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类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文化共性是文化交往和传播的基础.中华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首先是能够被双方认可的“共有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寻求中阿文化共性的前提下,促进中华文化走向阿拉伯世界,实现两大文明间的交往和共赢. 相似文献
3.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形成"官民并举"的一种基本交往态势,在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方式,并呈现出不同交往内涵与特征;伊斯兰文明面临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1."9·11"事件使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受连坐而声名狼藉,伊斯兰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2.美国借"大中东民主改造"之名进行的文化改造,加重了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的程度,伊斯兰文明面临如何与怎样融入全球化的现实困境、3.目前发生的这场内生型的阿拉伯民主运动,实为阿拉伯民族从清真寺走向广场来集体表达民主诉求之举,凸显出伊斯兰文明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自觉意识;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文明交往,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认知、增进理解与沟通,警惕并应对美国互联网外交带来的新挑战,将宗教交流作为深化中阿文明交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公元7世纪到13世纪,中阿两大文明同处于世界文明的顶端.在长达数百年间,中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频繁交往,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两大不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唐宋时期中阿文明的交往,不仅在中阿关系史和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当代价值.这种交往对今天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都有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元7世纪到13世纪,中阿两大文明同处于世界文明的顶端。在长达数百年间,中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频繁交往,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两大不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唐宋时期中阿文明的交往,不仅在中阿关系史和人类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当代价值。这种交往对今天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都有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8.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9.
10.
11.
中阿人民相隔千山万水,但中阿人民的友好关系却源远流长。这两个民族历史上都曾为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明,现在又同属第三世界,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中阿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正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阿拉伯人经常提到的关于中国的名言,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所说的千古流传的佳句:“要探求知识,哪怕它远在中国。”阿拉伯人一直把这句话视作“圣训”。我曾到过阿 相似文献
12.
13.
《阿拉伯世界》1994,(2)
唐代,封建经济繁荣,物质财富远胜前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相当发达.大船长达20丈,可载六七百人,完全具备远洋航行条件.依靠这样的物质基础,适应现实的要求,唐王朝奉行了很有远见的开放政策,发展了和阿拉伯及其他亚非国家的经济关系,社会生产进一步上升.史籍记载,唐朝与大小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东起日本,西到阿拉伯和拂森(东罗马),都有唐人足迹.长安城居住着成千上万的胡客,其中有不少阿拉伯人.西安唐墓曾出土3枚阿拉伯金币,建造年代分别为702、718和746年,时值阿拉伯帝国倭马亚朝时期.阿拉伯帝国把中亚、西亚、北非和西班牙连成整体,形成统一的经济区.帝国农工商业兴旺.水陆交通发达.巴格达城世界闻名,各国商旅荟萃.阿拉伯的统治者同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唐王朝建立了密切的经济关系.唐朝政府维护西城通道,命侯君集破高昌,阿史那杜尔平龟兹,犁庭扫穴,丝路畅通.从阿拉伯经撤马尔罕到中国内地的商使,往来不绝.唐三彩中中亚种的双峰驼和阿拉伯种的单峰驼,或昂首嘶鸣,或伏卧在地,或驮丝绸,或载乐队,生动地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 相似文献
14.
《阿拉伯世界》1994,(2)
元代中西交通特别发达,国际交往十分广泛.异域文化和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互相接触、融汇,体现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发展尤为引入注目,开创了继唐宋之后中阿文化交流的又一个新纪元.元代统治者随着疆域的拓展,交通大开,为巩固政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各种异域文化.其中阿拉伯科学技术的引进并为我所用,在元代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元代对阿拉伯科学的吸收,除借助于唐宋以来移居中国的穆斯林侨民之外,更多地来自元代统治者鉴发东来的大批入驻中原的西域回回人,同时波斯语,阿拉伯语的传授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元代中阿科技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天文元初对回回天文非常重视,忽必烈登位前,回回天文学家波斯人扎马刺丁因精于历算,应召入华.忽必烈即位后,在1263年任命拂(今叙利亚)人爱薛专 相似文献
15.
中阿友好合作泽及双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阿关系发展速度加快,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述双边关系的发展:政治上双方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经济上进一步合作,互利共赢;文化上相互交流绵延不断。总之,中阿关系的发展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需要。随着双方各方面交往的不断增长,双方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全面发展中阿关系和深化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建立的"中阿合作论坛"顺应了中阿人民巩固传统友谊、加强互利双赢合作关系的共同要求,也体现了中阿关系的历久弥坚和中阿传统友谊的强大生命力。在新形势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共同的利益,使中阿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重要。全面发展中阿关系和深化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中阿关系持续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遍及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阿拉伯世界横跨亚、非两大洲, 占据着欧亚板块中的战略要冲,又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阿合作对全球有重要影响,美国必然关注,并试图对之施加影响.美国因素是中阿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时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遍及全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阿拉伯世界横跨亚、北两大洲,占据着欧亚板块中的战略要冲,又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中阿合作对全球有重要影响,美国必然关注,并试图对之施加影响。美国因素是中阿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时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