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的资本主义与文化──对韩国与台湾不同的企业结构的分析尹保云一.资本主义精神在战后向东亚的转移从总体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时代没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提供充分的条件,资本主义不仅在非西方国家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西方国家也处于R趋衰落之...  相似文献   

2.
王一超 《经营管理者》2013,(24):112-112
在启蒙运动与大航海时代结束以后,当今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纷纷走上了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东方文明在与西方文明交汇之时遭到了致命的颠覆,西方的强势感与东方的危机感此消彼长,本可以独立发展的文明就此打断。伴随着西方世界一个世纪的寻金热、对外掠夺、殖民贸易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宗主国和以东方、非洲国家为主的殖民的国家因千丝万缕的关系,被统辖在这一张大网中。如果说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特质是一种文化建构,那么文化作为行为秩序的载体,也作为影响中枢,是人创的一种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必将是人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出现了六次并购浪潮,其中以网络经济为平台的第六次并购浪潮已初见端倪。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是有企业的并购行为就难免会有并购的财务风险,本文拟通过几个并购案例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4.
这次我有幸随湖北省警察教育培训团赴法国培训并先后对其周边九个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虽说时间不长,走马观花,但百闻不如一见,的确眼界大开.种种迹象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将成为直接影响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复兴的重要参数和变量。如何对待今天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磨合、如何真正走出我们自己曾经圈定的社会主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的狭隘思维方式,用全球化的跟光,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与世界发展接轨,我们还必须真正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坦率地面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之所以在100年前发生,既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也有耐人寻味的偶然性。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那个时代的世界大势,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国也被这一大势和潮流所裹挟,部分被动、部分主动地蹒跚前行着。这就是中国走向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席卷西方国家,其中尤其以设立执行机构这一重大变革对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而且极可能是世界资本主义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世纪。由于冷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新威慑”表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也由于全球经济暴露出许多新的矛盾,自然牵动了人们对21世纪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关注;自然牵动了人们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种种剖析的关注。这个栏目发表的几篇短文,目的在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并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此中的观点是讨论性的,只要是能使我们的思考在阅读后产生一种新的深入,这些短文的作者,将会感到欣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这里提出一个思考的框架:1、核威慑战略地位有哪些变化;2、资本主义强国政府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增多了,但对军事手段的选择会继续增多吗?3、西方列强通过民——军一体化只会降低军备成本,社会主义国家应选择怎样的军备战略与策略;4、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已经开始突出了,这种安全在全球经济中能摆脱大国的危机转嫁而获得一种保障?5、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有哪些至今仍具有十分活跃的生命力,有哪些确是需要予以重新分析;6、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吗?它应有怎样的当代形态;7、科技发展是支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加速了它的衰落?8、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的极限是什么?9、第三条道路走得通吗?它仅仅是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一种产物吗?10、西方民主的症结在哪里?西方民主的虚伪性为什么会在国际事务中显得如此赤裸裸?11、‘人权高于国权”为什么会在西方媒体和知识界中获得如此高的支持率?人权战场的对峙会对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起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MBO(管理者收购)发展的历史 MBO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它是在传统并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南半球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发展中国家,故又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都位于北半球,故称之为北方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4个发达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北方国家”在外延上与“西方国家”是一致的,都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西方国家”一词更常用,这大多是由于二战后东西方长期对峙的缘故。“东”与“西”相对,多用在政治领域;“南”与“北”相对,多  相似文献   

10.
"不和谐"的反思: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观产生的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出现 企业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位与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兴起紧密相连.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它的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也有它的伦理基石.  相似文献   

11.
一.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是有区别又有共性的。  相似文献   

12.
二次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措施的改善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如何正确认识、深刻剖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并揭示其另一侧面——社会问题,给自由化的鼓吹者极力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谬论予以揭露和回击,是人们较为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控,它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凭借其所掌握的各种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干预和影响行为的总和。(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的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是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不足,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侧重于扩大或刺激有效需求,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绝对必需的市场条件,使得包含着“m”的大量商品能够完成从“W”到“G”的“惊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2006年—2011年间78篇西方一流学术期刊上有关企业并购的论文和当今中国十个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公开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对所得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比较西方理论与中国企业对并购动机认识的异同.研究发现:虽然二者都着重从资源基础理论考虑企业并购的动机,但西方理论强调有效利用企业的管理能力、经验和品牌资产等无形资源,而中国企业强调获取外部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等资源;行业冲击理论对中国企业并购动机的解释度高于西方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对西方理论的解释度高于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逐渐为众多企业所关注和采用。然而,企业并购只是搞活企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企业并购本身只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重新布局,一种优化组合,但企业经营的好坏不是通过并购就能迎刃而解的。即使业已取得对目标企业的合法控制权,也只能说明兼并程序在法律上的形式终结,并不意味着兼并活动的成功。为了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并购完成以后,必须立即适时变革,迅速让全体员工对目标企业进行一体化整合,达到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联动合拍。并购企业…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主党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在野党或反对党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民主党派与西方国家在野党、反对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半殖民  相似文献   

17.
洛克在《政府论》(下篇)一书通过探讨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有限政府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和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组建与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洛克在《政府论》(下篇)一书通过探讨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系统地阐述了有限政府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和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组建与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20.
1929年9、10月间,一场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大批工厂倒闭,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失业,经济一片萧条,在西方一些国家中,长达几十公里的工厂区都成了机器“墓地”。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