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官作为司法审判者,是国家权威与公正的象征。而对案件的合法、合理审判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涉及到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判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法官如何坚持正义与公平呢?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之间的矛盾导致法官造法的产生,然法官造法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取的,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论证,法官造法在中国缺乏相应的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法官独立是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一项基本法律准则。我国司法独立强调的是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法院整体的独立,而不是法官个体的独立。从法律制度的层面上来看,我国的法官独立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从司法实践的层面上看,我国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官独立审判,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压力。怎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法官独立呢?达玛什卡的司法类型学给了我们启发,即在纠纷解决型司法程序下,法官才具有真正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从法官良知的内容及其对司法的意义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现状,浅议如何提升法官良知来促进纠纷的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系统对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司法职业特点,也不利于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当前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法院人事管理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本文结合法官助理制度产生的背景与现状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法官助理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卡多佐法官是美国伟大的上诉法院法官,也是二十世纪美国社会法学派的重要人物。本文从卡多佐的法哲学思想,即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法哲学思想的角度出发,介绍其法官造法的司法理论,并阐述了卡多佐的实用主义司法理论给当代中国司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蔡云刚  汪洋  曹剑 《管理与财富》2009,(12):104-105
中国法院的现状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但社会的发展步伐要求法院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法官职业化是法治国家对法官队伍建设的唯一选择,司法职业化寄托了法律人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化进程总要有具体落实的立足点,建立一支主要从事审前程序的法官助理队伍可以成为司法改革的有力措施,是职业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法官这个在我国看似仅仅是公务员行列中普通的一个职位,却应是一个神圣、理性、蚊帐于任何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角色,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护者,法官精英化注定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逃避不了的现实,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一名优秀法官应具有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制度对法官释明的规定散见于位阶较低的司法解释、内部规定之中,既无体系,亦无约束性措施。消极释明或过度释明均属法官释明的滥用,实为程序性违法。"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在民事诉讼中引入程序性制裁理论,以司法审查权力制约法官释明权,可为因法官违法释明受损的当事人提供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制度对法官释明的规定散见于位阶较低的司法解释、内部规定之中,既无体系,亦无约束性措施。消极释明或过度释明均属法官释明的滥用,实为程序性违法。“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在民事诉讼中引入程序性制裁理论,以司法审查权力制约法官释明权,可为因法官违法释明受损的当事人提供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伦理是在法官职业化过程中产生的,法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官在从事裁判事务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必须要无条件地遵守制约其行为的特殊伦理规范。本文探讨如何推动法官职业化建设,促进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真正实现司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11.
张映雪 《经营管理者》2009,(21):277-277
影片《马背上的法庭》生动质朴的记录了当代中国基层法官在执法中的种种遭遇,本文利用记述和对比的手法逐层揭示了基层法官面临的种种困境。结合影片中六个案件进行反思,分别从法律与风俗、法庭秩序与法官形象、法官的职业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表现了我国基层法官面临的困境,由此折射出我国法制曲折前进寻找出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杨彪  朱琳 《决策与信息》2011,(12):27-27
法官制度是一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形象,影响着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目标的实现。本文以中西法官制度为切入点,探讨中西法官制度的异同,以便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司法是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人们之所以委托司法机关裁决纠纷并信任其决断,就是因为其公正与不偏不倚。司法的公正要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严守职业道德,保持中立与一定程度的消极。如果法官违反了中立与消极的原则,司法机关也就不能保持其公正性,从而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本文拟从一件看似简单的案件出发,就法官的中立性与消极性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韩超 《经营管理者》2011,(6X):274-27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社会主义法治也逐步推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司法领域也积极推行司法改革,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在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梳理司法改革与立法活动的关系,了解我国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探索改革的出路以求完善我国的司法体制。  相似文献   

15.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4,(6):51-51
正政府公务员是下级服从上级,但法官不应该是下级服从上级,而现实状况是法官在很大程度上听命于上司。———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谈司法改革期待,称此次三中全会提出的司法改革,使法院系统和地方管理系统适当脱钩,表明法院系统要"去行政化"中国比较政治化,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影响你,比如上学、房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2-13
正根据深圳市委常委会1月21日通过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员将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对各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相似文献   

17.
戈金梁 《经营管理者》2009,(21):256-256
2007年以来,国家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有所提高,目的旨在缓解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所面临的"法官荒"。然而,西部基层法官短缺状况不能仅仅通过调整司法考试政策来解决,应该健全和完善法官制度,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路。  相似文献   

18.
法官语言作为法律语言的一种,天然地具有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特征,这种特征既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又能够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这种模糊性的语言如果不能为当事人正常理解的话,极易导致简单案件复杂化,而且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公信力怀疑。本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在审判实践中要充分考量模糊性语言的双面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璐 《经营管理者》2013,(18):233-233
法国法官选任制度虽然有其官僚化倾向,但严格的任前培训和专业化的标准与规范化的程序保证了法国法官的高素质,虽然职业共同体构造存在欠缺,但却造就了司法价值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吹风     
《领导文萃》2007,(12):6-7
肖扬:健全法官行为的监督体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把完善法官行为监督机制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贪赃枉法的人和事,坚决清除法官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维护司法廉洁,逐步健全完善“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