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曦  严红  成卓 《天府新论》2012,(2):64-70
广泛存在的制度与机制缺陷及若干消极影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争取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应,必须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发展机制。制度与机制设计的战略重点是建设法律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规范政策体系、改革资源体制和加强监督评估,通过全新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真正确立科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管理协调机制、政策传递机制、要素整合机制、生态保护机制和社会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2.
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东西部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次生农地制度安排,其根源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外[1],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博弈论论述非正式制度与经济绩效间关系的基础上,诠释了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对现有农地制度差异的解释。结论指出推动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改革是西部农地制度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0,(5):10-13,46
制度创新具有一次性性质.制度不是生产力要素。无论是制度,还是制度创新均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为现实、并将为历史证明是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4.
制度建设、制度创新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建立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如何科学地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制度方面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的基本概念、制度的本质和特点、制度的分类、制度构成要素、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政策与制度的关系等等;而制度规范体系的完整构筑,包含了制度体系的基本结构、制度体系结构内容、制度体系的内部逻辑关系等若干关系的建立与安排;制度的科学制定应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制度的制定中要坚持一定的制定原则。要充分考虑假设、博弈、预期等若干因素;除此之外,制度的制定要运用科学的制定模式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耕地流转的内在机理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引发农民职业分化;农民职业分化引发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潜在耕地流转市场向现实耕地流转市场转化的重要条件。耕地流转的制度缺憾在于:耕地产权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供给;农业财政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及农民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完善阻碍耕地有效需求;耕地交易市场制度及相关非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既阻碍耕地有效供给也阻碍耕地有效需求。实现耕地有效流转的路径在于相关制度安排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总体较低的局面尚没有得到彻底扭转.自然环境、国家发展政策和制度安排、文化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国平 《理论界》2007,(8):11-13
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非正式制度的差异是导致制度实施差异进而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不同的区域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容程度、市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环境、法律意识和政府诚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现实,加强制度创新,尤其是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典型的政治行为,必然受到国家相关制度的约束.制度供给是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策制定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政治生活中的公民参与,在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方面已经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但也存在着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效率不高的问题.回应公民的参与需求,扩大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就必须加快制度供给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内容包括:延长产业链,强化农业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政府性安排与自愿安排相结合;组织创新。其完善是在坚持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制订产业组织和结构政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方式,其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加以考察。当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需求源于固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社会中新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就产生了打破原有制度均衡,实现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些潜在收益。而法律秩序和政府态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原有制度安排、以及国际社会因素的存在则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加入WTO后的中国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应正视中国当前实际状况 ,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注重法律、政治、社会现实、价值各方面的客观需要 ,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在借鉴别国和其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 ,从有关制度的创新方面下功夫 ,以期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出发点,揭示了企业财产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向混合所有制演变的客观规律性。以公司制度为载体的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的现代资本组织形式,是财产组织形式符合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权制度表现。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和实行公司制度,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现实条件。混合所有制作为微观经济制度具有多方面优势。在产权制度方面为现代公司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产权条件;在经营制度方面为现代企业奠定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实基础;在分配制度方面为现代企业的利润分享提供了制度保证。混合所有制比单一所有制具有更高的制度效率,可以通过博弈模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有其特殊背景,对此不应作绝对化的理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要以制度为中介;制度创新在当今社会演进中越来越成为关键变量;制度创新是我国深化改革面临的最大课题:制度创新在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因此,可以提出“制度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模仿创新,自下而上的自发创新,以及转变观念三个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问题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但在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处于"灰色地带".论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出发,从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组织制度体系、转化机制、障碍与原因、制度创新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向政策转化的系统化研究纲领,分析了每一部分内容的研究思路与主要论题,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假设性观点.  相似文献   

15.
努力促进社会科学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社会科学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要有三个基本途径制度创新、科学决策、提高人的素质;要促进我国的社会科学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必须创新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制度,这主要包括社科研究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制度,社科成果、社科人才的应用管理制度,社科职称评聘制度,社科成果评价奖励制度。  相似文献   

16.
姜国强 《社会科学家》2012,(5):43-45,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但是现有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政府与市场的扭曲关系、落后的产权制度等都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障碍。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国家的政策倾斜和物质投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对东、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并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开发区“马太效应”现象.根据制度创新理论进一步分析,导致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太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度创新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即开发区各个主体出于不同的利益选择未能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8.
低代价西部大开发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当把实施低代价的开发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西部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带来的开发代价是由于制度的不合理性而引起的,为了谋求低代价的西部大开发,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同时要选择体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一体化、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一体化的经济开发模式,并加强相应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种已有制度演变理论(通常被不够周延地称为"制度变迁理论")都不尽如人意,就需提出新的解释。制度作为组织制定的规则,会有增减和变迁这两种演变形式。制度既然是组织制定的,其变更也只能出自组织而非其他任何东西。组织制定和变更制度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因组织中的制度安排者存在多种类型,使制定、变更制度的目的变得不一定是组织本身的目的,而是制度安排者自己的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者,均会在四个节点变更制度。同时,制度也会在变换制度安排者之后发生变化。因此,所有制度变更都是因为制度安排者要变。虽有五种外部因素会对制度安排者的制度意图产生影响,但都起不了决定作用。既有制度究竟能不能变,尤其是究竟何时变和怎么变,最终还是得由制度安排者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一、充分发挥年鉴的“政策顾问”作用 我国西部有土地、能源和矿物原料三大优势。这三大优势资源是一切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是一切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所必要的,但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们不能流动,不能单独形成有效的生产力,而只有通过吸引能够流动的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并与之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有效的生产力。西部大开发需要东部的积极参与,这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东西部合作的前提是了解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