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谐世界理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发展战略,有其多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谐世界的构建亦应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从国际行为体的国际合作与自身作为两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是实际存在而又无形的东西,它容易被人忽视,但其作用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心理”思想是普列汉诺夫的重要的理论创见,他把“社会意识”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给予社会心理以应有的理论地位,并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发挥和发展。当前,合理汲取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思想,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怨恨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大众舆论的怨恨式批评、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式仇恨渲染和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怨恨发泄等。社会怨恨的道德心理原因主要是利益情境的畸变导致道德认知梗阻,人际交往焦虑、冷漠与对抗导致道德情感阻滞,生存与实现的双重压力导致道德需要压抑,价值系统的结构性断裂导致道德图式霉变。纾解社会怨恨的道德心理优化途径,既要凸显制度公平正义与培育主体正义美德以强化价值认同,又要塑造现代公民与构建政治文化共识以提升政治认同,还要实现利益格局合理化与利益满足更大化以增强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4.
数字鸿沟现象反映了当代传播技术加剧社会不平等的现实.本文认为,这是过于漠视非大众传播手段的结果.透过传播联结概念,作者提出了通过完善社会传播系统,建立社会联系,实现社会和谐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政党外交是新时期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注入了新内涵。在继续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同时,我国政党外交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以创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中,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国际的关系具有典型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双方克服困难,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走向合作共赢。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动力既来自彼此的利益需求,也与当前国际关系的新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不但促进了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边主义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继续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今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构建和谐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关注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心理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述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事实上,对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在中西文化历史上由来已久.该文首先通过追溯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渊源的论述,进而阐述中西方文化关于和谐观的内涵: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西方文化关于建构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包括身心和谐的建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际和谐的建构思想以及社会和谐的建构思想.  相似文献   

8.
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备件。构建和谐世界的内涵是坚持和平共处,民主公正、共同发展、共同安全、相互包容。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应遵循联合国宪章原则,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合作、文化上互相借鉴、安全上互相信任、环保上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一种群体效应,从众行为对大跃进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大跃进运动中的从众行为较多于各地刮浮夸风、共产风和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导致人们从众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传统的文化心理、群体压力和群体凝聚力以及新闻传播的影响等。大跃进运动中的从众行为具有场景性、互动性、无序性和爆发性等特点。它的意义和作用是正反两方面的: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大干部和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整合了群体行为,为现代化建设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弥补了其它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集体的决策,使大跃进期间出现的左的错误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得不到根本纠正。  相似文献   

11.
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密切关系。特别表现在仁恻和诚信这两个范畴上。仁恻之心的贯彻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诚信之心则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平衡。总之,儒学道德心理观念对理解党中央“八荣八耻”的指示精神,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分析了我国目前出现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运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了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过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中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公平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全面发展,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大学是这个系统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子系统之一,在整个社会系统运行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大学的和谐校园建设与全社会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和谐校园建设又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之间实现合理整合,追求道德价值的和谐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必须不断地建设和谐的道德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即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及个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可以表现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水平、个人行为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等方面),但彼此之间又能够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包括保持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心理学出发,这三方面的工作除了物质、制度和政策层面的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努力能够被个体准确感知和把握.心理学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领域包括对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研究、对个人成长与成功的研究以及对团体动力学的研究.解决和处理好我国心理学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病态社会心理,是指由社会病态文化所引起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在现阶段主要有浮躁心理、冷漠心理、仇富心理、功利心理、逆反心理等。病态社会心理会导致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社会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应采取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社会机制等措施控制病态社会心理的蔓延及影响,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是国际政治历来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各种国际社会和谐的观点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社会和谐问题进行分析概况.最后提出一个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国际和谐社会概念.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建设“和谐校园”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校园应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在差异性中寻找同一性,世界观是人们通过对世界普遍规律认识以达到思想上的普遍性。和谐社会是在保持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不同个体通过世界观修养以寻求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为人们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可能性。在世界观的修养中,要注意区分不同态度的世界观:有忽视个性差异,片面强调同一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专制主义色彩;有忽视同一性,片面强调差异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通常自傲于自身的优越性而排斥他人,却反过来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世界观;也有在承认个性差异基础上寻求同一性的世界观,马克思就是这种世界观,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