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德川幕府孕育明治维新的母胎,就是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封建制度。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日本受了很大的影响,可是,如果日本社会的本身,沒有经过德川幕府的阶段,叫明治维新的运动是不会产生的。因此之故,我们在讲述明治维新之前,应该先明白什么叫做「德川幕府」。所谓德川幕府,就是十六世纪时,日本的武人支配全国的中央机关。在一六○○年,德川家康将他的反  相似文献   

2.
一伊藤维桢,①字源佐,号仁斋,又称古义堂。生于宽永四年(公元1627年),卒于宝永二年(公元1703年),终年七十九岁。日本国德川时代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占统洽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封建地主的思想。德川幕府崇奉“圣道”,独尊儒术,以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官方的御用哲学。朱熹的“理学”在德川幕府政权的庇护下,风行全国,定于一尊。程朱“理学”就是当时的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习程朱“理学”蔚然成风。伊藤仁斋早年学习程朱“理学”,受客观唯心主义的熏陶。在他的早年著作里,宣  相似文献   

3.
朱子学传入日本早期主要依附于佛禅思想之下,影响不大。其后受到德川政权的庇护脱离佛教并日渐兴盛,成为占据支配地位的思想学说,对日本政治、教育、社会风俗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江户时期朱子学兴盛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适应了破除二元政治形态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其实用性价值思想体系适应了德川幕府政权统治的需求;三是德川幕府的禁教、锁国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儒学发展到江户时代,迎来了它的全盛,儒学各派相继诞生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德川幕府的推崇下,朱子学被推为官学,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给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使儒学走上了日本化并且给日本以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朱子学本身强调的纲常伦理观念大义名分思想忠孝仁义等主张符合封建的幕府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以及佛教自身的弱点所致;另一方面也和藤原惺窝及其门徒等人对日本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日本明治维新前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人资本的出现及扩充是其重要的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德川幕府末期商人资本的扩充对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敏 《人力资本》2008,(8):92-92
德川家康,这个日本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日本人称为第一忍者。他以其独特的“忍道”开创了德川幕府,奠定了日本江户时代三百年的基业。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回答说:“那我就等到它啼为止。”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前统治日本的政权,乃是素有“密探政府”之称的德川幕府。当时,探子们活动在日本的各个角落,刺探人们哪怕是最私密的行为,使时人疑神疑鬼,相互提防,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和谐关系,也阻碍了人性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幕府的由来与衰败江鸟公元1868年元月,在日本京都西南郊的鸟羽和伏见两地,一场日本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血战,正残酷地进行着。因为这一年是农历戊辰年,故日本史上称“戊辰战争”。在鸟羽、伏见地区激战了三天,天皇政府以五千人的兵力打击一万五千人的德川幕府军...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性质研究述评李克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亚洲一个封建国家发生的一场社会经济变改运动。在这场巨大的变改浪潮中,日本人民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抗拒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胜利地取得了民族独立,迅猛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人们曾把它誉为"东方...  相似文献   

10.
1853年,美国海军司令佩里率舰队扣关日本,迫使日本仓皇开国并签订条约,结束了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通 过对“黑船来航”事件始末、幕府朝廷和有志大名对来航预告情报的动向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日本开国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 性。其主要原因在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外扩张,日本被卷入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可避 免;日本幕藩体制的松散性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升级影响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面对外来势力日本早有危机意识, “黑船来航”之前具有开国倾向性的言论也已萌芽;日本“边缘”性的传统文化利于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尤其对西方文化思想的 吸收使得日本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思与觉醒,催生了冲破封建牢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落后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才能实现赶超,但这可能会触动既得利益,特别是当权者可能担心成为政治失势者(political loser)而竭力阻扰。为何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日本呢?首先评论了已有解释的不足,然后从政治失势者的角度考察中日政治结构的差异。两国的政治失势者皆为中央政府,即中国的满清朝廷与日本的德川幕府。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中国的官僚社会中,由科举产生的地方官僚基本上为满清朝廷所控制;而在日本的封建社会中,世袭的大名藩主拥有制衡德川幕府的实力。因此,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失势者在日本很快被推翻,在中国却得以延续。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日发展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2.
<正> 中下级武士是中世纪日本社会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阶层,是幕府政权的支柱。在幕末国家和民族双重危机之下,他们毅然决定走上革命道路,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不到半个世纪,日本已同美国一样,显示出西欧类型的、经济上的(资本主义高度的特别迅速的发展),政治上的(代议制度),文化上的和民族上的”“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基本特征”并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本文就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中的地位及作用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面临着困难的选择。一方面 ,幕府为了保证其封建经济的再生产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恪守“祖法” ,坚持攘夷 ;另一方面 ,当欧美列强凭借发达的交通工具进逼日本的时候 ,幕府缺乏迎击外敌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 ,而祖法又要求攘夷。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幕府被迫开国 ,加入西方条约体系。而开国带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又激起了以“尊王攘夷”为表现形式的国家民族主义观念的勃兴 ,变革幕藩体制作为一个历史方向被提了出来。当攘夷的妄想被西方的炮舰彻底击碎以后 ,攘夷不再是目的 ,而成为尊王攘夷论者推翻幕府统治、推进日本近代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运动发端于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在明治初期随着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运动中达到鼎盛.这一思想运动举起国家主义政治观、功利主义道德观和脱亚入欧文明进化观的旗帜,为日本近代化起到了鸣锣开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建构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秩序与法律秩序 ,是日本迈向现代化制度的起点 ,而德川时代的商业伦理思想则是日本走向现代化的精神起点 ,它在意识形态的深处革新了日本人的商业、职业价值观 ,打造出日本人的商业伦理道德和敬业精神 ,为日本资本主义自由、迅速地发展 ,提供了社会伦理秩序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江户初期禅僧藤原惺窝及其弟子林罗山藉"朱子学"排挤佛教,强化神道的主体地位,沦儒学为神道之附庸;与此同时,他们又受幕府之诱,委身于政治,成为德川幕府的御用学者。"朱子学"所扮演的这一角色,既彰显了日本对朱子学的双重利用性征,也反映出了日本"实用主义"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7.
一贝原益轩生活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当时德川幕府的统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的阶级矛盾比较缓和,农民和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暂时的缓和下来了,因此从正保元年到正德五年即从公元1644年至1715年,农民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剥削的暴动很少发生。“人们一向认为正保以后五十年是德川时代的最太平时期,是文化繁荣,武士文明极盛的时期,从农民起义很少这一点来看,也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正确的。”①贝原益轩的哥哥在歌颂当代时也说:“当今之太平盛世,恐为后世所罕有,……故生当今盛世,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和幕府统治者一系列对外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的口号下,一八六八年发生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地主资本阶级政权,统一了国家,并效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距今四百多年前,有个叫德川家康的人取得了日本的天下,并在江户即今天的东京建立了管理全国的幕府政权。这个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江户时代的历史阶段,延续了近三百年,其时代特点,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环境。在这一时期,原本肩负战斗任务的武士们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取而代之的,是治理国家、经营领内的责能。而责能的改变,又促使他们开始学习中国古典。被日本人称为"儒教"的儒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当时日本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的。当时的幕  相似文献   

20.
日本德川幕府奖励办学,客观上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以培养商业精英为目标的“怀德书院”诞生。它具有灵活自由的教育形式,积极接受和传播西方先进文化,制定一系列教育管理的规章与制度等特点,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有志之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