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关联特征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国经济增加值的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利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运用投入产出的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计算出我国42个部门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对其产业关联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应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与2002年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第二、第三产业某个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我国经济发展对其的需求程度进行判断,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问题,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下,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要素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扩张的经济增长以粗放式地消耗要素和资源为代价,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论文借鉴文[1,2,3]将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对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论文试图通过研究甘肃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分析,为我省产业结构变迁提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变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不过区域经济之间往往存在空间相关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空间相关因素,构建产业结构变量的协同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较为显著的外溢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分析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单位结构变迁,以及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等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全市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外来人口结构调整并举等建议,从而最终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金融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以厦门为例,以银行信贷规模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银行信贷及其产业投向的变动对于厦门市经济发展与结构变迁的影响,从而洞察金融结构转换对厦门市经济发展与结构变迁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济理论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要求三次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实证通过推导产业均衡条件得出产业偏离度的概念,找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转型期背景下,通过建立VECM模型来研究陕西经济增长与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陕西产业结构演变带有明显转型期特征,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演变几乎不产生影响,在经济转型期,外生的产业结构与市场化改革的冲突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内在原因;经济转型期产业、就业结构的演变对经济增长分别呈现“负效应”和“正效应”,但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从VECM模型的短期动态部分看,产业结构成为就业结构改善的显著障碍,产业结构的所有制性质及重型化特征,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江苏三次产业GDP、劳动力结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八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江苏产业结构的历史变迁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青海经济结构调整现状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组成状况,即各产业构成及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与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又与经济发展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和联系,经济总量增加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紧密联系和互为因果的。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条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是国民经济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12.
于良  张悠 《统计与决策》2013,(6):140-142
文章针对山东省枣庄市面临的城市煤炭资源枯竭的实际问题,通过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SSM)分别了分析枣庄市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结构,发现枣庄市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失衡,现有主导产业经济产值逐年萎缩,续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和效益,经济发展后劲乏力等问题.在比较分析枣庄市各产业经济效益和第二产业各行业发展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寻找接续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一产业特色发展,加速第二产业转型发展,保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经济贡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1999-2015年我国三大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数据,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三大林区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三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对各大林区林业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以及区域竞争力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各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若干措施,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含及分析的基本指标(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含及层次划分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经济系统内部各产业及这些产业中各种类别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组合方式和量的结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整个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层次,即农村一、二、三...  相似文献   

15.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分析发现,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是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1.从产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经济改革25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变动较以往有所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但是,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较多,产业结构水平低,在农产品中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显示西部地区农牧业经济特色明显;第二产业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占三次产业从业…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具有强相关性,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推动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变化率。从而,产业结构合理性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上。所以,  相似文献   

17.
涂妍 《统计与决策》2005,(14):70-73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泰安市经济以年均高于12%的速度增长。在这个过程中,除自然和基础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投入要素。本文拟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和投入要素共同作用下各因素对我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产业结构状况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配第一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利用不同方法得到了相同的关于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经济学理论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研究经济增长不能不研究产业结构的演进。就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