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专家指出,条例的印发施行,标志着党的问责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再次释放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政治信号。条例对谁来问责、对谁问责、什么情形要问责、如何问责等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让问责工作"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2.
罗忠敏 《中华魂》2017,(6):12-13
强化党内监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举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成果。学习贯彻《条例》,就要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制度创新。科学、全面地解读《巡视工作条例》将有助于巡视工作的推进和理论的发展。从严治党是《巡视工作条例》的党性和灵魂,制度自信是《巡视工作条例》的导向和认知,反腐问责是《巡视工作条例》的功能和定位,改革创新是《巡视工作条例》的动力和保障。四重视阈的解读,其路径不应是机械的、割裂的、对立的,而是联系的、统一的、融合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党内问责制度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期、曲折发展期、恢复发展期、全面发展期的百年求索之路。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党内问责制度的变迁是宏观环境、政治变量、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制度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党内问责制度的变迁,从严治党的政策理念等政治变量推动着党内问责制度的完善,关键节点决定了党内问责制度的走向,路径依赖使得党内问责制度不断强化。总体而言,党内问责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体系化、法治化的鲜明特征,展现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抓住“关键少数”为指引、以全覆盖监督为途径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公共管理深层次变革,干部问责制度先后经历了恢复以目标责任为中心的传统问责制度、构建以突发事件为重点的风暴问责模式、健全以履职过错为核心的常态问责体系和探索以作为担当为要素的全面问责制度四个阶段。特别是十八大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干部问责形态从权力问责走向制度问责,问责形式从应急走向常态,问责场域从行政领域走向党政工作领域,问责事由从过错问责走向过错和无为均问责,问责制度正发生深刻变化。纵观四十年变迁历程,干部问责制度塑造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的有效行动力量,开拓了符合中国公共管理实际的干部管理体系,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干部责任管理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与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风廉政建设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并严肃问责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权力制约、刚性责任、可预期等法治逻辑,既是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依法执政的重要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两年多来,"两个责任"制度的实践呈现出责任清单化、问责渐趋常态化的特征。在强调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背景下,应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不断完善"两个责任"制度,主要有:责任内容应进一步细化;同级党委纪委的责任内容应统一;制度文件应向上级备案,并主动公开,及时修订;加强文件执行的解释工作;问责制度化;建立问责案例指导制度;扩大问责公开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的建构价值,是对中国特色政党责任制进行了内容整合与创新性发展,提升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法规的系统集成性,为破解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提供了专门的制度保障。其构成要件,主要包含分类合理、主次分明、分工协同的责任主体,全面覆盖、因角色定责的责任内容,教育与制度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责任实现机制,正面列举和兜底条款配合、过错归责和结果归责兼顾的追责情形条款。其实施进路,一是要基于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两种形态,构建外在压力与内生动力相结合的遵规动力机制;二是要基于“制度—主体—环境”分析框架,探索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8.
韩振峰 《中华魂》2017,(6):9-1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安排。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政府生态责任追究最为重要的核心主体,这既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也是党的执政的内在要求,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在我国现行国家治理体系和有关制度规定以及如火如荼的实践中,已经从追责的主体、对象、内容(事由)、途径(方式)等方面对新时代党履行政府生态责任追究的职能体系进行了初步定位,但目前仍存在着“同体问责”的固有局限、党政责任界定模糊、党内问责制度相对欠缺、党对合作追责机制协调不够等实践困顿。加强和优化新时代党对政府生态责任追究的职能履行,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责任界限适当明确、多种责任同样追究、多元主体合作追责和生态责任优先追究原则,不断完善异体追责以增强追责动力与效力,健全追责制度以促进追责公平与效率,提升追责能力以优化追责功能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对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自《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颁布以来,党不断探索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科学分类,现今必须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论断,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并以目标任务的统一性、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党内法规的协调性和法规配套制度的完备性作为标准,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在全党提出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保障;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防止个人包办;倡导废除党内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实行党代会的常任代表制;建立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和纪律检查制度。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对于不断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着眼于文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目标,本文就执政党问责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问责文化建设存在的主体缺位、环境缺失、客体责任意识缺失、制度要素的缺失等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方面明确规定了党委依法决策新要求。从分析完善党内重大决策程序的逻辑依据入手,进而梳理影响党内重大决策程序功能发挥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机制创新来完善党内重大决策程序。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加强和完善党内重大决策程序对于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目标顺利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其社论也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窗口与桥梁。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日报》七一社论党建话语变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嬗变。研究表明,党建理念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统一于党建理念的现代性。以“人民”“社会主义”“领导”“群众”为代表的党建话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理念的守正笃行,以“革命”“斗争”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在党建中的地位移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纯洁性的党性追求,而以“改革”“建设”为代表的党建话语则表明作为学习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5.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执政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尽管各个时期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不同,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也有差异,党的中心任务也不一样,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题中之意,是新时期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化党内改革,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的迫切需要。文章基于浙江省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从什么人退出、怎么退出、退出后怎么办等方面,对构建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问题作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党中央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不断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条例作为第三位阶的党内法规,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党内条例的内涵经历了以含义嬗变为过程的概念定型、以内容充实为重点的领域定型和以体系构建为目标的地位定型的演变过程。党内条例的内涵完整地表达了党内条例这个党建概念所规范的领域以及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乃至党的建设体系中所处的关键位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探究党内条例的内涵演进史,对于加强党内条例建设、丰富党内条例理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大事,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中的大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提高教学实效,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加强课程内容建设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关键在于强化质量,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党史国史的研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加强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绝不是各自的单打独斗,需要二者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真正做到“办好”和“建强”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造了伟大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结党百年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给予了密切关注:维护毛泽东在中共党内的领袖权威;帮助中共开展马列宁主义学习教育;指示中共拓展党组织和健全组织制度;建议中共加强干部管理工作;规劝中共纠正整风运动中的偏差。共产国际、联共(布)的这种关注,对于中共加强自身建设及其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