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社会政策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工具。它是在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以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目标的政策体系。随着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确立,中国社会开始改变长期以来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有经济政策而无社会政策的局面,进入了注重社会公平、重视社会政策的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然在更高的层次上要求社会政策从理念、责任主体到实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便尽快构建起一个“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4.
合作治理模式是对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等批判、继承、反思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社会治理模式,是我国社会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理想选择,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合作治理法制建设,改革与完善合作治理体制,建立健全合作治理机制,重视与培育合作治理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当今中国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呼唤,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积极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护主义及部门保护主义的体制性问题。对此,一方面需要完善政府主导的个人及企业信用信息库建设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及司法部门的监管职责及法律惩戒;另一方面则需大力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及商会组织,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管理,必须要借助于地方性的行业协会及商会组织治理,与国家及市场有所区别而又良性衔接的社会性行业治理是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中心要旨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公共权威实施公共管理的行为,而要达到公共权威运用的最佳状态,不能仅仅靠政府单方面努力或单向度的控制,必须依靠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相互付出与彼此协同。良性的官民生态是形成协同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基础,倡导良性官民生态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着力培养和塑造"积极公民"的角色,加快推动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并充分发挥企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着眼于当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社会协同的现实操作,重点探讨社会协同实现机制的构建,详细阐述如何构建社会协同的政府主导机制、社会协同的责任分担机制、社会协同的合作动力机制、社会协同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配机制、社会协同的集体行动机制、社会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协同的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企业着眼于社会问题的解决,通过商业机制弥合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部门的明显界限,同时注重发展营利和非营利的融合模式,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在结合环境脉络对社会企业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企业的本土化表征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中国的社会企业已初步形成依托传统体制、引进市场机制、投身社会目的及关注社区成员利益等四种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多元互动的视角出发,在中国发展社会企业应寻求政府支持,鼓励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社会治理基础已然变化,如社会大流动导致的乡村人口结构变迁、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会关系嬗变、乡村社会秩序转变为"礼""法"相容的共存图式等。乡村社会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如乡村社会共享价值断裂导致的社会治理精神断层,时空脱域与乡土脱嵌引起的社会治理参与困境,乡村精英大量流失引发的社会治理危机,现有治理方式在驱动乡村社会内源性发展上的乏力等。创新乡村社会治理,可以从开展流动性治理,延展乡村社会治理空间;构建新型乡村共同体,凝聚乡村社会共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弥补精英治理缺陷;"外部推引"与"内源激活"结合,重构乡村振兴动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善治"视野下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兴起既是全球化时代西方步入后工业社会行政管理变革的现实需要,也是西方传统文化奠基、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和公民社会充分发育的现代结果.尽管善治体现了人类未来政治发展的方向,但缺乏社会发育并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尚不具备多元治理的前提条件.当下中国应该在善治理论的观照下,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为重点,加大政府治理,通过建设透明廉洁政府、服务效能政府、责任权威政府、民主法治政府,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协作型的公民社会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突破传统的社会稳定理念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必须以社会和谐为最高目标,以和谐指导和检验稳定,不断拓展社会稳定的理念和内涵,改进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注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分配公平等内容。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社会不公现象是引起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继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完善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两者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现代法治才能实现,现代法治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理念、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只有法治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所有社会组织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为前提的条件下,有义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出发,指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和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安定有序的政治环境和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和谐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在社会转型加快和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心态的状况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更大,没有民众和谐良好的心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舆论导向运行机制,注意正面引导,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社会利益公平分配的监管和调控力度,使广大民众真正树立起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原则,高度重视由于市场经济竞争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公平原则失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并依此为契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消除两极分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建设公正、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