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标志体现着产品在其历史过程中积淀的宝贵的无形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特定地域的“公共资源”。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地理标志属于俱乐部产品,其使用中面临着“搭便车”问题、“公地的悲剧”或“囚徒困境”,因此,必须加强监管。对地理标志农产品而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成为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防止滥用并危害地理标志农产品声誉的重要路径。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从层次上可以分种植(生产、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促进地理标志的申报、使用、管理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地理标志与区域产业集群品牌都可标识产品品质和地域特征,依靠地理标志管理制度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进行管理是很多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我国现行的地理标志管理模式淡化了标志独特性、模糊了主体权利、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选择专门管理模式对基于地理标志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进行管理是我国在此领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2009年湖南省各市州的对外开放情况横向比较表明,省区内部的开放差异较为明显,导致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发展受限制。为提高湖南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经济均衡发展,要认识到其整体开放度偏低的事实,积极发挥潜力;要积极引进和充分利用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市场为主导手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1978年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分析等理论,通过对图们江区域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关系的分析发现,图们江区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单方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长期看两者正相关;短期内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现期的城镇化水平、上一期的城镇化水平、上一期的经济增长水平影响.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大城市病、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可通过推动“城乡双向一体化”;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加强城镇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等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从消费者行为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地理标志品牌对区域茶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理标志品牌通过信息搜集系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改变消费者原有的信息排序,成为质量鉴别的一个重要外部线索;并通过产品体验反馈系统,形成对品牌产品的正强化,推动需求曲线外移,最终实现"原产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产品体验的正强化,需要拓宽消费者信息搜集渠道,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地理标志品牌的产权保护体系,最终提升区域茶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清廉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选用国际上公认的ICRG和CPI分别作为衡量国家清廉程度的指标,依据国际上清廉程度不同的国家1984—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发现,发达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发展中国家清廉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因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经济转型速度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与人力资本相关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估算宁夏回族自治区21年中每年的人力资本存量,并且以每年的人力资本存量为自变量,以每年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因变量,拟合出相应的曲线,由此证明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试图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与进出口总额及第二产业之间作一个计量分析,希望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解释四川省的经济增长中对外贸易和第二产业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产业组织模式的相关问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山东省消费者为调研对象,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研究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3.51%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太关心或无所谓;69.77%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表现出了关注,高收入、高学历和年龄大的消费者的认知程度更高;46.24%的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表示怀疑和忧虑,年龄大、高学历、男性是购买主力;62.79%的消费者在遇到问题农产品时会放弃合理合法维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由贸易园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基于199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园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的互补效应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园区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园区分布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设立自由贸易园区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收敛速度,且自由贸易园区与贸易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正向作用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2.
该文基于新疆历史数据分析,对相应时序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运用计量模型考察新疆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协整的,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流通产业滞后1期和滞后2期均对当期的经济增长有正弹性,综合弹性为18%,流通产业在滞后期为2、3时是区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区域经济增长在滞后期为1、2时是流通产业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江苏实现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笔者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12个指标作为衡量江苏1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始数据,对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考察,找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并探讨其成因,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泰尔系数分解方法对广东的经济差距进行分析,认为广东地区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内部差距和珠三角与其他地区间的差距。通过趋同性分析,认为广东经济总体上并不存在显著的绝对趋同现象,但是落后地区(两翼和山区)出现"趋同俱乐部"现象。条件趋同实证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最后就缩小广东地区经济差距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地区的差距也在拉大。对于这种地区差距的原因,文章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做了研究,采用协整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考察了不同教育层次的女性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加大中西部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倒,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逻辑增长(Logistic)模型确定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三大经济圈为倒,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三大经济圈物流业的单位增长带来的区域经济的贡献。指出不同的物流业增长阶段,各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不同的贡献。决策者应当针对不同的阶段特征,制定正确的物流产业政策来促进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卫生经费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城镇人口比等8个指标,选取32个省市自治区1997 -2010年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人口综合素质指数,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总体和地区进行混合面板数据回归,发现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素质差异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相差悬殊,表明西部地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向资本拉动型阶段转变,中部和东北地区由资本拉动型阶段向人口素质推动型阶段转变,东部地区属于人口素质推动经济不断优化阶段.最后,还针对区域发展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