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从敦煌服饰管窥唐代文化王仲纯以莫高窟为主的敦煌文化宝库中的壁画、雕塑、遗书、帛画、出土文物等载有大量的服饰形象资料、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其中唐代资料尤为丰富。敦煌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213个是唐窟,3390身塑像中670身是唐代塑像、此外还有45... 相似文献
4.
从唐代的判集看唐代对法律的适用董念清敦煌遗书P.3813号是一卷唐代官文书的集录,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后为伯希和掠走,现藏性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该卷文书首尾皆残,存九纸二百零一行,每整行字数在二十五至三十六之间。卷背所抄勺《晋书载记》。据笔者所知,日本... 相似文献
5.
渤海王国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从此该政权“去靺鞨号,专称渤海”①。大祚荣死,子武艺继位,“大开宇境”,到宣王仁秀时进一步扩大地盘,成为雄踞东北地区的强大政权。渤海诸王一再“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②。因而在唐文明影响下,渤海政权成为当时祖国边疆地区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王国,史称“海东文化”。本文仅就渤海的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渤海的文字 要探讨渤海的文学艺术,首先必然要涉及到作为文…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有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一个疆域辽阔、空前强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交通四通八达。据史书记载,宽阔的驿道,以长安为中心,通向全国各地。通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外国的交通也很发达,主要干线多达七条。本文主要论述通往渤海地区的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在渤日往来过程中,日本不断开展对渤海致送礼物活动。这种致送礼仪活动是日本与渤海邦交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好交往关系,而且推动了两国官方贸易的开展,实现了贸易互补,促进了渤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文献看渤海国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渤海国的族属问题,当前中外史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建立渤海国的民族和渤海国的主体是靺鞨人;也有人主张是高勾丽人。虽然渤海史的资料比较少,但是我们依据现有的中外古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加以综合比较,还是可以得出有充分根据的结论来。 渤海国的族属,中外的古代文献本来有明确的记载。渤海同时代人杜佑在《通典》中,就有如下记载: “高宗平高丽、百济,得海东数千里。旋为新罗、靺鞨所侵,失之。”① “李 伐高丽……其后,余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旧国国土,尽入于靺鞨。高氏君长递绝。”② 这两条材料中的靺鞨就是渤海。《… 相似文献
9.
唐代渤海王国是否铸造过和使用过货币,迄今为止,一直是渤海历史、特别是渤海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由于在今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滨海地区的渤海遗址、城址和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过渤海人所铸造的货币,所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国内外也有些治史者提出另外的看法,如《朝鲜全史》卷五的《渤海商业》部分就谓:“渤海商品流通领域中主要通用的货币是粟、布等现物货币,还可能使用过货币”;我国延边大学的力学凤同志在《渤海以中京显德府为王都时期的商业试探》一文中,则明确认为“渤海使用过货币”,只是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尚未来得及作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论证。本文拟在方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和讨论,使这一历史之谜尽快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0.
唐代虽“钱帛兼行”,但钱、帛在执行货币职能时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价值尺度方面,最终发挥价值尺度的是“钱”;在流通领域,表现为钱帛两级体制;在贮藏职能方面,承担贮藏职能的主要是钱,绢帛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作为支付手段,绢帛主要作大数额的货币表示,铜钱则被挤到小额贸易领域;在国际贸易方面,承担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钱,而且银的地位显著。绢帛在国际贸易中不再是货币,而是重要的商品。 相似文献
11.
从唐代小说看士人科举的苦难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唐代小说的重要主题,很多作品生动地反映了士人参加科举、追求功名的苦难历程。主要包括寒窗苦读的煎熬、赴京赶考的艰险、干谒求人的尴尬以及科考落第后落魄等。这些都深刻、形象地描绘了士人在科举中所遭受的身心痛苦,艺术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对全面了解唐代士人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河西地区的历史以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起事为界点,可以分成前、中、后三个时期,相应地探讨唐代河西地区的贷币流通情况,也只有分成三个阶段才能说得明白。本文主要依靠敦煌文书的有关资料,对唐代河西地区的贷币流通情况作些探讨。 一、唐代初期的河西货币流通 唐初,随着西秦霸王薛仁杲(据金城)、大凉皇帝李轨(据武威)的被铲除,河西五郡的政治、经济便纳入了唐王朝的一统版籍,从此,河西地区的货币流通也就走上了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轨道。 相似文献
13.
边塞闺怨诗是唐代边塞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类以描写征妇怨情愁思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可以窥见唐代征妇为战争而承受的生活重压,因战争而起的复杂心绪,它是了解边塞与征夫、了解征妇心理与情感的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14.
唐代女性服饰是中国服饰舞台上最绚丽的篇章,在中国服饰美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美感特征。它的款式由遮蔽趋于暴露,图案由简单趋于复杂,色彩由简朴趋于奢华。其中表现的审美情趣,积淀着唐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从女性服饰的变化可以看出唐人的审美风格特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4,(0)
从公主婚嫁视角考察唐代皇室与士族的博弈,主要表现为基于士族的礼法、门第观念,唐代士族始终不愿娶公主,而唐代皇室对嫁公主与士族的态度则有一个从打压到接受、靠拢,乃至迎合其娶妇标准的复杂转变过程。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从情理上明确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这一现象的存在,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唐代士族不愿娶公主的主要原因不是反对公主本身,而是许多唐代公主不遵守礼法,她们的违法乱纪容易招致家族祸端。第二部分说明了唐前期利用三次修谱对旧士族进行打压的过程及其结果,通过若干史例考察了李唐皇室主动与士族联姻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存唐代敦煌户籍残卷中大量出现“自田”字样,一般见于均田户已授田登录的地段方位四至。那么,“自田”与唐代的永业田、口分田有什么区别?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土地?多年来,中外学者曾进行过各种分析:1.认为唐代均田制度严谨,不可能大量存在籍外私田,户籍中的“自田”之所以找不到相对应的记载,不过是因为看到的是残卷而已,因此说“自田”就是指均田内的永业、口分田;2.承认唐代均田制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籍外土地,认为户籍中的“自田”有的就是反映着这种已授田外的私有地,但同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