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跨代创业是家族企业传承和永续经营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两代企业家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传承创新.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家族企业的独特资源对创业的影响,但忽视了家族企业资源在代际之间形成的异质性结构及其在传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二代涉入带来的资源异质性及其与一代资源之间的整合是组合创业的资源基础,也是推动跨代创业的动力.本文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探究家族跨代资源异质性及其整合对家族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1999年-2012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二代异质性的知识资源对家族企业组合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家族一代社会资本与二代异质性资源的整合也会正向影响家族企业的组合创业行为.分析结果还表明,地区市场化水平会负向调节知识资源异质性与家族企业组合创业的关系.本文结论对资源观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转型经济背景下的组合创业研究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分家经常会导致家族企业被分拆或败落,这使得人们对其存在一定成见,认为分家对于家族企业发展总是负面的。对我国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家族企业分家案例的分析表明,家族企业"分家"并不必然导致企业衰亡,尤其在战略创业导向之下,可能通过分家相互构建起战略性的产业联系和竞争合作关系,从而使得家族企业演变成企业家族。从裂变创业视角,更有助于揭示分家对家族企业创业和持续成长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由于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掺杂许多非正式制度因素,例如信任、社会交往、关系网络等,使得家族企业治理研究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委托代理理论。本文通过阐述家族企业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家族企业治理理论、传承机理、管理模式,最后提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创业家族的成长发展的角度综述2007年11月在浙江杭州-慈溪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家族企业往往起源于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创业活动,成功的家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转变成为创业家族,探索中外创业家族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事实,其中包括家庭—家族结构与人际关系网络在家族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家族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的转型,家族企业向创业家族转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与组织学习等。迄今为止,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依然是一个尚待深入开发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统计显示,传承是家族企业难以跨越的一道“坎”,大约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三代,能进入第四代的仅有3%。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族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金供给制度、市场环境对我国家族企业的融资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家族企业对外的信任局限使得其在融资时存在顾虑。而银行等投资者对企业的不信任,使企业在有了好的项目要发展时,又整合不到社会资金。信任的双向缺失导致了我国家庭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国情。本文从信任这一角度来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的融资行为,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利丰企业的三代“掌门人”在几个关键历史时点之前,都以商业领袖灵敏的嗅觉捕捉到了暗涌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及时进行了企业整体战略转移,从而成为世界贸易领导者  相似文献   

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族企业已经完成最初的资本积累,面临着如何传承发展的挑战。通过较成功的案例分析探析总结出中国家族企业在初步传承上的成功模式,梳理出明显的三大特点,即中国传统的信任文化的维系,管理继承人计划的科学实施,接班人大胆进行改革的尝试,鼓励建立持续的企业机制促进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涉及家族和企业2个系统,前者以情感为维系逻辑,后者以能力效率为运营逻辑,二者之间既存在互补关系,也存在冲突。家族逻辑和企业逻辑之间能否平衡决定着家族企业成功的概率。S公司案例表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孝悌为核心的家族伦理影响着创业者的家族地位和家族社会资本的汇集,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社会责任。只有在制度理性的约束下,伦理文化才有利于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因此,家族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制在于家族伦理—企业伦理-制度理性三者之间的有效制衡与共振。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发展的要求下,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家族成员必须退出。家族成员退出机制是包含了二层意思:一是实施流程,二是刚性制度环境和柔性文化环境的支持,构建退出机制从这两方面出发,才能使整个机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新希望集团在2013年5月年度股东大会上由刘永好先生宣布将董事长之位传给其女刘畅,同时选用职业经理人陈春花作为联席董事长。本文选用新希望集团的传承案例,分析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几个模式,并且认为影响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因素为传承计划、员工对接班人的满意度,接班人的接班意愿,两代人的经营理念一致和外部环境制度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案例研究方式,结合代际传承相关理论,探究代际传承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结合龙湖集团的具体案例研究得出:从委托代理视角和父爱主义视角分析,代际传承有利于家族企业创新;但从合法性视角和社会情感财富视角分析,代际传承会降低企业创新力度。家族企业如果想要平稳度过代际传承、并且在代际传承后依旧保持企业创新活力,可以通过提前培养二代继任者、一代渐进式退出企业管理,以及引入职业经理人辅助等代际传承下家族企业推进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管理与企业创新相关理论,以经营传统行业的日本长寿家族企业为案例对象,对传统继承与跨代创新的关系进行案例分析.首先揭示长寿家族企业的创新方式:1)对传统知识的学习;2)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3)新产品蕴含鲜明的传统风格.分析发现,消费需求变化、代际传承更替会给长寿家族企业带来创新契机.其中,实现产品创新需要对传统工艺继承和革新,追求跨代创新需要对家族传统继承和学习.而知识管理则支撑了在跨代创新中传统知识的继承、革新.在工艺传统方面,形式化技艺传统更依赖于知识传授,而非形式化技能传统更依赖于知识整合.在隐性家族传统方面,家业传统更依赖于知识外化,而经营传统更依赖于知识社会化.案例分析还发现传统继承的知识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家族经营结构.研究结论解释了长寿家族企业为何能够不断革新,同时也揭示了其坚守传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周期的家族企业界定出发,分别分析各周期家族企业的主导治理模式,尤其在家族企业契约治理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期望归纳出一种适应与平衡家族企业各方利益的契约治理模式,试图为我国家族契约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   总被引:127,自引:2,他引:127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成长过程的分析 ,论证家族企业成长瓶颈的实质是信任资源约束 ,进而概括了华人社会3种信任资源产生的机制 ,并分析其对华人家族企业成长的影响 ,提出华人社会独特的泛家族信任既对家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但又对其成长形成制约;泛家族信任的运作成本高于理性制度信任 ,它在企业融资的广度和效度上的能力低于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制度信任的功能。促进家族企业有效成长的关键是解决当代中国的双重信任残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治理机制的好坏以及治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发展。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以家族企业形式存在,这些家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如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制约机制软化,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对于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中,应该明确产权的分配,避免家族企业之间的纠纷,规范内部制约机制,避免人才资源流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家族企业已逐步暴露出在内部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并制约了中国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问题,并找出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对推动中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家族企业的概念、权力结构、代理特性、存在问题对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和国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采用2007年的数据,研究家族企业董事会与绩效的关系。结合国内外关于家族企业董事会的研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家族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族董事与企业治理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规模对治理绩效的影响效果不显著,依据研究的实证结果,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为提高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绩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是采用家族式管理或者家族式组织模式。中国的中小型家族企业蓬勃发展,不管是从规模还是质量都达到历史的高点。因此,对家族企业公司进行研究,特别是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本论文从界定家族企业出发,描述了家族企业的特点,论述了国内外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成果,最后重点论述公司治理结构各种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这三个理论比较具有代表性,这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