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妻”葡萄是由日本长野县的山越幸男氏用先锋 X 森田尼杂交育成,1992年经日本农林水产省注册,属四倍体欧美杂交种。(一)特征特性。该品种嫩梢和幼叶绿色,带有浅红色,成龄叶片大而厚,心脏形,5裂,果穗大,平均穗重600克左右,纯黑色,果粒特大,平均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有这么一批人镇日价忧心忡忡、怒目瞳瞳,其出言可谓“不同凡响”。他们说当今“日本危机”本质所在乃是“分不清敌友”。那么,日本的敌人到底是谁呢?中西辉政先生解析如下:“真正意义上的敌人首推北朝鲜,“中国”是日本必须慎重对付且顽强抵抗的更大敌人”,至于美国,“从经济上来讲”是日本的“敌国”。“同时也是日本非常主要的‘朋友’,一个日本必须好好学习的国家”,再者便是“战后日本人的精神这一‘内心敌人’。”这种论调不乏武断、颇为荒谬,但在日本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向来以礼、情,以义对待异国邻邦的中国人民看来应当有所了解,并引起警悟。  相似文献   

3.
神道与日本政治盛晓明日本汉字的“政”一词读作”まつリこと”是由“まつリ”(祭)与“こと”(事)两字组成的,意为“祭事”。后来才引申出“政治”的含义。在日本历史上,“祭”与“政”的确是密不可分的。这里的“祭”是指日本本土的神道祭祀。神道原本是土俗或民俗...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家”文化孕育于本土,在其形成过程中,佛教、儒学逐渐融入日本的“家”中,共同成为“家”文化内容。她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部分。日本民族的“集团主义”、“等级服从意识”、“纵式人际关系”等特殊国民性均可以在“家”文化中寻找到源头。它作为日本国民性的基因,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以相应的形态表现出来。“家”文化也正在走向衰落,日本的传统国民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弱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虽对日本国名多有考察,然其说不一。实际上,日本国名是自日本国家起源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上不同国名之总称;就它的演变历程言,“山岛”是其原始雏形,“邪马台”为最早之日本国名,继而先后更替为“倭”、“大和”、“日本”,此即日本国名演变的历史阶段性;自“山岛”以降,历来的日本国名均可读作ゃまと(YAMATO),就连“日本”亦不例外,此即日本国名读音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中日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因素将对正在走出“失去的十年”阴影的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由来已久。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既在台湾岛内豢养出一批具有浓厚“日本情结”的“台独”分子,也在战后日本国内形成一股具有浓重“台湾情结”的“台湾帮”;二是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事关日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作为谋求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的有效途径和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三是台湾当局设立多个秘密“专案基金”对日本右翼势力进行拉拢。  相似文献   

8.
俞天任 《可乐》2010,(1):72-73
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造成两个误解:其一是“警视厅”是日本的警察总部,其二是日本的警察看起来似乎挺牛。第一,日本的警察总部不是“警视厅”,而是“警察厅”。日本没有全国性的警察组织,警察是归各个地方自治体管的。日本全国分成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两府(大阪府、京都府)43县。北海道的警察叫“北海道警”,大阪府的警察叫“大阪府警”,  相似文献   

9.
日本禁止垄断法对限制竞争行为的宽容,是日本竞争思想中的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因素所致。日本传统的文化认为协调是“美德”,竞争是“恶德”。从悠久的农耕历史中形成的“村落的伦理”,强调对内协调、对外竞争,个体归属于群体。这些思想渗透于现代日本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形成日本特有的“协调竞争”的方式。而日本的竞争政策也正是基于其传统文化和伦理,维持着日本特有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0.
审视井上哲次郎“儒学三部曲”的撰写目的、建构目标与落实之处,可以把握其树立“日本儒学”的问题之所在。第一,井上“日本儒学”的撰写是以所谓的“时代使命”为出发点来进行书写,故而尤为注重时代精神的自我展现,而缺失了哲学式的逻辑起点。第二,井上“日本儒学”建构在面对西方哲学之际,遭遇到无数的“困境”,他却将这一问题转化为以“日本国民”为对象的国民道德论,凸显出明治日本的政治需要。第三,井上树立的“日本儒学”架构最后落实到日本独特的“武士道”,体现为所谓“日本精神”。就此而言,若是站在话语批评视角来探究井上“日本儒学”的撰写、建构与落实,可以说其实质不是为了彰显“儒学”本身,而是以此为媒介来实现“日本精神”的创造,从而体现日本“天皇制国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东亚新秩序”或“大东亚新秩序”不过是日本用以掩盖其称霸亚洲的侵略实质的代名词。它是日本“大陆政策”既定侵略目标中的重要一环。日本在推进“大陆政策”过程中,不断得逞,在实现其第二推进期目标,即吞并“满蒙”后,侵略野心更加膨胀,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时,妄想称霸亚洲。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便提出建立“东亚新秩序”,即确立日本在亚洲的霸主地位的理论,并为此大造舆论。当军国主义势力足以控制日本政局时,此理论进而演变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并付诸实施,其手段则是先外交后军事,但两者均以失败告终。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相似文献   

