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经济之所以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好势头,原因是自90年代初以来无论世界大环境还是国内小环境都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美国经济界人士就此认为,美国经济在90年代取得的惊人成就为美国经济今后永远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打下了基础,甚至有人狂喜地预言:21世纪属于美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一些俄罗斯经济界人士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在21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可能会削弱  相似文献   

2.
美国知识经济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经济正迈进一个新的、以知识创新推动自身进步的时代。不过,美国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化仍处在萌芽阶段,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还未解决。美国经济步入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冷战时代的结束,使人们从意识形态之争以及军事竞争转入到以经济领域的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和贸易竞争上来、这种竞争绝不逊色于军事战争的残酷和手段的残忍,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纷纷采取对策和各种各样的措施,积极投入到这场竞争中来,唯恐被淘汰。就连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也感到了危机。虽然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可以腾出手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和对付贸易摩擦上,但为时已稍嫌过晚。此时,欧共体成长起来了,日本成长起来了,很多国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美国人独霸市场的时代似乎…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9,(4):150-162
后危机时代,外资并购美企股权或控制美国境内生产性资产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经济民族主义在美国投资领域盛行提供了合理性解释。在此影响下,美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呈现出借助并购审查制度限制外资准入、政治力量公然干预个案审查程序及外资安全审查导致"商业问题政治化"等三大趋势。美国政府和国会内的保守势力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频频对中国公司正常的并购业务进行限制和干预,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已成为制约中资企业赴美并购成败的关键变量。从"国际体系内中美实力竞争"和美国"国内政治逻辑下利益博弈"的视角来看,中美实力竞争、经济技术博弈和国内选举利益考量是经济民族主义在美国外资并购审查领域肆虐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5.
苏晓华  丘勇 《探求》2000,(1):33-36
至1999年8月,美国经济自1992年走出衰退以来已经稳定增长了100个月:1998年和高增长的1997年一样,均保持了3.9%的增速,到1999年第二季度仍保持高达2.3%的增长率;通胀率由1992年的2.9%下降为目前的1.6%;失业率由1992年的7.3%下降为目前的 4.2%。于是很多美国学者和政府人士提出“新经济”概念,认为美国经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不再属于传统经济的范畴,而是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新经济”时期,经济周期已经消失,并且这种经济将像永动机一样会永远运…  相似文献   

6.
变化中的美国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东盟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处在调整过程中,由于东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日、中经济地位的迅速提高,美国从其全球政治经济战略利益考虑,日益重视其对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尽管近几年来,由于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和东盟政治经济矛盾也时有激化,但从双方政治、经济利益出发,这种政治经济关系仍将会在波折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的世界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论1945年以后时代的各种确定因素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特别是就两个方面而论:一是美国作为最有效的生产者和最繁荣的国家,它曾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处于统治地位,但是今天,这样的情况已经消失了;二是形成国家间相互关系之基础的美苏全面对抗的“冷战”局面已经化为乌有,的确,苏联已经不复存在。为了认识由此而产生的各种预兆,历史上有三个相关的时代值得予以考虑:1945—1990年美国称霸的时代;1789—1989年自由主义作为资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面向低信用度人群的住宅贷款的偿还拖欠),不仅限于美国国内,而且向世界范围内扩散。这其中最大的理由在于证券化使MBS和CDO等机构债券在全世界被出售。日本的金融机构相对而言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截止到2008年9月为止,日本并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但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混乱,已经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国为例阐述服务部门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生产的影响,服务部门如何成为加深资本主义矛盾的因素等问题.美国经济学者认为,服务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批发和零售贸易、银行、财政和保险业务、不动产服务业、教育、卫生保健、商业上的劳务、私人劳务、修理行业、国家机关业务、家庭佣仆劳务.在科技革命时代,服务部门的经济作用日益加强是资本主义的普遍规律.美国的服务部门发展规模尤其庞大.1976年,它集中了国民经济中66%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过汇率、利率等手段诱导美元贬值、压迫日元升值,不仅减少了美国的外债负担,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使之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而同期的美国经济却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少有的经济状况。近些年美国逐渐将矛头指向中国。继布什政府之后,新一届奥巴马政府也发出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信号。我们应充分吸取日本金融战败的教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坚持以我为主、逐步增加汇率弹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要切实加大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监控,防止"金融战败"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声称“地球的历史……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关键是亚洲的崛起,而亚洲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东亚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在东亚经济的带动下,南亚等国也加速了调整过程。亚洲经济的兴起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文章列举了亚洲在这方面的潜力。最后还深入分析了环太平洋国家、特别是有关大国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所制定的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良好 ,突出表现为 :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以及生产率的显著增长。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检验了以下 4个命题 :1 美国经济的生产率已经加速增长了 ;2 生产率加速的驱动力源自信息技术的进步 ;3 由于生产率增长加快 ,美国经济一方面得以保证更高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又能够维持目前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4 相对先前经济增长较慢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应该实行更宽松的政策。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新经济”中了 ?经济学家何以对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经常被称为“他的时代的生动的象征”或“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所谓“爵士乐时代”指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经济萧条时期的巨变时代。那是一个纵情享乐、经济繁荣和社会变化已经开始的时代。从尸体上爬过进入20年代的青年一代,成了享乐主义者。“这新的一代比过去一代更害怕贫穷,更崇拜成功;他们成年之后发现所有的神灵都归天了,所有的战争都打完了,人的所有信念都动摇了”①,他们决心与大战前一代人的标准决裂。行为放纵和无拘无束成了那一时代的主调。菲茨杰拉德亲身参与…  相似文献   

