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反腐在政治领域中逐渐成为反腐斗争的新途径、新模式。作为传统监督模式的补充,网络反腐已经成为社会开放、政治民主、民众参政的重要标志。但是,网络反腐只有个别成功案例,没有作为强有力的制度安排,也没有正式纳入反腐体制。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制度性的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的层面构建网络反腐体制。本文从研究网络反腐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出发,探讨我国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以便从制度上完善我国网络反腐体制,并将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常态的反腐方式纳入反腐机制,从而,强化网络反腐这个监督权力、预防腐败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网络反腐事件层出不穷,毋庸置疑,网络反腐对我国的反腐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反腐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正确的利用网络反腐,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网络给予网民一个充分表达话语的平台,将网民的意思和想法得到更充分、更明确的表达。网络反腐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在腐败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网络反腐具有传统反腐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它本身是把"双刃剑",这就是的网络反腐也存在一些不足的问题:1.网民缺乏理性思考、易走极端路线。我国的网络反腐尚未成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网民在意向表达方面:1.1网民非理性表达,放大腐败问题。网络反腐已经成为与腐败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日益受到网民的青睐,其便捷、低成本、传播快、容易形成围观效应、有利于保护爆料者自身安全等独有特点也加速了网络反腐的发展。面对网络反腐的热潮,如何将其转变成一种"制度反腐"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反腐这一公众参与政治的新的反腐败形式在我国得到很大的发展,相当一批腐败官员因被网络曝光而纷纷落马,对网络反腐的学术研究在我国也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 一、网络反腐研究的概况 综观国内目前的网络反腐研究,笔者概括为两点. 首先,网络反腐学术研究伴随着网络反腐的实践而展开.2008年之前,仅有零星的网络反腐研究成果,2008年之后网络反腐研究渐热,其主要原因在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和官方对网络反腐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其传播快、公开广、成本低、受众多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反腐平台。网络反腐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成为现行权力监督制约体制机制的有力补充。但是,在看到网络反腐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网络反腐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反腐倡廉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如何从法治的角度对网络反腐进行规制,通过制度构建激发其正向功能,抑制其负面效应,使网络反腐朝向法治化方向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对网络反腐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网络反腐是制度反腐结合民间智慧的一种新型反腐模式。尽管网络反腐有力地推动着反腐败斗争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的推进,网络反腐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已经形成了网民积极参与、权力部门联动跟进、信息反馈及时的闭环反腐流程,但内部多元使网络反腐落入传统制度反腐的窠臼。因此,需要整合现有各部门网络反腐平台,优化网络反腐流程,实现举报信息由"宽进窄出"向"窄进宽出"路径转变,真正发挥网络反腐的实效性。一、近年网络反腐研究动态分析近年,网络反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进步,网络反腐逐渐成为人民监督的一种形式。然而对于网络反腐我们要理性面对,在看到其参与者众多、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其存在的部分网民反腐动机不纯和我国的网络监管不尽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网络在反腐中的作用,应使网络反腐从"意外反腐"走向"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10.
公权力在我国社会运作中的功能日益突出,作为公权力非规范运作的腐败现象也日愈严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在反腐工作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以曝光艳照为主要方式之一的网络反腐在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方式简单粗暴、虚假信息泛滥、危害个人隐私等缺陷,这就需要政府对网络反腐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其成为一种健康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的反腐工作中,一支新力量引起各界高度关注,那就是网络监督。网络监督用“实绩”证明了自身的力量和正义,也激发了公众反腐的热情,如何将网络监督与制度反腐无缝链接起来,从而在源头预防腐败上取得新得突破,人们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2.
<正>网民和反腐机构利用互联网揭露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行为,从而影响政府反腐工作进程,这一现象被称为网络反腐。网络反腐之所以逐渐兴盛,一方面在于互联网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网络反腐主体意识到网络反腐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便利性使反腐主体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其匿名性使反腐主体可以通过匿名方式有效保护自己;其交互性使反腐主体  相似文献   

13.
坚持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不断拓展公众反腐渠道,是党和政府领导公众反腐的基本方略。传统的公民反腐渠道运行已不适应当前渠道变革与创新的潮流。在多重动力推动下的网络反腐渠道的蓬勃发展是我国公众反腐渠道变迁中最突出的特征。当前应吸收政治营销学中的渠道创新理论的精髓,坚持渠道间互补、渠道内深浚、制度化推进的思路,积极推动网络社会背景下以现实制度反腐为主体、以网络反腐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反腐格局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人落马的呢?其过程又是如何?本文试图以"杨达才案"为个案进行"过程—事件"的叙事与分析。研究得出,这样一场"无声的革命",背后却是"网络举报—媒体关注或网友转播—制度惩治"的一条反腐路径,且与以往的反腐体系(运动反腐1+权力反腐+制度反腐)比较来看,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四维一体"(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网络反腐)的反腐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13,(Z1):10
1月中旬到2月初,地方两会顺利召开,伴随着地方两会新风,网络反腐、炒作式反腐、房产曝光和情色反腐风潮此起彼伏,网络监督虽是反腐利剑,却不应成为"被使用"的手段和工具,网络监督还需制度保障。1月17日,原中央编译局局长衣俊卿因作风问题被免职;19日经济观察报发出重磅文章"房子的焦虑",  相似文献   

16.
《秘书之友》2014,(6):48-48
郑毅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1期《论网络反腐过程中的官员名誉权保护》一文中指出,官员既不能随意以名誉权被侵害而采取措施打击和压制公民进行网络监督,同时,以侵害官员名誉权为目的的网络监督也不是法律所鼓励的反腐行为。一、官员名誉权与监督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网络反腐作为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新方式,得到了民众越来越多的支持。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网络舆论监督被称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互联网上也不断掀起反腐热,周久耕、雷政富、周锡开等一大批官员均在网络举报后落马,而刘铁男则成为被微博实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43):F0004-F0004
四川省纪委出台《关于深化"三项建设",深入推进"三转"的实施意见》,将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效对接,确保其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发展,并以此带动"两深"工作和深化反腐倡廉建设,是当前深化网络监督、确保网络反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的普及,农民在学会利用互联网以后就多了一重身份,再加上农民的网络反腐,故而作为网民的农民就成为一种身份政治背后的抗争主体。农民在这样的境况下所进行的网络反腐和政治博弈呈现出五个特点。导致农民选择网络反腐的原因在于基层干部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以及线下利益表达的不通畅。为此,在治理农民网络反腐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如何治理"苍蝇"的腐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与依法治村是不二的选择;另外一个就是农民的话语模式需要治理,对夸大其词、诬告和污蔑的农民网络反腐则应该依法处罚,也需要"送法下乡",以让农民的反腐和抗争在法的框架内行事,从而在"作为"和"法治"的双重作用下,杜绝暴力性群体性事件发生,从而维护底层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9月9日,两高关于信息网络诽谤等犯罪的司法解释,被一些人理解为给民间网络反腐套上“紧箍咒”。近期多个曾参与网络反腐的“大V”被抓。曾风光一时的微博、论坛等平台上网民反腐似乎遇到“寒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