13.
一、技术与国际活动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和技术据日本通商产业省的调查,日本制造业向海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确保和开辟市场”,其次是“有利于生产”,以及“确保原料、资源”、“致力于经营的多样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自从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问世,特别是他公开表明在理论上赞同法朗士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后,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的说,他的“自叙传”是“个人生活的写照”;有的说,他的小说深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来源于日本的“私小说”;日本汉学家伊藤虎丸先生则认为,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一样地继承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笔者认为,郁达夫创作虽然大都取材于个人经历、身边琐事,但不能说是“个人生活的写照”;他留学日本,在日本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三个半月以后的1932年1月7日,美国政府发表了“不承认主义”。“不承认主义”究竟是不承认,还是承认了日本侵略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学术界对此很有争论,但“不承认主义”是否承认了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这一简单事实,却似乎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承认主义”没有阻挡住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独占,它的失败是否就能证明这只是它对日本的妥协抑或绥靖;“不承认主义”是美国对中日两国的表态,那么,它对中国的意图又是什么?本文试图结合“不承认主义”和美国制订“不承认主义”的过程,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不承认主义”承认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合理性”“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一个阶段,美国事实上默认了日本的行动。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美国逐渐对日不满,但它对日本的不满并不是出于对中国的同情,“不承认主义”并没承认日本的行为是对中国的侵略。  相似文献   

16.
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山东问题,英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既“遏制”又“协调”,改变了在巴黎和会上一味充当日本“帮凶”的错误做法。“遏制”的一面体现在:要求日本向中国归还胶州租借地和铁路;所有日军和日本警察从铁路撤退;胶州租借地国际化;日本同意国库券赎路的方式。“协调”的一面体现在:在铁路人事问题上,要求中方对日本让步。   相似文献   

17.
江户时代的汉诗是日本“汉学”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对这一时期日本汉诗的评价,日本经历了从以中国文学为中心的“和臭”到树立中日相对化的“和习”的评价坐标的变迁.然而“和臭”与“和习”仍旧是以中国/日本或者外部/内部的二元对立为基准的评价方式,而取而代之的突出日本自身优越性的“和秀”观念,不仅意味着日本自身的“文化自觉”,也代表着日本文学中一种新的评价基准的树立.只有重新审视江户时代日本文人创作的汉诗以及当时日本文人的文学评论复现日本文学中中日文化融合的现象,才能理清日本文人对日本汉诗乃至整个汉学的评价观念的历史演变,昭示江户时代日本“汉学”逐渐脱离中国文化影响,走向文化自觉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8.
“普通国家化”是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变化的主题。“普通国家”的深层内核是对“自主性”、“平等化”与“大国化”的追求。这一战略目标与目标实现手段的确定深受对等级制度的追求、集团主义文化意识与危机意识等日本文化特点的影响。对日本“普通国家化”前景的预测必须考虑日本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法西斯主义从本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曾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不同,其表现也有所不同。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亦具有独自的特点。日本法西斯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的结合。“军部势力”是指以参谋本部为首,包括海军军令部、陆军省、海军省、天皇侍从武官、军事参议院等一股军人政治力量。“民间势力”指分散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民间法西斯政治力量。“军部势力”和“民间势力”是日本法西斯力量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在思想上,“民间势力”为法西斯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日本法西斯思想最早出现于民间,形成许多流派。如“国本主义”、“日本主义”、“农本主义”等等。影响最大的是北一辉的“超国家主义”。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美术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狩野派”的纪念性、装饰性绘画艺术,是日本传统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而“浮世绘”艺术的市民个性特征和日本文人画的主观主义特征以及近代日本美术对西洋画的借鉴都是对传统美术的突破。日本美术近代化的最大特点在于传统并没有被轻率地抛弃,而是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创新中形成了自己的“日本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