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究其原因,大豆病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而且人们往往重视防治大豆虫害而勿视大豆病害,防治不力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高度重视大豆病害防治工作,努力减少损失,是大豆生产的当务之急。现将大豆主要病害的症状诊断与防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一大病害,造成油菜倒伏,果荚减少、秕粒增多而减产。有效控制此病危害,是夺取油菜丰产的重要措施。(一)适期防治。油菜抽苔期、蕾期、初花期或盛花期各施以每亩喷药液50公斤作比较,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农民称之为“炸杆”病。在油菜生育后期,茎杆病部炸裂,茎内腐烂空心处有黑色鼠粪状菌核,春风一吹病株倒伏并牵动周围健壮株一起倒伏。油菜菌核病轻则减产1—2成,重则减产4—5成。(一)轮作:油菜菌核病以菌核  相似文献   

4.
油菜连作,一是菌核病易逐年加重而导致减产;二是土壤内钾与硼易缺乏而导致减产。而我站每年冬季办油菜丰产样板,都是在杂交水稻田连年连作油菜的,由于着重抓如下五条,都取得较高产量,我们的方法是:(一)增施钾肥:油菜连作,特别是杂交水稻田连作,土壤内极易缺钾,而油菜缺钾在前期的表现一般不明显,当发现缺钾时,已值油菜的生育后期,无法补救。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研究了油菜主要农业性状与产量间的关联序 ,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户固定观测点2016-2019年15个省1069个油菜种植户2890个样本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蜂农授粉外部性效果对油菜产量的产出弹性和要素贡献率,并分析了其在平原地区和丘陵山区之间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蜂农授粉对油菜年产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样本均值处的产出弹性为0.1362,仅次于土地(0.8613),高于劳动力(-0.0094)、化肥(0.0425)和其他生产投入(0.0757),期间对油菜产量增长贡献为2.8849%;各因素对油菜年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差异较大,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地、其他生产投入、化肥、蜂农授粉、劳动力;蜂农授粉对油菜年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平原县表现出更高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因此,未来应将农业补贴资金适度向蜂业倾斜,加强蜂业知识宣传,引导种植业与养蜂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裂区试验研究了免耕、浅耕和常规翻耕三种耕作法和四种过磷酸钙施用量对稻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法间油菜产量无显著差异,而施磷量间油菜产量差异达极显著,耕作法和施磷量间存在互作关系.在免耕和浅耕条件下施磷的增产效果比常规翻耕条件下要明显得多.  相似文献   

8.
杜远存 《小康生活》1999,(12):11-11
油菜从苗床移栽到大田,有一个明显的返青过程。如果移栽质量差,会造成油菜产量下降。如何缩短移栽油菜的返青期,根据我县多年实践经验。应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油菜秋发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的重大技术改革,要比冬发栽培增产30—40%左右。实践证明,强化“三早”和“四防”的栽培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油菜争秋发、夺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四川、湖北、河南、陕西、上海、江苏6省市油菜示范县689户农户的微观数据,基于超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经营规模农户油菜生产的技术效率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主要生产要素投入对油菜产量增加的效果较明显,其大小顺序为农药投入>化肥投入>种子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样本农户油菜种植平均技术效率为83.99%,仍有16.01%的增产空间;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分布差别较大,总体呈偏态分布;在影响农户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不同规模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家庭受农业技术培训人次、家庭成员是否有人担任村或村以上干部、外出务工人数、农户到最近农产品贸易市场的距离等因素,对小规模农户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大规模农户油菜生产技术效率则对家庭规模、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次及油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油菜苗期的主要害虫是蚜虫和菜青虫(即菜粉蝶的幼虫)。发生期常在播种后到越冬前这段时期。油菜蚜虫一般在菜苗顶或嫩叶背面刺吸汁液,使受害叶变黄卷缩,直至枯萎而死。另外,蚜虫还能传播油菜病毒病,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而菜青虫主要在叶背面吃食叶肉,甚至吃尽整个叶面仅留叶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长城沿线风沙滩区,近年大漠蔬菜发展迅速,其中大田鲜辣椒基地已具4万亩生产规模。沙地辣椒不仅产量高、品质好、产品畅销,椒农效益高,而且沙地辣椒病害少,7年来未发生过病毒病和损失较大的其它病害,椒农不施用农药、连茬种植5年照样高产,显示出了沙地辣椒无公害生产的比较优势。研究总结出沙地辣椒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规程,推广后辣椒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高海拔生态型秋辣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3.
油菜要高产,壮苗是关键。油菜苗的好差,关系到来年油菜籽产量的高低。因此,在油菜苗移栽时应注意莫栽以下七种苗。(一)莫栽雨天苗。下雨时,土壤内渍水闭气,若在雨天移栽油菜,容易造成油菜苗烂根、红叶,并导致僵苗不发和死苗现象。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为  相似文献   

14.
油菜早期的主要虫害是蚜虫,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自锈病以及菌核病。(1)蚜虫:又称“蜜虫”或“和蛎”。蚜虫直接危害油菜叶片、茎株和分枝花序,同时还传播病毒病。常用药剂有40%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50%敌敌畏,50%甲胺磷,50%水氨硫磷,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其对国内油料、粮食等产业的全面影响仍处于未知状态。运用联立方程组研究了大豆进口对中国大豆、油菜和南方水稻种植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国内相关作物对大豆进口产生的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进口严重冲击了中国大豆与油菜产业的发展,但对南方水稻种植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大豆和油菜产量的下降又促进了大豆的快速进口,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控制大豆进口数量,推广健康油菜种植,发展家庭农场,补贴生态农业等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与几个主要产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含油量与各性状间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 :角粒数 >倒伏率 >千粒重 >产量 >主花序不实率 >角果数。据关联分析原则 ,以角粒数、成熟期倒伏度、千粒重与含油量关系较为密切 ,在油菜育种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对绵阳市稻田 7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能量转换效益和养分平衡效益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7种种植方式中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至今为主要的种植方式 ,综合效益较好 ;小麦 (油菜、大麦 )—中稻—蔬菜这一新型种植方式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一)、松土除杂草。油菜返青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同时清除田间杂草、枯叶、病叶、老黄叶,以利通风透光,调整田间湿度,减少菌源,防病保花。(二)、清沟理墒。春季雨水偏多时,土壤含水量过高会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引起油菜落花和和感染病害。要及时疏通“三沟”,保证沟渠畅通,雨止田干。(三)、  相似文献   

19.
晚稻齐穗后,一些农民认为产量已定局,就放松晚稻后期管理,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晚稻齐穗期干物质的积累仅完成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在齐穗后完成的。有的年份晚稻前期长相很好,由于灌浆期气象条件差,加上病害流行,品质变差,产量下降;也有的年份虽然前期长相一般,但灌浆期气象条件优越,病害防治好,生产管理得当,仍能获得高产,所以,晚稻的灌浆  相似文献   

20.
油菜品种区试单一性状非平衡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分析原理 ,对 1 996年和 1 997年的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的产量结果 (非平衡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油菜产量的随机效应方差分量中 ,年份—试点互作方差分量最大 ,表明 9个试点的产量表现在1 996年和 1 997年很不一致。多重比较分析表明 ,绵阳 92 -4 592和 94 0 7N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这与线性对比分析结果相似。据回归参数和置信区间判断 94杂 -4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