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把握普世价值,不应将普世价值要么意识形态化,要么非意识形态化;对待普世价值,一定要运用马克恩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能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在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要否定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文章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中西方文明如何在实践中生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价值,以作为各个文明内部形成共识的价值标准。由此提出世界各民族在其相互交往的实践中,将会逐步生成具有一定普适意义的价值形态,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法则的价值标准。这种普世价值现在仍然处于形成过程中。西方国家把其特殊历史形成的特殊价值体系作为普世价值强加于全世界,只能引起世界的价值分裂与冲突。而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将会在实践中促进相对普世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普世价值"的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从价值哲学视角科学评析普世价值,承认价值共识,此为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逻辑结构,内化认同并外化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立.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立"关系,具有重要的正向性价值和肯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宗教、概念、客观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普世价值"及其幻相的产生,逻辑性的剖析了"普世价值"虚幻的本质及在中国"流变"的内在原因,指出"普世价值"实际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再度升温,各方学者争论不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基本内涵和实质等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普世价值"的存在应以相对性为前提,即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当前的"普世价值"从内容来看,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西方民主化"思潮的产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不利的,因而需加以抵制;同时应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特点,建构起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需要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一些学者提出和宣扬所谓"普世价值",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和企图的思想陷阱。从其本质看,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把西方的特别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中性化、普遍化、神圣化、绝对化为一种超阶级、超时代、超越历史条件的"普世价值",企图用以误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即企图以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通过曲解中国正在进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公开主张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实现所谓"价值回归"、"融入人类文明主流",也就是要"西化"和"分化"中国,实行私有化和"全盘西化"的附庸资本主义制度。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普世价值"的久远历史根源和现实政治背景,以及思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与剥削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从学理上揭示和论证了"普世价值"的片面性和荒谬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应该辩证分析,区别对待。具体而言,需要区分普世价值本身与以普世价值之名所实施的行为,区分普世价值的概念、内涵及指称,区分普世价值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在社会主义视角的普世价值中,除自由、民主、人权之外还有更丰富的价值,比如和谐、法治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第一位阶的社会价值;在具体实现形式上,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的实现需从自身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如此意义的普世价值,既是与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进行针锋相对进行斗争的有利武器,也一定程度上为和谐世界的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普世价值思想,这是我们破除普世价值论幻象的理论依据。普世价值论和普世价值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是要一般性地反对普世价值,而是反对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是一种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经济侵略和霸权主义掩饰、服务和辩护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论的“中国化”形态主要是恶意误读中国的发展进步、攻击四项基本原则、放大矛盾并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普世价值论之所以在中国蔓延,有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基础变化、思想鉴别能力弱化和学术话语照搬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普世价值的研究成为思想界引人注目的一道学术文化景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理清"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透视"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展望"普世价值"的应对之策。我们讨论"普世价值"问题的意义,在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迷雾,确立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以有助于更好地揭露在"普世价值"外衣包裹下的错误思潮的实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普世价值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普世价值和特殊性普世价值。一般性普世价值无涉政治意识形态,而特殊性普世价值关涉政治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关涉政治,否认普世价值的人将其看做是关涉政治的,他们反对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赞同普世价值存在的人将其看做是无涉政治的,他们赞同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确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考虑到关于普世价值的学术探讨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思想观念的现实问题,直接关涉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向选择,因此,理论界需要理性地、审慎地进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由于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价值主体和提出的意义、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但是他们均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两者都与"和谐"理念有关,并且两者构建过程都具有长期性,从而证明他们之间具有共同性。现阶段厘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普世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我们党对当下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但是,当前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却向中国民众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具体内容、思想实质和目的动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普世价值"比较分析,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作为一种全人类普遍适用且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及指导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它在传播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体现了相对性、时间性、变异性和选择性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和诗学中的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异同研究,具有文化比较的学术意义,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与普世价值间的发展趋向与定位寻找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普世文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世文化是全球化在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普世文化不仅指人类具有“共同的语言”,可以达成的文化共识,而且是指人类共同遵守的文化价值规范。它的生成是因为人类有共同的利益,也面临共同的挑战。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处理好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土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在提倡文化的普遍价值同时,不排斥和否定民族文化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文学艺术,既贵于个性张扬,又离不开普世价值的恪守。满族作家在充满情感地状写本民族题材的同时,也通过作品极大地弘扬着时代的普世价值,并取得了世间公认的成就。该民族的作家文学长期养成了高度包容的性格,不愿收缩自己一向拥有的外向型视野。行进在世纪旅途的满族作家,因应于这样一个前所未覯的铿锵时代,精神意识领受着人类优秀思想的洗礼,更乐于以开放的文化胸怀、进取的人生眼光,全方位地观察发现生活,将融会着现代理念的艺术思考,注入笔端。  相似文献   

16.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