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督促程序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督促程序却倍受冷落,形同虚设。督促程序在我国存或废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督促程序在我国的运行环境和理论基础进行反思,认为督促程序在我国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从督促程序自身及相关司法制度上寻求完善.以克服督促程序设计的缺漏使之适应我国的国情,才是督促程序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2.
督促程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在于债权人在适用督促程序时遇到了程序障碍,导致督促程序缺乏可操作性。从程序启动的救济、诉讼期限的执行、对债务人异议权的限制、诉讼费负担方式的改进等方面扫除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有助于督促程序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督促程序和通常诉讼程序的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促程序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不同缺乏衔接,从而诉讼的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对督促程序与通常诉讼程序衔接的原因、方式、诉的合并分立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才能揭示督促程序运行失调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督促程序在我国法院实践中日渐式微,亟须对其改革。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有助于有效发挥督促程序的司法减负与案件分流功能。目前法院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实践既在《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下运作,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它创新的关键在于实现了形式性与实质性审查的统一,这有助于督促程序高效运作,便于司法管理、审查方式、程序保障方面实现智能化。督促程序的电子化改革需要廓清其与争讼程序、简易程序、速裁程序、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的关系定位。此外,督促程序电子化改革还需要对费用分担制度、当事人诚信义务、真实完整义务,以及诉讼促进义务等问题进行配套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对庭前诉讼程序转督促程序的制度进行分析,对其程序转换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认为目前的制度转换不具备正当性基础,会使后续程序中很多问题无法解决,提出引入法官释明制度对其进行修正;肯定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并就后续制度细节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法新增设的程序,其目的在于使债权人及时实现债权。本文通过对督促程序的特点,适用条件及适用程序的描述,进一步揭示了督促程序对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发展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项重要制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电子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督促程序的电子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促进互联网纠纷的解决、分流案件、节约司法成本,在这方面,德国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国可以对督促程序在适用范围、申请方式、申请费用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通过实践中的试点进一步促进该制度的完善和适用.  相似文献   

8.
谈督促程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深入,流通领域日趋活跃,各种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增多,因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迅速解决这些纠纷,适应商品经济迅速流转的要求,我国新《民事拆讼法》立足于中国实际,借鉴国外民事诉讼立法的经验,确立了督促程序。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程序,因而《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关于民事拆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定也适用于督促程序。但是督促程序作为一种特别程序,又有自己的特点,因而适用督促程序必须遵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特别规定。本文试就督促程序的特点与其具体程序以及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由于督促程序的立法缺陷,使其在实践中很难适用,形同虚设,致使以简便快捷的方式督促债务人还债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应从管辖权、公告送达及对债务人书面异议的审查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国家追偿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国家追偿程序立法内容的稀缺状况 ,不利于监督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在代表国家向受害人履行国家赔偿义务后 ,对法定的追偿对象正确有效地行使追偿权。因此 ,建立与完善国家追偿程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有识于此 ,本文提出了建立国家追偿的决定程序、救济程序、执行程序和督促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检察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将诉前程序混同于一般民行检察监督程序,将诉前程序的内容简单地理解成督促建议其他机关组织履职。然而从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整体来看,公诉化的构造决定了检察机关负责把握起诉要件,法院负责审理诉讼要件,诉前程序正是检察机关履行其诉讼职能的审查起诉程序。诉前程序回归到审查起诉的本位,既是为了理顺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关系,也有助于检察机关从积极履职与恪守谦抑的矛盾中解脱,在发挥诉讼职能的理论框架下强化检察权的行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督促程序,由于程序构造上的严重缺陷,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脱离了立法目的,往往被一些当事人所利用,达到迅速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要使这一程序真正发挥快速解决纠纷的目的,必须修改相关法律规定,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程序和救济程序,建立案外人的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民事非讼程序的调整范围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我国民事非讼程序调整范围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得知,现行法律规定的调整范围无论从结构还是从程序安排上都应该予以修改与完善。选民资格案件程序显然不属于民事非讼程序的调整范围,而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等属于民事非讼程序的范畴,理应纳入其调整范围。当然,确定民事非讼程序的调整范围还要考虑诸多的因素以及实践的需要,先完善目前需要调整的相关非讼事件范围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诉讼是顺应时代发展、服务信息社会的新型司法模式,有利于方便庭审、提升诉讼效率,有利于促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但是电子诉讼也存在影响当事人诉权行使、削弱直接言辞原则和当事人程序保障、法庭纪律和仪式感丧失、以及维护成本高昂与利用率不足等风险。为了扬长避短,电子诉讼在适用范围上应以当事人自主选择为主,对电子化的小额债务诉讼和督促程序实行集中管辖;在使用阶段上,起诉受理和审前程序应当作为电子化的重点;同时逐步完善电子庭审的程序规则,提高程序正当性。  相似文献   

15.
民事督促起诉是指针对正在流失或即将流失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不行使或懈怠于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责,检察机关以监督者的身份,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种监督方式既是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公力救济,又具有典型的监督属性,它始终以公权力监督为贯穿主线,体现为对有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督、有限监督.这是近年来民事检察实践中正在探索的一种新的监督方式,理论上的研究尚属罕见.据此,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优先权和公力救济有限性的角度,对民事督促起诉的范围、条件,以及民事督促起诉与民事公诉衔接等程序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能为所有程序制度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能匡约公权力的扩张性。能保障公民权利有效实现,它体现了程序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行宪政的客观需要,世界多数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将其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问题,能为具体程序法治场域突出宪法的权威,其入宪才能使具体的程序法治更有效地实施,以保底性规范来避免法律的真空。“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入宪在我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已成为世界宪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建设法治国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培植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法律程序经过程序工具主义到程序本位主义直至现代正当程序的发展,体现其在法治中的不同价值。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相对于实体法治而言,程序法治显得更有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听证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世界各国听证理论及司法实践,探讨听证程序的各类问题,包括听证程序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以及听证的准备、举行程序等,同时对完善我国听证程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督促程序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转制接轨的历史条件下,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时借鉴了外人之立法经验,在新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督促程序一章。督促程序,是债权人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特殊程序,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债务清偿程序。督促程序在我国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为解决以金钱货币、有价证券作给付标的  相似文献   

20.
OECD国际税收仲裁机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在2008年修订版《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第25条第5款基础上的国际税收仲裁机制,具有附属于国际行政救济机制等区别于传统的国际仲裁机制的特点。相对于现行的相互协商程序和此前双边税收协定中建立的税收仲裁程序而言,OECD的这种仲裁机制具有督促和保证国际税收争议能够最终获得解决,促进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的效率和公平的积极效用和意义,并不致对缔约国税收主权构成损害。中国可以考虑在双边税收协定的相互协商程序中纳入这种后续补充性的仲裁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