14.
在亚太地区与新兴大国崛起的经济权力时代,奥巴马政府以经济治国方略观将经济与市场力量置于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地位,调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推动贸易、投资与商业外交,以援助、制裁、伙伴关系等经济工具应对中国崛起、乌克兰危机等对外政策挑战,加强外交能力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战略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发挥政治影响与维护安全利益形成制约的作用。为此,我国应以公私伙伴关系深入推进对外战略转型,推进贸易、投资外交,以经济资源与手段、经济伙伴关系应对安全挑战,加强自身外交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立平 《社会》2009,29(2):1-29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从表面看来,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转不过去而形成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并加速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因此,美国的问题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及其该问题向社会层面的传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顺利转型到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条件;同时进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形成可以隔绝或减缓经济危机向社会层面传导的过滤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实是,不仅美国正在寻求一条经济复兴的道路,而且苏联和中国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当然,每个国家对这一探索过程的提法是不一样的。美国一些激进的经济学家认为需要创立一个新的社会积累结构;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需要打破“铁饭碗”;而苏联人则认为需要更多的公开性和重整经济结构。尽管每个国家经济改革的因果关系明显有别,  相似文献   

17.
莫复溥 《探求》2000,(3):55-56
到2000年2月,美国经济便踏入第9个持续增长的年头,创下了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时间最持久的纪录;而失业率则跌到30年来的新低,贫穷率也达到20年来的新低。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前不久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宣布的。据不完全统计,这9年平均每年增幅都在4%左右。美国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期,有赖于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美国在过去10年中的技术创新有三大特点。 第一,新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据美国政府专利局公布,到1999年12月,美国有史以来的发明…  相似文献   

18.
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的美国以至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内部经济矛盾的尖锐化。同六十年代相比,科技革命对于国家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地减弱,社会生产主要部门发展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加剧了,生产增长进程大为减慢。国民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不变价格计算,比六十年代低1/5,经济总投资几乎下降2/5。这些过程是同美国经济在世界资本主义周期范围内的周期运动的现代特点及后果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由于七十年代中期的战后最大危机的影响所致,这次危机决定了再生产过程此后发展的一系列最重要方面。例如,七十年代下半期又一次出现的周期性高涨为时相当短暂。七十年代末美国经济的许多主导部门,在通货膨胀进一步迅速发展和失业增加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停滞现象。到1980年,美国进入了又一次的经济衰退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动荡的规模和期限通常首先以国民总产值变化的指标来表示,因为动荡不同  相似文献   

19.
美国杂志种类浩繁,各种思潮、各学术流派、各行各业都有一种或数种刊物,据传全国不下20,000余种,真可谓汗牛充栋,包罗万象。美国最大的三家新闻杂志是《时代》《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周它们都对国内、国际、经济、科学、文艺、宗教、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新闻事件进行既全面又扼要的报道。并且都是在星期一出版。其中《时代》历史最悠久,发行量最大。创刊于1923年,  相似文献   

20.
尚铁英 《学术交流》2007,(3):156-158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背景。19世纪后半叶,机械化的迅速扩展,垄断集团的迅速形成,财富的迅速积累,构成了这一时代特点:一个过度和极端的时代,一个衰退和进步的时代,一个贫困和财富炫耀、郁闷和充满希望的时代。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此时写出了大量具有地方色彩,反映美国西部、南部、东部人们生活的小说,广泛地表现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并力图将人们的生活画面真实、清晰、透彻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