报的文化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媒应重视人文关怀——对当前某些新闻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报道应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新闻从业人员的认同.但是,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一些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中,为了牟取商业利益,常常表现出缺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文关怀精神.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反映一是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歧视;二是对女性和儿童的话语霸权;三是对隐私报道不够慎重;四是对灾难性新闻的不当采访和报道.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说明传媒重视人文关怀,才可能使媒体获得持久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论新闻学科研究创新的基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各学科领域都面临着继承学科传统与学科创新的挑战。新闻学作为党性和实践性极其鲜明的应用学科,其发展与创新的基本前提应该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新世纪的新闻学研究首先应确立新闻有学的观念,承认新闻学中的规律性,用科学的方法和精神去思考和研究新闻学中的规律;提倡尊重新闻规律,用科学的精神、按新闻规律来推动新闻学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强调在新闻学研究中强化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重视人文关怀。在承认新闻活动是反映人的活动、传递人的价值观念、沟通人的精神世界之文化活动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研究创新,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与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讲话的内在逻辑是:方向要对,方法要新,队伍要可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人才竞争优势,是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的三个方向。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方面,中国新闻界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前者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中庸之道”,提倡“协和万邦”;后者主张认识改造自然,强调个性和个人的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并力图征服世界。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播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新闻传播业具有政治性强、业务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 ,对新闻传播人才和新闻传播教育有着特有的要求 ,也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直接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新闻传播教育的基本特点 ,即 :政治性与业务性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新闻传播知识与多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符号迷障、机制壁垒和受众误解造成了新闻求真的三重门,新闻人在开门求真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种种伦理困境,诸如:欺骗的手段与求真的目的相冲突;传承文化的媒介精神与现实生存压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法律法规的相互抵触;道德本身的两面性;职业的社会性与求真者的个人动机,还有国家意识形态与新闻传播原理之间形成的张力等等。在列举上述种种新闻求真中的伦理困境之后,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使伦理困境在罗素悖论中得到解释,并使其自然消解于新闻符号游戏之中,减少新闻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对新闻人处理困境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7.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