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是一种喜钾作物,钾肥的合理施用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山西省大面积推广实施的以增施钾肥为主要内容的“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减少化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促进马铃薯高产、优质、增效开辟了科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各种作物对氮素的形态有一定的选择性。如马铃薯、甘薯等含淀粉较多的作物宜施铵态氮肥,因硫对马铃薯的生长有利,最好选用硫酸铵;水稻宜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氨水、尿素效果为好;甜菜适宜使用硝态氮肥,尤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喜凉爽怕炎热,怕干旱,不耐涝,不耐寒,忌连作,最适宜生长温度15—20℃。种植马铃薯宜选地势稍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一次性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磷酸二铵40公斤,硫酸钾25公斤。适量增施钾肥可增强抗病抗寒能力,提高其淀粉含量,增加产量。马铃薯的产量随着耕作层的加深而提高。深耕,能增强土壤疏松透气性,根块快速膨大。一般应深耕25厘米左右,有条件的可深达30厘米。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甘肃、重庆和广东3省(市)3个山区马铃薯主产县453个马铃薯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山地地区不同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山地地区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较低,若消除技术无效率项,产出仍有31.6%的提升空间;农户马铃薯种植大、中、小三种规模类型中,中等规模农户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小规模次之,大规模最低;土地块均面积、劳动力数量、农户专业化程度、参加合作社以及农户认知水平等因素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土地规模对生产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从政府、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山地地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5.
宁夏平罗县马铃薯优化施肥模型构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磷、钾互作效应与作物优化模型的研究表明:氮磷钾单因子作用对马铃薯产量贡献率大小为:施氮(正效应)〉施磷(负效应)〉施钾(正效应);因子交互项对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P×K(正效应)〉N×K(负效应)〉N×P(正效应);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马铃薯实现最高产量(Y)=2586.151 kg/667时的施肥量:纯N:29.708kg/6672,P2O5:7.515kg/6672,K2O:3.204kg/6672。  相似文献   

6.
我国马铃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和意义,指出品种资源单一,马铃薯生产科技含量低、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设施及设备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机制,马铃薯加工技术水平低、加工业发展明显滞后是中国马铃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马铃薯优良品种的培育与引进,选择合理的生产经营形式,加强生产设施及设备投入,发展优质商品薯和出口创汇基地,加强马铃薯深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等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中亚国家与我国西北地区毗邻,被称为“第二面包”的马铃薯在中亚国家有较大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北地区马铃薯出口中亚国家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西北地区可利用其先天性的地理位置优势、出口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等向中亚国家出口马铃薯产品。除了稳定传统鲜薯产品出口优势之外,西北地区还应通过境外投资、技术援助等方式带动马铃薯加工品、种薯及马铃薯附加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和重要的扶贫增收作物,种植型合作社是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为了研究马铃薯合作社发展状况,探索马铃薯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采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面超越生产函数,对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合作社运行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种植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技术效率提升潜力较大,可控要素:运营时间、专家指导、股份差异程度、自然禀赋、合作社经营范围、管理层是否有激励措施等,对合作社效率损失具有显著的影响。建议通过减少常规投入费用成本以及服务土地面积等方式来改进资源的投入配置,同时有效控制六大要素提升马铃薯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源流》2012,(5):77
马铃薯在栽种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出苗,培育健壮植株,获得高产。整地施基肥。栽植地土壤最好在冬前深耕,春播前耙松整平。或者在土地解冻后,立即进行深耕细耙。基肥要求充分腐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呈现3个方面的特征: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一个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在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对马铃薯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发现种薯市场缺口大、加工产品需求量大、专用薯供不应求。论述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产业技术问题主要在于进一步克服高产稳产和产业链延伸中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践和经验,分析总结了榆林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丘陵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苗进行试验,研究了其提高产量的脱毒技术。  相似文献   

12.
马宏彬 《小康生活》1998,(12):19-19
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广,生育期短,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作物。利用冬闲田园适时多种春马铃薯,既不影响后作,又能提高全年产量,提供淡季新鲜蔬菜,增加经济效益。欲夺春马铃薯高产,必须抓好以下六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采用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的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面积对大规模地块的影响要大于小规模地块,马铃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使大规模地块的技术效率比小规模地块受到更多限制;劳动时间对种植面积的影响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化肥使用量只有在达到最低规模后才开始发挥正向影响。土壤质量、性别和年龄的平方项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教育水平和种植经验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此,提出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效率的建议:一是根据技术水平和要素资源合理选择适当规模的地块进行种植;二是农户应加大对规模较大地块的畜力、劳动时间和化肥的投入,以尽可能提高大规模地块的生产技术效率;三是不断改良地块土壤质量,加强农户的种植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华琼 《小康生活》1999,(9):10-11
根据不同类型麦田,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可确保小麦高产。(一)高产麦田。施肥上,要控氮、增磷、补钾、添微,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亩施优质农家肥5方以上,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增强后劲。氮、磷以1:0.6—0.8为宜,亩施氮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等,是我国和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齐名。近几年虽然我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但仍不适应国内需要。由于马铃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急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价格波动的金融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马铃薯价格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来研究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五种金融化因素都对马铃薯价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马铃薯金融化现象逐渐显现;短期内货币流动性和国际热钱规模冲击对马铃薯价格形成较大的正影响,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国际能源价格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大负影响,汇率变动对马铃薯价格产生较小负影响,中期、长期里国际热钱规模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存在结构性突变;在马铃薯价格波动的三个周期里,货币流动性、汇率变动和国际热钱规模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较稳定,而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能源价格对马铃薯价格的影响表现出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榆林市的优势农作物,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全市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榆林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南题,确立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提出了建设示范基地、推进加工升级、构建营销体系、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山东滕州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对滕州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滕州市马铃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优良种薯的保障、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各主体问的利益分配等.因而,应该通过加强种薯的管理与供应,探索建立马铃薯生产保险体系,建立稳定的马铃薯产业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马铃薯国际贸易是荻取贸易利益、延长产业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和进出口的分析,我国马铃薯国内生产性供给前景较好,马铃薯加工品需求量大导致我国对进口供给依赖较大,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结构呈现低端化特点: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加工品为主,且马铃薯加工品进口呈现贸易赤字.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应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开拓新市场避免贸易风险,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20.
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可采用测定土壤和植株氮素营养的简易快速诊断技术,来确定各期的适宜施氮量。分蘖期以土壤有效氮含量作为施氮量指标,适宜施氮量为土壤有效氮指标(亩产450kg左右,土壤有效氮指标为每亩11kg纯氮)减去分蘖期0—40cm土层内实测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