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是苏联世界战略形成的主要时期,苏联的世界战略格局大致经历了斯大林的“积极防御”战略(指东西两线的防御,主要是对欧洲的防御)以及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政策”,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美苏争霸的对外战略,同时开始在第三世界积极扩张自已的势力。但是从总体上而言,一直到50年代末,苏联的对外战略基本上没有突破雅尔塔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试论20世纪中东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最初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 ,是因为它处于欧亚非的战略要冲。二战前后 ,地缘政治学由 19世纪末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空权论”发展到“资源论”、“能源论”。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 ,中东在国际舞台上更多的是扮演着能源地缘政治中心的角色。冷战的爆发 ,使西方大国越来越意识到中东能源的重要意义。从单纯的地理空间的占有、控制到对资源、能源的控制 ,美苏在中东展开了全面争霸活动 ,并导致一系列地区霸权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3.
即将逝去的 2 0世纪 ,世界经历了“战争与革命”和“和平与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眺望新世纪的曙光 ,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充满无穷魅力的发展前景。新世纪 ,新的开端 ,新的里程碑 ,也是新的起点。在世纪即将更迭之时 ,重温邓小平同志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论述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观的价值 ,探究并揭示其中的内涵 ,全面正确地认识世界发展的潮流。2 0世纪 80年代 ,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 ,僵持阶段。西欧、日本进一步崛起。面对新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 ,从历史的高度和世界范围的广度 ,深刻分析了当…  相似文献   

4.
艾森豪威尔在位的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外交史及国际关系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美苏两极尖锐对抗的历史条件下,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一方面与苏联进行激烈的争夺,另一方面,受艾森豪威尔经济上保守主义的影响与制约,也与苏联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缓和.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其国内经济的健全发展,为美国与苏联进行长时期的争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1970年代初,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问题成为影响苏埃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由于美苏缓和、苏联与萨达特对在处理阿以争端理念上的分歧等方面的原因,苏联对埃及采取了保守的军事援助措施,并将援助承诺一再搁置,这引起了萨达特对苏联的不满,进而导致了苏埃关系的恶化.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是使苏埃关系走向破裂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苏埃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十月战争后,美国和埃及复交,而苏埃关系逐步走向终结,美国有效地防止了苏联势力在中东的进一步渗透.  相似文献   

6.
美伊战争是 2 1世纪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 ,是军事战与政治战的结合。美国对伊战争的目的是彻底消除被美国严重怀疑为拥有和藏匿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其实质是重组中东格局 ,抓住战略机遇满足帝国扩张的野心。美国“预防性打击”理论的实质是侵略战争 ,不具有合法性 ,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美国意欲在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推行“霸权阴影下的民主化战略” ,是在创造反美的恶魔。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在四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争夺重点在欧洲。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声东击西。”这一科学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美苏争霸的形势和战略,戳穿了苏修所玩弄的阴谋诡计,对世界人民认识美苏争霸的反动本质,加强反对两霸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它们不仅疯狂地争夺正在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8.
中东在历史上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素来招致强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在美苏"冷站"的大背景之下,这种趋势则愈演愈烈,自杜鲁门主义抛出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将中东战略作为其称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针对中东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填补英法遗留下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向中东地区渗透.出兵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最终随着伊拉克七月革命的胜利,阿拉伯国家强烈的抵制.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失败,使得苏联在中东势力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东因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是列强争夺对象。冷战时期,美苏争夺中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美苏对于中东的争夺是两者全球争霸的缩影。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朗核问题成为又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东热点问题。作为一个在中东拥有重要政治经济利益的实体,欧盟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了比二战以来任何时 候都更加积极主动的立场。这种立场,正是后冷战时代欧盟中东战略在中东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对苏政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推行着联苏抗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国民政府的联苏抗日政策是其依靠英美解决中日问题的外交方针与英美远东政策矛盾的产物,它是国民政府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国民政府对苏政策中具有浓厚的“防共”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联苏抗日政策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伊朗北邻苏联 ,南扼波斯湾之咽喉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二战初期 ,它奉行中立政策 ,周旋于英苏和德国之间 ,力图使自己置身于战争之外。但终因在德驻伊人员问题上 ,与同盟国发生龃龉 ,导致盟国出兵伊朗 ,迫使其放弃中立。伊朗最终以特殊的形式 ,参与了这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苏联藉战争之需 ,在伊朗北部构筑势力范围 ,使苏伊关系日趋紧张。战后初期从伊朗撤军问题导致了美苏关系的恶化 ,成为冷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导火线  相似文献   

15.
1947年到1950年美苏两国对犹太人的共同支持,是以色列得以建国并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美苏是战后冷战对抗的主要大国,对犹太人的支持均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美苏支犹排阿的巴勒斯坦分治政策,对美国而言是权宜之计,对苏联则是实用主义外交。两国都是为了排挤英国,且对经历二战浩劫的犹太人抱有同情。  相似文献   

16.
古巴是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自1959年革命胜利至今,却一直遭受美国的封锁与打压,这就使得古巴不得不将对外政策的重点转向苏联。但事实上,在苏联解体之前,古巴与苏联关系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古苏关系的变化发展,并进一步揭示出苏联解体之前古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综观苏联政府在抗战前期积极援华实际过程 ,其积极援华的原因有五 :一是苏联面临着严峻的战争总形势 ;二是远东形势日趋严重 ;三是苏联所面临的国内环境 ;四是以援华为先决条件 ,防止蒋介石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情绪的增长 ;五是以援华抗战为苏日谈判的重要条件 ,迫使日本彻底放弃其“北进”计划。  相似文献   

18.
刘疆 《南都学坛》2003,23(3):13-17
二战结束后 ,美国杜鲁门政府便改变了战时与苏联合作的政策 ,举起反共大旗 ,对苏联进行遏制。然而 ,作为一个实行民选制度的国家 ,在制定如此重大政策时 ,不得不考虑民众的态度和意愿。为此 ,杜鲁门政府利用媒体不断批评、指责苏联 ,极力将苏联刻画为一个“极权主义国家” ,从而迅速转变了苏联在战时给美国民众留下的良好形象 ,为推行“冷战”政策奠定了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以其广袤的国土、丰沛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后盾,秉承石油输出战略,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面向经互会国家和西欧进行能源贸易.能源贸易使苏联这一时期的国内经济得到了有效拉动,赚取了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油气贸易成为苏联重要的对外战略手段,用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日后美苏以及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东政策历经冷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三个分水岭。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除了基本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外,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政党外交理念、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美国与大国的关系、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