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道德自律的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秩序的内驱力,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归宿,是实现社会认同与整合的重要手段.但规范失灵和规范真空的出现、社会组织结构从单一性向多样性的转型、社会流动加快、思想领域由简单向复杂的转型、"熟人社会"向网络社会的转型等等,迫切需要加强基于道德自律的文化建设.其路径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文化社会化的机制建设,在结构平等的草根组织中演练公民文化,文化建设中党要先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道德风气发生着最为深刻的变化,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由单一向多元,由“信赖型”向“独立型”转变。因此,必须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找到传统道德与现代连德之间的结合点,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领导者道德人格素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道德人格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深受环境和社会的各种体制影响的.政治、道德融为一体的干部教育体制难于对干部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助成道德人格的确立、完善;形式、制度约束对道德人格确立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现阶段我们对此重视不够.提高干部的道德人格,首先要切近干部自身和职业的需要,其次要进行独立的系统的政治道德教育.制度约束最重要的是把好入口关,防止道德人格低下的人被提升.  相似文献   

4.
芮国强  常静 《学术界》2007,(6):53-61
作为根植于公民社会之中的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公共精神是一种以他人、公民和社会为依归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道德伦理、政治价值和社会制度三个层面,具有公共性、底线性、政治性、辐射性等特征.公共行政领域的公共精神,由普通公民的公共精神与行政人员的公共精神构成.当前,以公共精神为导向的我国公共行政应该致力于实现从"管制行政"向"民主行政"、从"消极行政"向"积极行政"、从"无限行政"向"有限行政"、从"免责行政"向"责任行政"、从"权力行政"向"权利行政"、从"人治行政"向"法治行政"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5.
王乐  ;张溢木 《理论界》2014,(12):43-47
官员道德建设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中、英两国官员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中国官员道德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官员道德法规欠系统性和权威性、官员道德监督惩治机制欠健全、官员道德教育欠长效性和时效性、官员道德评价机制欠落实等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通过进一步健全官员道德法律法规,完善官员道德监督机制,提高官员道德教育水平,推行官员的道德评价,切实保障"依法治国"视域下的"依法治官"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注入了活力。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负面影响向道德建设提出了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道德规范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着力抓好基础道德规范教育,健全道德他律机制,强化道德调控力度,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在道德建设中,除确切地把握好其内在机制外,更需要对与道德相关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对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道德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明了原有道德的弊端和新道德产生方向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利益协调有经济协调、政治协调、法律协调和道德协调等基本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道德建设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道德规范入手,通过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背离的根源、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道德这一“支持性资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来阐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矛盾的协调离不开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5,1(4):33-3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公民道德建设要从我国多数人的现实道德状况出发,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定公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离不开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儒家道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主干,虽然在本质上有别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但其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积极因素,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忽视的历史依托与优良的文化资源.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应该看到,儒家的仁爱思想以及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和"三德"建设都有着内在的历史联系,值得认真借鉴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在古代,孝道被视为"德之本""仁之方",它植根于人先天具有的"良知良能",可从中培育出爱、敬、仁、义等美德,并通过推己及人,行之天下,使家庭伦理扩展为社会伦理,发展为政治伦理,成为稳定社会的基石,"孝治天下"的重要工具。"孝"文化虽然存在若干历史局限,但它所包含的合理性仍可以抽象继承。孝道最符合人的天性,以它作为道德教化的突破口容易被人们接受;孝道是善良的种子,它的生根开花必定会结出道德的果实;孝道是一种永恒的价值,它的升华可成就无私的博爱。社会化与政治化巧妙结合是古代由"孝治"到"德治"的战略设计,"倡"与"导"同时并举是古代推广"孝道"的战术举措。借鉴古人对孝道的社会化与政治化作无缝对接的战略思维,可以为当前推动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找到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探讨和实践的发展逐步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领域延伸,二者之间的基本理论关系可以归结为: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是世界范围内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推进小康社会政治进步的需要.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总体格局下,坚持从国情出发和社会主义方向,同时推进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配套建设和改革,才能促进政治文明各构成要素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社会文化价值由"政治-道德-教化"型向"经济-利益-消费"型的转变,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市场形成的过程中高歌猛进,扮演起这个时代文化英雄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的开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时代变迁和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推动着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范式转变,文化建设服务于经济、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文化建设找到了正确的位置;由计划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封闭保守的社会文化结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和开放创新的社会文化结构转变,文化建设获得了反映社会进步、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崭新的时代内容,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穷过渡"的文化价值目标取向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价值目标取向转变,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黄聘 《理论界》2009,(3):52-5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突出了对社会个体的品德要求,凸显了"现实的个人"在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价值,体现了新时期道德建设向"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的转向和变革,有利于道德建设向人回归.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6):33-37
休谟的道德哲学表明,道德建设的本性不在于"道德规范",而在于"道德感";道德建设的本体不在于"观念",而在于"行为体系"。休谟的道德哲学对于反思当代中国总是难以摆脱困境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他向我们表明,道德建设的基础不在于西方的外援,而在于"我们"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微博、微信、抖音、钉钉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预示着"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衍生的媒介平台关系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微时代"的到来也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审视与优化入手,面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梳理了民族高校在网络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视度不够、迎接"微时代"发挥教育优势的主动性不够、利用"微平台"挖掘道德教育资源的创新力不够等问题,进而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法治力量等对策优化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道德建设 ,必须与法制建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道德建设只有同法制的完善相结合 ,才能得到促进 ;道德建设只有同体制的改革相结合 ,才能得到推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给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观念带来双重影响。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继续下去的大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追溯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无论法家还是儒家,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都有互相配合,综合治理的主张.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法制建设需要道德作为它的精神支柱,道德建设需要法制作为它的权力支柱,二者协调发展,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